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海错,可以指海洋生物,说得俗一些,就可以指“海鲜”了。清朝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画了好几册《海错图》,当然了里面有画得好的,也有画得很不好,漏洞百出错误很多的。然后呢,一位博物科普作家张辰亮出了一本“网红书”《海错图笔记》。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不过呢,这些都是题外话,我们今天要说的,还是郝懿行的《记海错》,然后再说几条常见的,不光海边有也远销内地的海洋鱼类。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扁颌针鱼的鱼干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烤马步鱼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网友海钓钓到的尖嘴扁颌针鱼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菜市场上的尖嘴扁颌针鱼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准备做菜的尖嘴扁颌针鱼

颌针鱼科的尖嘴扁颌针鱼,山东沿海又叫梁鱼、针梁鱼。这几年夏天晚上兴吃烧烤,烧烤中有道菜卖得挺火叫做马步鱼的,其实就是这个东西。郝懿行在《记海错》里面说“针鱼俗名针梁鱼,其形细长,骨体碧色。”后来的道光二十五年(1845)《招远县续志》载:“梁鱼,色绿,嘴细长如针,俗名针梁。”梁鱼身体侧扁,腹面是很亮的银白色,体长可超过一米,大的有三四斤重。梁鱼的做法比较单一:就是酱焖。而且在烧制前,要将鱼身剁成一轱辘一轱辘的,抹上酱和别的调料“养”起来,这样做出来才不腥。焖的时候还要多放醋,这样梁鱼的骨头才不会那么硬。烧烤的做法似乎是这些年才兴起来的,似乎马步鱼这个说法也是这些年才有的吧,过去可没有。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红烧鲳鱼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银鲳鱼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金鲳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菜市场上的鲳鱼。

鲳鱼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有季节洄游现象。郝懿行在《记海错》里面说:“鲳鱼,今莱阳、即墨海中多有之……小者为镜,大者为鲳。”此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干烧成菜,味最清腴,鲜嫩可口。郝懿行在《记海错》中赞美说:“其形似鲂而圆,如镜而厚,丰肉少骨,骨又柔软,炙啖及蒸食甚美。”鲳鱼品种很多,有金鲳鱼、鹰鲳鱼、燕尾鲳,但有一种鲳鱼市场很少见,叫月亮鲳鱼,还有银鲳鱼。但市场上,主要就是金鲳鱼和银鲳鱼了。金鲳鱼便宜银鲳鱼贵,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后来明白了,原来金鲳鱼养殖的太多了,肉质量不好。银鲳鱼还没突破养殖技术,都是野生的,味道好,数量少,当然是物以稀为贵了。不过这两种鱼只要烹饪得法,其实都很好吃。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海钓网友钓上来的牙鲆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养殖的牙鲆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烹饪后的牙鲆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从外国引进的多宝鱼大菱鲆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烹饪后的多宝鱼大菱鲆

比目鱼的两个眼睛位于它的身体左侧或者右侧。位于左侧的比较多,称为鲆科,最常见的叫做“偏口”。郝懿行在《记海错》里面说:”偏口也,细鳞而白,体薄如鲂,唯一面有鳞为异。其口偏在有鳞一边,极似比目鱼。但比目一目须两片相合,此鱼两目连生,唯口偏一处耳。又有一种黑鳞而大,名牙偏,长三四尺。“其实所有种类的比目鱼都可以叫做偏口,但是我国产的以一种牙鲆比较多。最近几年又从欧美引进了一种外来的比目鱼,叫做大菱鲆,我国又把它叫做多宝鱼的。这类鱼好吃啊,肉多刺少,清蒸、红烧、清炖、烧烤似乎都可以。而且,这个鱼似乎已经实现了海水人工养殖了,可以源源不断提供到市场上来了。

郝懿行在《记海错》里面讲到了“刀鱼”,说:"刀鱼体长而狭薄,银色鲜明,宛成霜刃,腹下攒刺,铦若键鋩。"不过呢,他说的这个刀鱼可不是长江里面已经接近绝迹要几千块钱一斤的那个刀鱼……那东西我等吊丝可吃不起。按照描述的形态一看就知道,这是廉价的带鱼。北方别的地方不知道,反正我们这儿以前就叫带鱼刀鱼,而且按照鱼的个头大小,还分为特刀、大刀、中刀,越大越值钱啊。不过呢,毕竟那个长江刀鱼太出名了,叫带鱼刀鱼只是部分地区这么说。所以郝懿行不得不解释一下:“是刀鱼江海皆有,海中者无鳞为异耳。”但还是没解释清楚,那个时候我国毕竟没有鱼类分类学,也算难为他了。那个长江刀鱼鱼纲鲱形目鳀科鲚属鱼类,我们这儿俗称的带鱼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长江刀鱼很昂贵,咱也吃不起。大海里的带鱼虽说不能养殖只能海捕,但产量还是很稳定的,菜市场不缺这个。油煎、油炸带鱼出锅,那酥脆金黄的外壳和一瓣瓣雪白的鱼肉以及空气中久久不散的海鱼特有的鲜香......这个承载了无数人童年记忆。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这是长江刀鱼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带鱼在很多地方也俗称刀鱼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香煎、油炸、清蒸都可以啊

