媒介融合探索路径的发展及对策

参考思路

(一)形成适融的观念和认识

1.坚持一体化发展观念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总体上还是并行的,很多还停留在办新闻网站、开法人微博、建客户端上,整体优势未发挥出来。要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 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全 面共享融通。

2.树立互联网思维 与传播对象进行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牢牢树立用户的观念,关注用户体验,在追 求新闻呈现方式和内容多样化的基础上,力求做到个性化传播。 提高新闻生产、传播时效性,实现及时传播、海量传播,秉承先机意识,对优质独 家内容进行首发首播,占据传媒竞争市场的主动地位。 强化品牌意识,提升自身市场营销和产品推介能力,以开放的市场观念放眼全球、 充分开放,在竞争中提升自身传媒竞争力。

3.借力发展意识打破小而全、大而全观念,不能关起门来搞融合,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别 人成熟的技术、平台、渠道、手段等借力推进

(二)瞄准和利用最新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推动新闻传播“铅与火”、“光与电”、 “数与网”。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网络技术的短板制约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应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用最好的技术,取得融合发展最佳效果。

1.新闻生产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 优化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 支撑。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将媒体多年积累的丰富的数据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专 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内容数据库;同时加强数据新闻生产,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 藏的新闻价值,扩宽新闻来源、丰富新闻内容,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产品。

2.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上网获取信息最主要手段。有人说,未来的世 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国外大型传媒机构都在向移动互联网布局,但是大家差距并不大, 多下功夫就很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加强客户端、手机网站、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建设,借 鉴商业网站的成熟经验和平台。

4紧盯技术前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比如新华社建立了国内媒体第一家专业 无人机信息采集编队,深入更多人力难及的新闻现场,带来更加震撼的新闻画面。信息 网络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可折叠电子纸、可穿戴设备、5G 技术等也呼之欲出。

(三)增强内容核心竞争力 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生存之本。“报纸”的“报”是内容,“纸”是载体, 现在要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来换这个载体。“报”是核心,“纸”为“报”服务。始 终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1.品质上专业权威依托强大的采编力量、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的新闻生产,着力打造优质的新闻产品;加强挖掘和加工,深耕信息内容,推出思想性强、 观点鲜明的深度报道和评论言论。

3. 服务上分众化互动化一般化的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要依个性化需求点对点推送、量身定做、精准传播; 将互动思维渗透采编播各环节,吸引用户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和意见建议,在互动 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

4.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综合运用图文、图标、动漫、音视频多种形式,内容产 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

(四)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

1.重组媒体内部组织结构改变新旧分立单干状况,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升级采编系统,实现新闻信息一 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转变用人机制,建立统一的人才管理体系,优化人才结 构、统一调配使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如新华社建立的中央厨房式“新华全媒采编平 台”。

2.构建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丰富传播形态和传播样式,拓展传播渠道和平台终端,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媒介的融 合模式,科学规划传播体系基本框架,明确鸽子的战略方向和发展重点,构建立体化、 广覆盖的传播格局。

3.建立科学有效的媒体管理体制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要理顺管理体制,破除制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 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着力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的问题,优化资源配 置,进一步解放新闻生产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