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去武術高手切磋會選在沒人的地方?

何為“武德”?

中華武術是華夏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融防身、健身、修身於一體。長期以來,武術不僅以一種技能的形式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更以一種精神文化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品格和行為。這種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正是武德,就是指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應具有的道德品質。

為什麼過去武術高手切磋會選在沒人的地方?

春秋《左傳》講武德有七:“禁暴、載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 用當代的話解讀就是抑惡揚善、團結拼搏、傳藝育人、尊師愛徒、公平競爭、遵守信義、立身正直、謙和仁愛。

吳圖南一把寶劍滅日寇威風

在捍衛中華武術尊嚴和武德修養方面,許多前輩大師就是今人的榜樣。1937年"八一三”後,日本武裝佔領了上海,吳圖南大師就以一把寶劍滅了日本人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這段歷史在《太極英雄傳奇》一書中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為什麼過去武術高手切磋會選在沒人的地方?

吳圖南先生

當時一位日本武術九段浪人在上海大世界十分狂傲地擺擂藐視中華武術。那時擔任上海中法學院教授的吳圖南先生在愛國激情的驅使下提劍前往。日本浪人使用的是削鐵如泥、吹毛斷髮的東洋刀。

比賽開始之前,刀入鞘劍在匣,隨著裁判開始比賽的話音一落,日本浪人側身將戰刀剛抽出三分之二,吳圖南那冰冷的劍鋒已橫在他的喉頭,日本浪人的刀若出鞘則喉頸必斷,輕靈神速的劍法更不會給浪人笨拙的揮刀時間。日本浪人插回戰刀,然後從腰上摘下他那把五百年曆史的戰刀,虔誠並充滿敬意的送給吳圖南大師。

李璉憶吳圖南有關武德的教誨

據吳圖南大師太極功傳人李璉先生回憶,他第一次聽吳圖南大師有關武德的教誨還是在他十七八歲的時候。

為什麼過去武術高手切磋會選在沒人的地方?

李璉先生

當時因為吳圖南大師教拳固守定勢、連勢的套路教法,也許是有些人想學快架的願望沒有達到,授拳的拳場變得冷落了,甚至僅剩兩三個人了。當時吳圖南大師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個月收入僅僅十六塊錢,每天教拳連公共汽車都捨不得坐。

李璉先生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很著急,當時他父親下幹校,生活上同樣非常困難,恰巧他那時剛學得快架,又很想和人切磋比試,就悄悄地揹著吳圖南大師去別人的場子裡找人推手,獲勝後告訴他們吳圖南的厲害和在什麼地方教拳。一段時間吳圖南大師的拳場突然熱鬧了起來,來了十幾位求學者,每人兩三塊錢,這在當時也算是一筆收入了,看到這些李璉自己不免沾沾自喜了起來。

可是後來吳圖南大師終於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於是十分嚴肅地把他狠狠地訓了一頓:“我教你功夫不是讓你幹這個的!你這是踢別人場子,這是缺乏武德的事!別人開場子授拳,也是為了填補生活,你這樣公開踢了人家的場子把別人的學生帶過來,人家的收入沒有了,這和強盜搶劫有什麼兩樣啊!” 聽了這番話,李璉頓然醒悟感到萬分羞愧。

為什麼過去武術高手切磋會選在沒人的地方?

吳圖南大師看著他的樣子,也有些不忍,於是又語重心長地對他講:“過去武林比武時要有武德的,除了擂臺,高手切磋的時候,一般都在沒人的地方,私下過招,之後很少和旁人論及勝負,更沒有辱沒別人炫耀自己的事情。所以有關少侯、鑑泉先生和人比武勝出的故事很少就是這個原因。” 這就是中華武術前輩們的修為,前輩們以自己的言行捍衛著中華武術的尊嚴,弘揚著中華傳統武術的美德,他們就是今人崇尚的榜樣。

弘揚中華武術精神,傳承中華寶貴的文化遺產,應當是當代習武者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當代武術傳承者們應將武德精神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聯繫起來,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培養強烈的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建立起新型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和榮辱觀,肩負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扶掖後學,造福世人,為中華武術發揚光大做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