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与清朝有什么关系?

Fandy

元朝之前的女真和明朝之后的女真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问金朝和清朝有什么关系?应该说这两者是存在传承关系的,但却不能简单地说是一个民族,因为金朝中后期的变迁实际上已经让金朝女真族人的主体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金朝女真人的蜕变

在金朝的历史上,公元1137年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在这一年,金朝派兀术南下废掉了自己在中原地区设立的伪齐政权,开始直接统治中原地区。而从此时开始,金朝女真族的主体也开始坚定地走向了汉化之路。

在这之后的金朝,是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中原王朝的。比如,金朝的官方文书里,经常自称“区夏”,而这个称谓就是中原地区最古老的称呼。不单如此,金朝还很快就开始把蒙古等北方其它少数民族称为“夷虏”和“戎狄”。

金熙宗完颜亶

除了称呼,金朝也基本是从皇帝本人开始,整个贵族阶层都热情地学习汉文化,开始了主动汉化。比如废除伪齐时的金朝皇帝完颜亶(dǎn),自小就随汉人韩昉(fǎng)学习汉文经史,拥有了很高的汉文化程度。以至于他竟然将许多女真旧臣视为“无知夷狄”。

影视作品里的金炀帝完颜亮

在皇帝的亲身示范之下,金朝的女真人迅速汉化。尤其是公元1153年,金朝迁都到历史上传统的汉人领土燕京之后,大量女真人迁居中原,使女真人汉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速。这时的皇帝完颜亮酷爱汉语诗词,甚至自己也曾经创作出不少诗词佳作。而后来到公元1214年,金朝在蒙古威逼之下迁都开封府之后,女真人的主体也基本随金朝皇室迁入中原,这些女真人,除了发饰和汉人不太一样之外,无论语言和生活习俗乃至文化信仰都已经基本和汉人无异了。

元朝时彻底汉化

而在蒙古灭亡金朝之后,对于女真人干脆不考虑所谓的民族属性,直接按其文化属性来区别对待了。对于境内的女真人和契丹人,元朝实行的政策是:

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

就是说对于生长在西北那些不会说汉语的女真人(元朝时叫女直)和契丹人,把他们按蒙古人来对待;而对于在汉地生长的汉化女真人,直接当作汉人对待。所以在这个时期,多数女真人都融入了汉族,少部分则融入了蒙古族之中。

金朝女真人多数在后世汉化

根据史料记载,金朝末年被称为女真人的人口有大约400万人之多,当然其中有许多早期归顺女真的契丹人、渤海人和汉人,真正比较纯正的女真人大约有100多万,主要分布在中原,关外的人数已经寥寥。但到了明末时,整个女真人口却只有几十万人,比金朝时期的女真人要少的多,而且完全集中在关外。这就是因为金朝的女真人在元朝时因为被完全当作汉人对待,所以完全汉化,融入汉族之中。女真人也纷纷改成汉姓,比如完颜氏多数改成王姓,蒲察氏多数改成李姓。而只有少数生活在东北关外的女真人没有汉化,后来这些女真人又和其它东北少数民族融合成了明末的女真人。

所以综合来看,可以说明末的女真人源自金朝女真人,但不能说金朝女真人就是明末的女真人的祖先,因为金朝女真人的主体是融入了汉族和蒙古族之中,只有少部分人的后裔成为了后来明末的女真人。


桃花石杂谈

针对这个问题,有许多人问过,也若干次直接回答或间接表述过――历史上建立“大金”的“女真族”与建立“大清”的“满族”没有“血统”与“历史承接关系”。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首领率部族在契丹族“大辽”统治下的区域里,宣布建立了“大金”王国,史称“前金”。 北宋时期,在宋北部交替与“大宋”并存的先后有契丹族“大辽”,女真族“大金”,蒙古族“蒙古帝国”(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改称“大元帝国”)。这些游牧民族都心驰神往南部“土地肥沃,人们富裕”的“大宋”。 北宋与大辽年年的“征战”与“应战”。在“大辽”之地上冒出成气候的“女真族大金”之后,“北宋”想借机收获“五代十国”时期,失去的“幽云十六州”战略要地,消除在已取得战争胜利而与“大辽”签订的“澶渊之盟”的“小辱”,制定了“联金抗辽”战略。“宋金联合”迅速打败了辽。逐步强大起来的金,随后也打起了“大宋”的“主意”。北宋朝自神宗以后,君臣更是“重文轻武的国度”,以为用白银、丝绢等物质能满足游牧民铁骑的“味口”。 在1126年金大举进攻宋,结果就出现了丢尽赵氏皇颜的“靖康之耻”,北宋亡。此刻的宋仅有半壁江山,只能在临安(杭州)偷安,史称“南宋”。 为雪“靖康之耻”,1189年南宋又联合在“大金”东北称雄并建国的蒙古大汗铁木真(1184年铁木真被推举为族汗),采取“联蒙抗金”。1234年蒙破金后(攻占国都北京),金朝遗部南下西进又建立了史称的“西金”王朝。“西金”遗部后又流落到中亚地区建立了小王朝。但是,蒙古铁骑几度西征,踏平了亚洲、欧洲土地上的所有国家,建立了以“中央汗国”为中心的四大从属汗国。女真族至此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了,与其他民族进行了多民族的融合。

人们一定会问,大明朝时的“建州女真各部又是怎样的呢”?努尔哈赤1616年在建州举兵,以“大金后人之名”号统建州“女真各部落”,并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其实,这个“建州女真部落”仅仅是个“历史地域名词”,没有任何“血统”。努尔哈赤在建州建立“金朝”也是“称王者的假借之名”,其实建立“后金”的满族与女真族也没有文字、语言、史载等任何承接。到1636年皇太极去民族个性化,先改地域名为满洲,后改族名为满族,再按汉人的“五行”等文化要求改国名“金”为“大清”。这即有他的政治考量,也有历史原因。试想,谁会忘祖背宗呢!