带鱼肉多刺儿少,味道鲜美可口,最通常的做法就是油炸和红烧。新鲜的带鱼更适合清蒸。深受大家的喜爱,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了。目前产量还是比较稳定的,短期内还不会有短缺的问题。

小黄鱼、大黄鱼(好像山东沿海没有,江浙地区才有)、黄姑鱼、白姑鱼、鳘鱼(或叫鮸鱼吧)似乎都是属于石首鱼这一大类的。最常见的似乎是小黄鱼,最令动物保护主义者耿耿于怀的似乎是大黄鱼。

郝懿行在《记海错》里面说了说石首鱼这一大类:

石首者, 脑中有白石子二枚, 莹洁如玉。 《广雅》 云 “石首, 鯼也。 ” 韦昭《晋书注》云“石首成(鸟邑) (鸟邑音鸭,原书注。 ) ” 《初学 记》三十引《吴地志》曰“石首鱼至秋化为冠凫,头中犹有石也。 ” 然则鱼鸟同气,雉为蜃、雀为蛤,亦其类也。鱼大者二尺许,小者 尺许。 京师人名大者曰同罗鱼, 小者曰黄花鱼, 皆巨口, 弱骨细鳞, 鳞作金黄色。海上人名为黄姑鱼。又名白姑、红姑、黑姑,皆因色为名耳。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菜市场的三种石首鱼科鱼类

在这里面,小黄鱼是最常见的了,大概是因为个头小、生长比较快吧,市场上还有供应还不缺。这小黄鱼,清蒸、红烧、油炸、香煎似乎都可以,味道比带鱼好啊,但就是比带鱼价格贵一些,而且乱刺也比带鱼多。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小黄鱼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小黄鱼鱼干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红烧小黄鱼

而大黄鱼是令动物保护主义者耿耿于怀啊。大黄鱼在历史上产量似乎挺高的。至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不缺,市场价格也不贵。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但是到了80年代资源就衰退了,90年代就很少见了。于是动物保护主义者耿耿于怀啊,而且有人把这事和六七十年代政治运动多联系在一起。但是似乎八十年代过度捕捞更厉害,而且似乎那个年代流行一句话,是从采矿业传过来的“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引申到其他行业似乎就是有资源快采、快赚钱、快消费了——似乎这个烂事儿的责任更大一些。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大黄鱼

大黄鱼当然好吃了,红烧、清蒸、清炖都好,但可惜,现在野生大黄鱼已经接近绝迹了,要是能抓获一条,几千块、上万块也能卖出去。现在已经突破大黄鱼人工养殖了,但似乎人工养殖的也不便宜。

但似乎大黄鱼是江浙闽粤地区比较多,山东半岛沿海比较少,郝懿行在“石首鱼”一节中并没有强调大黄鱼……

此外,郝懿行还专门拿出一节来说了说鳘鱼(也就是鮸鱼)了。鳘鱼(还叫鮸鱼、米鱼)在石首鱼科里面属于个头比较大的了。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鳘鱼、鮸鱼、米鱼

但是呢,郝懿行在《记海错》里面说了说它的鱼鳔:“此鱼之美乃在于鳔,梓人制器黏缀合缝,胜于用胶,谓之鱼鳔,此乃鱼腹中之腴也”,不光能吃,还能做粘贴的胶用。如果晒干加工了,那不就是传说中的花胶么……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鳘鱼的鱼鳔

清朝学者郝懿行有《记海错》,看他对海洋鱼类的描述怎样?(下)

鳘鱼鱼胶莫非是花胶

前一阵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面说一个人用花胶熬汤,在动物保护主义者里面掀起了轩然大波。搬出吃花胶,美国加州石首鱼、鼠海豚,还有什么我国近海的黄唇鱼要濒危之类的事情等。如果吃珍惜鱼类,那自然要坚决反对。然而花胶除了珍稀鱼类以外,也有用普通鱼类的鱼鳔制作的。比如这个鳘鱼,就是一种普通的鱼类,并不少见。拿花胶熬汤掀起轩然大波,是不是有些多事了?(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