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之后,我们买的理财产品会发生什么变化?

浩海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业内俗称的“资管新规”,这也意味着新规即将落地。业内指出,新规一旦落地,在百万亿的大资管业中占据大头、规模接近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无疑将受到最大冲击,而习惯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将受到影响。

净值化理财将取代预期收益型理财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基本靠预期收益做大产品规模。但是,资管新规倡导打破刚性兑付,对产品实施净值化管理。净值型理财产品,其运作模式与基金类似,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者购买产品前无法预知产品实际收益率,而是根据产品实际投资运作情况定期在产品开放申购或赎回日公布产品净值,投资盈亏由投资者自负。

我们的保本型理财产品

新规对银行理财产品带来的另一影响,是银行表内理财部分未来将取消,转而调整为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的基本结构即为“存款+期权”。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则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因此有在基础收益之上获得较高投资报酬率的可能。

无风险产品的收益率会下降

资管新规施行后,银行理财产品除了要打破刚性兑付,无风险产品的收益率还会下降。也就是说,银行打破了刚性兑付,我们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相对应的风险很小的固定类收益就会降低;

大众理财或考虑替代品

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资者,都将会考虑新的理财产品,尤其是那些风险因素较小,受众程度较高的产品,或者不在新规范围内的产品,或将受到新的关注。


总体上,新规对于理财产品带来无形的打击,但同时也将进一步规范理财市场。只不过,对于日后大众的理财来说,又会多一项考虑,到底把钱放在哪里呢?


郭一鸣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自去年11月一行三会联合外管局等多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之后,史上最强资管新规的监管导向也浮出水面,引起了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而实际上,资管新规也与普通人密切相关。

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就意味着,推动资管产品向净值管理转型、打破刚兑的重大监管政策即将落地。

而就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通过之后,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由人行统筹,牵头成立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管理工作小组。掌握金融家底,最终要建立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

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推进,说到底还是与资管新规相配合的,根据新规中对这一系统的设计,所有资管产品(包括银行、券商、信托、基金等一切开展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发行的所有资管产品)都要把信息汇总到央行的这个综合统计系统中。汇总的信息非常齐全,至少要包括投资者信息、投向信息、基本信息等。当央行收集完信息后,如果统计功能足够强大,那么便可以通过代码等信号,自动识别同一嵌套链条上的资管产品。真正实现信息汇总、一穿到底后,金融业务将被暴露在阳光下。

资管新规出台后,公募基金在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产品分类、产品分级、质押融资等方面将面临诸多调整。如分级产品或将面临转型或强制清盘可能。此后公募基金不得进行份额分级,该规定限制了公募基金重新发行分级产品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看,资管新规对公募是利好。因为此前较之其他金融机构,公募基金被管得最严。现在金融机构监管都是一样的,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在信托、私募基金、资管计划、基金专户等产品中,其合格投资者门槛多为100万元-300万元,而《指导意见》则直接将其提至500万元。这

会直接减少合格投资者数量,相关产品规模也会受到牵连,对一些业绩相对平庸、品牌效应偏弱的机构或将遭遇较大压力。

刚性兑付一旦被打破,则意味着银行的理财产品将不再保本,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只有国债收益率,整个市场的无风险收益也将会下降。投资者需要增强风险意识,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管理需求,选择风险等级和产品周期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需求的产品,切勿被一时的高收益蒙蔽。

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的降低,催生投资超多元化方向发展。未来投资者要做一些区分,自身投研能力比较强,可以自己做一些直接投资,如果投研能力不足,可以委托给专业银行机构,做银行投资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各家金融机构在2020年之前肯定会逐步的按成新旧转型,现有的刚性兑付产品将会慢慢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浮动盈亏的净值计算法。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这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前理财产品不管是否达到预期银行都会刚性兑付在购买时候的预期收益,但是理财产品本质上是投资行为不是储蓄是具有风险的,以前银行的刚性兑付就可能造成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然后用新发型的产品去底前边的口子的情况,这样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很大的缺口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很多事情都是由量变产生质变的。那么我们在过度期后购买的理财产品将不再承诺刚兑,赚了就是赚了,赔了就是陪了,这样亏损缺口就不用再由金融机构填补。但是在2020年之前银行还是可以发行以前的理财产品的监管机构主要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以免产生断崖式效应。

