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VS阿里“社交電商”博弈 誰更勝一籌?

可以看到,騰訊與阿里在社交電商爭奪戰上,已經達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密集排兵佈陣,依託自身的核心優勢,去給合作伙伴賦能。社交電商,是社交與電商融合、化學反應的產物,社交力與電商力缺一不可。眾所周知,騰訊長於社交但缺乏電商基因,阿里長於電商但缺乏社交基因,這也導致雙方的戰局會非常有意思,撲朔迷離。

>>騰訊:掌控最大社交流量,但企業扶植戰略鮮有成功

騰訊在社交電商領域的基礎就在於其龐大的社交生態,優勢也在於掌控著當前中國最大的社交流量,藉助騰訊強大的社交優勢拓展電商業務成為早期騰訊電商戰略的最大看點。

但是,但目前來看,騰訊社交電商發展卻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順利。先後在易迅網、拍拍網等電商佈局中失敗,放棄了赤膊上陣的自建平臺方式,而選擇了採用投資+收購的方式間接佈局社交電商。隨後與京東、唯品會展開了合作,並對其開放一級流量入口;並投資拼多多,將其扶植成了當前互聯網市場的新晉大黑馬之一。

騰訊VS阿里“社交電商”博弈 誰更勝一籌?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投資扶植都能和拼多多一樣,騰訊扶植起來的大多數社交電商都並不成功。據不完全統計,騰訊共參與投資了至少20家包括在線旅遊和移動電商在內的電子商務公司,衝出來的卻寥寥無幾。

>>阿里:強運營,廣佈局,但缺乏根據地

阿里作為深耕電商行業的互聯網巨頭,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提供商,發力社交電商自有其本身的優勢。首先就是強大的電商運營能力,能夠幫助社交電商平臺快速打開市場;其次是阿里在各領域的佈局非常廣,從旗下各領域的APP及平臺入口,可以引流來非常大的流量。

騰訊VS阿里“社交電商”博弈 誰更勝一籌?

但是,阿里的問題就在於一直沒有一個成功的成熟的社交平臺圈子,為社交電商提供發展根據地。減小社交與電商之間的界限是阿里巴巴多年以來始終堅持奮鬥的方向,雖然阿里先後多次在社交領域發力,但多以失敗告終,甚至業界流傳著一個阿里永遠實現不了的“社交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