仅是鄙见,与诸君共叙进!


张庆东字恕鸣

二者都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它们前后相隔的时间为521年。他们的关系演变如下:

元之前的金朝女真人的来源,在《金史》的开头一句话就给了介绍:“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mohe)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肃慎又称息慎、稷慎,是古代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史籍记载他们生活在“不咸山”也就是长白山直到黑龙江与松花江的广大区域。关于他们的最早给中原的进贡历史从先秦时期算起,可以追溯到虞舜时代直到周成王时代,而他们进贡的贡品则是带有肃慎名牌之称的“楛hu矢石砮”(长白山区的楛木做箭杆,松花江中的青石磨制的箭头)。据说曾经有受伤的大隼飞奔万里来到中原,身上插的凶器就是肃慎产的“楛矢石砮”,只不过没有人认识,最后只好请来了孔夫子给他们普及了下知识。

先秦时代女真祖先被称作靺鞨,但是汉魏时期就被称作挹yi娄,南北朝时期又改称勿吉。这时他们大体上分成了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到了隋朝一统,其族又改称靺鞨。当然,他们和中原地区人情往来的礼品还是楛矢石砮。再到唐朝,靺鞨除了黑水和栗末两部之外,其他五部应该没有遵守历史的交通规则而翻车了,已经不见经传了!后来的金朝女真的先祖就是黑水靺鞨。栗末靺鞨也很有名,他们曾建立过相传十余世且盛极一时的渤海国,但是后来被耶律阿保机灭掉。黑水靺鞨离的远,侥幸没有被吞并。但是黑水靺鞨和幸存的渤海国一部分女真后裔们从此被辽国分成了两部分,没有入辽国户口的生女真和入辽国户口的熟女真,从此女真的称号取代了靺鞨。后来的完颜阿骨打就是生女真起兵,他先后平辽灭北宋可谓是强盛一时。当然,面对花花世界,居住在长白山苦寒之地的女真人扶老携幼地相继开进了中原,从此安家立业。这部分人与中原地带的汉人经过融合和发展已经完全消失了他们身上的女真民族特征。后来蒙古灭金,已然把这部分女真人视为了汉人,所以这部分人不是满族的先人。

金朝灭亡后,女真残部中不愿给元朝当差的贵族或百姓们先后逃回了老家和长白山留守人员汇合,此时的女真人除了一部分生活在辽阳以西的平原地带,余下的就回到了长白山里,继续过着几千年前肃慎人散居渔猎的生活。到了明朝初期,明朝将长白山居住的女真人分为384个卫所,授予女真大小首领官职。到了明朝中期,他们渐渐形成了三大部:

建州女真,分布在抚顺以东,以浑河流域为中心,东至长白山东麓和北麓,南抵鸭绿江。其内部又分为苏克苏护、浑河、完颜、董鄂、哲陈、鸭绿江、讷殷、珠里舍等8部,前五部史家称为满洲五部,后三部称为长白山三部;

海西女真,分布在明朝开原附近,辉发河流域,北至松花江。内部又分为哈达、辉发、乌拉、叶赫等4部;

东海女真,位于松花江中游以下直到黑龙江流域,大体分布在建州、海西女真以东,以北的“远甚”地方。后来建州慢慢形成了建州三卫,海西四部也渐渐稳定形成,而建州三卫与海西四部因靠近汉地边塞,汉化程度相对较高,东海女真还基本处于原始社会,所以东海女真又被称为野人女真。

清朝的先祖努尔哈赤就是起自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攻灭尼堪外兰打出名声,开启了统一之战。他先后平定建州八部,又吞下海西四部,乃建国称号。后来其子皇太极继位,又改其族名为满洲,清朝从此建立。当然还有部分边远的女真人没有融入满族,他们就是祖先属于东海女真的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


大福读史

完颜氏和爱新觉罗氏没有血缘上的联系,金朝和清朝也没有历史和政治方面的传承,而且之间相隔几百年。如果硬要扯上点关系,充其量相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人建立的两个不同的政权而已。另外就是清朝崇德之前的国号也是金,但此金非彼金,没有历史和政治传承,如此而已。



举个例子,宋朝和明朝,同样是相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人建立的两个不同的政权。只不过明朝没有使用过宋这个国号而已(龙凤政权的国号是宋,但那是假托,和两宋根本没有关系,和明朝其实也没有实际的统属和传承关系。况且,小明王韩林儿只是个傀儡而已)。说到底,金朝与清朝的关系和其他汉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其实差不多,没什么特殊的。只不过,汉族政权太多,而女真(后来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政权只有两个,所以显得有点特殊罢了。


不务正业歪医生

元朝之前的金朝和明朝之后的清朝都是女真族(即现在的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封建专制政权。所不同的是,金朝是一个与南宋、西夏等并存的统治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而清朝是继元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封建专制政权。具体历史演变过程如下:

公元1115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了契丹族所建辽朝的统治,建立了金朝。公元1234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率蒙古大军灭亡金朝。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改“蒙古”国号为“大元”。

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公元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大金”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临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