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是男人还是女人?最先一定是个女人,发展到后来变成了男人

其实,历史上很多叫女性名的政权或者人名,都不是女人,很多人都把它们弄错了,我们今天一起来聊聊这几个:雨师妾、八百媳妇、母寡、西王母。

西王母是男人还是女人?最先一定是个女人,发展到后来变成了男人

雨师妾:不是雨师的妾,不一定是女人,是“黑人”

雨师妾,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雨师妾 在其(指汤谷 )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意思就是雨师妾国在汤谷的北面,这个国家的国民全身黑色,两只手各握着一条蛇,左耳挂有青蛇,右耳挂有红蛇。另一种说法认为雨师妾国在十个太阳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是黑色身子而人的面孔,两只手各握着一只灵龟。

汤谷,这个名字有水被烧开的意思,在上古神话中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东夷文明的发源地。据说,汤谷有十个太阳,因为过于炙热,把水都烧沸腾了,所以叫汤谷。这个很热的地方,被“联系”到了我们今山东日照市,学者们研究认为,雨师妾国可能就在海曲古城也就是日照县城之西一带,东海峪遗址为其代表。遗址公布面积有8万平方米,年代为公元前2860—前269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有陶玲,应当是雨师祭祀时用的乐器。

清代著名学者郝懿行认为,“雨师妾盖壹国名,即如《王会篇》有姑妹国矣。”由此雨师妾被当为一国名,或一族名。徽派朴学的嫡系真传大师王念孙认为:“ 《御览·鳞介五》(卷933)无妾字。”如按经本应无妾字,也就是雨师。

我们偏向于认为,雨师是一个崇拜蛇的部族,“妾”可能是一个人,可男可女,职业可能是巫师,因为古代巫师地位很高,他或她可能是这个部族的首领。至于“黑人”,也不可能是我们今天说的黑色人种,应该是在作法时,把身体涂了黑色的,以达到某种效果。

网络里的雨师妾,为小说《搜神记》、《蛮荒记》水族朝阳谷天吴的妹妹,东海雨师国国主。她善御蛮荒奇兽,位列“大荒十大妖女”之首。在遇见主角拓拔野前,被拓拔野的亲哥公孙婴侯抛弃,万念俱灰,自暴自弃之下成为大荒十大妖女。雨师妾在这里成了地地道道的神话人物。

西王母是男人还是女人?最先一定是个女人,发展到后来变成了男人

八百媳妇:政权名,国王有800个媳妇,各领一寨

《新元史·八百媳妇传》记载:“八百媳妇者,夷名景迈,世传其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故名。”意思很明显,这是一个政权,国王有800个媳妇,都封了“官”给她们,各管一摊,是寨主。

八百媳妇是百夷诸部中的一个部族,地处今云南孟连南泰国缅甸边境南北一带地区。这个部族和元军打过仗,是元军征服云南边疆部族的一次讨伐战。由于八百媳妇及大小彻里诸部经常扰边,元朝于至大二年(1309年)十一月派云南右丞索勒济尔威前往招谕。八百媳妇国不服,起兵抗拒,元军败还。四年,元朝又遣云南王及阿固岱领兵前去征讨,八百媳妇兵败,降服,并进献驯象及其他宝物。次年,元军收兵。(熊武一、周家法主编《军事大辞海(上)》;长城出版社,2000年5月)

《新元史》 在记载“八百媳妇国”时,说得很笼统:“东至老挝,南至波勒蛮,西国”建立 至大古刺,北至孟良府。”更多的情况在中国籍中就没有记载了,而泰国的史书记载就比较详细。

根据泰国史书记载,统一的“八百媳妇国”即后来的“兰那王国”的创建者芒莱,出生于公元1239年,他的父亲是“八百媳妇国”建立之前,当地傣泰人在今天泰北清莱府的夜柿河畔建立的一个小王国恩央王国的国王,而其母亲则是西双版纳“勐国”或“勐泐王国”的国王,即景洪王甸陇建仔的女儿帖帕罕凯。

芒莱王于公元1259年,他20岁时在今天泰北的清盛继承父位,成为恩央王国国王,或银扬王国的第25代国王。(何平《八百媳妇——兰那王国及其主体民族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

西王母是男人还是女人?最先一定是个女人,发展到后来变成了男人

母寡:一个非常悲催的男人,大宛国的国王

《汉书》: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我尽杀善马,康居之救又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孰计之,何从?”

意思是李广利将大宛国都给围了起来,大宛人很害怕,在一起商量认为,汉朝人之所以攻找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国王没有在此前送给汉朝宝马,就想着把国王毋寡杀了,献给李广利,以平息战争,声称只要你不打我,我的马你随便挑,我还供给你军粮。又适当地分析了一下战争局势,想要和康居夹击汉军,让李广利看着办。

此前还有这么一段,汉武帝听说大宛有好马,就派出壮士车令为首的使节团,带着黄金千斤和一个用黄金铸成的马匹塑像,出使大宛国,专门为了购买大宛国的汗血马。汉武帝心想,这回大宛王该满意了吧。汉使团一路吃尽千辛万苦,半年多后抵达大宛国中,车令求见大宛王毋寡他说:“汉天子令臣等专程以黄金千斤,金马一匹请求交换贵国的汗血马。”大宛王母寡一时没了主意,就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臣们认为山高皇帝远,汉朝应该对大宛毫无办法,还说:“我们现在也得到了汉朝不少的货物,对于这一点东西不稀罕。”

但是,不稀罕就是稀罕吧,毋寡却暗地里派人将汉使节团的财物给抢了精光,“汗血宝马”和侮辱汉使、贪财成为汉武帝灭大宛灭国战争的导火索。战后,李广利另立大宛新君,大宛成为汉朝附属国。

西王母是男人还是女人?最先一定是个女人,发展到后来变成了男人

西王母:最先一定是个女人,发展到后来变成男人

周朝是西王母,也称西戎、西羌,“羌本姜姓,三苗之后”。西是方位,王有崇拜之意,母是貘的音假,貘是豹的别称,西王母即“西方崇拜豹的国家”。其国王也称西王母,与性别无关。这是今天的学者给予西王母的定义,我们认为似乎这么说更合适一些,即:西王母是一个职位,是中国西方羌戎部落的首领,这个职位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帝、草原部落的可汗,可以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最先一定是个女人,发展到后来变成男人,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

《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人身虎齿,豹尾,批发戴胜。后世其形象转换,虎身被认为是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古籍传说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商代的《归藏》对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拥有不死神药。《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穆天子传》:“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郭璞注:“将,请也。”则西王母能够赐予人年岁,使人长生。但是,西王母与中原皇帝的“幽会”可能要比这更早,汉《贾子修政篇》:“尧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授天下地图予舜帝整治国家。遣二十三女瑶姬(封为妙用真人)下凡助大禹治水。

按《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自镐京至西王母之邦,行程共12000里,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77米长。据此,有学者们估计,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这一观点与班固在 《汉书·西域传》中长安至锡尔河流域的康居有1.23万里的记述是一致的,而在著名的敦煌423号洞窟壁画中,也有对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故事的详细展现。

我们考察认为,这个政权区域包括今青海大部,新疆南疆全部、北疆大部,整个东疆地区和河西走廊全部,即今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两侧沿线,非常广大。根据考古的结果,火烧沟文化应该是他们的代表,位于呼图壁县雀尔沟镇10公里以外康家石门子岩画,也有他们的杰作,可能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岩画上的女人“改造”成男人,应该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的史实。(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