还有一个比较的重要是资管新规对合格投资者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也就是说以后购买理财的时候金融机构就要看客户的界定等级来发售理财产品。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以后有些产品仅针对合格投资者发售,而风险系数较低的产品面向大众发售。

资产管理产品在规定中也作出了明确的划分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并对每种类型产品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权益类产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混合类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并且在以后购买的时候金融机构必须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向投资者明示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并按照确定的产品性质进行投资。


首席投资官

最近几天,大家可能都只在关注某某理财平台又暴雷,有多少多少人损失惨重,但却忽略了一件大事。

而这件大事的背后更是整个投资理财行业的重新洗牌,涉及千千万万个饭碗。

资管新规出台 互联网理财玩完

从去年开始,国家就一直在说要严控金融风险,为此,上层的金融监管机构还来了个大调整。

近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正式挂牌成立,银监会、保监会随之成为历史,“一委一行两会”的新格局也将取代“一行三会”。

而此次新成立的银保监会的监管使命,剑指影子银行。

那么何为影子银行?通常所说的影子银行是指一些信托、证券公司,以及相关的其他辅助企业。它们不是银行,但是组合在一起发挥了类似银行的收钱和放贷的功能。

而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接触比较多的各种互联网理财平台大都也在扮演着这类的角色。

尽管对“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的争议已经很久,但现在国家终于真正动起手来扼杀这种风险。

3月28日,备受期待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获深改委审议通过。

进入4月,互金小组又下发了29号文件(《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

有人将新规的核心总结为两条:

1、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须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的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或资产管理产品代销牌照。

而29号文更是措辞严厉,核心内容也是针对通过互联网渠道发行的严管严控。

1、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必须纳入金融监管;如果想要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必须验收备案成功,有牌照,才可以展开相关业务;

2、无牌照依托互联网发行、销售的资产管理业务,剩余存量业务最迟于2018年6月清零。否则会被封禁网站、下架APP、吊销工商营业执照,有可能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承担刑事责任。

3、对于将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剥离出去,分立为不同实体的网贷机构,应当将分离后的实体视为原网贷机构的组成部分,一并进行验收!

上面第三条可能有人不太懂,再补充解释一下:前两年,一些公司通过把资管业务和网贷业务拆分、分属于不同公司主体的方式实现合规化。很多大牌P2P都是这么干的, 比如,陆金所把网贷业务拆了出去,成立了陆金服; 宜信旗下拥有多个互联网理财平台,包括投米RA、指旺财富和星火金服,宜人贷则在去年末推出了宜人财富。 蚂蚁金服发起的网金社,公开发售非标资产,没有任何金融牌照。但以后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就不再那么简单,任何一个出了问题,其他都别想跑。

这些新规的出台将堵死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这些平台并没有相应的牌照。有无牌照的界限就在于是否持有“金融许可证”。但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草根金融平台应该都是没有相应许可证的。

这就意味着之前我们在各种互联网理财APP上经常看到的什么资管计划、定期理财宝、持有满多久就能转让等这类产品将统统被叫停!

而那些之前已经发行的非法的存量业务也必须在6月底前清零。

众多互联网理财产品被下架

不要小瞧此次的新规,它的“杀伤力”已经逐渐显现。

同样的,乐视金融也紧急下线保理产品。

4月9日中午,中国基金报发现,之前在乐视金融APP上的尊享理财页面还有3个乐享其成产品,收益率还不错,都有7%或以上。但是当天再次打开相同的页面时,已经没有了产品的踪影。疑为公司在清明节前一天或清明节期间下架了相关产品。

▲4月3日还有3款理财产品

▲4月9日已经全部下架

此外,另一家实力较强的金融平台苏宁金融也有多类产品已经“不在线” 。

不过,据中国基金报报道称,苏宁金融还在偷偷卖旗下的一种叫“变现通”的产品,该产品属于“收益权转让项目”,而在清明前发布的互联网资管新规中,名列表明了无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对应牌照,“收益权转让项目”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不过,明知是违法还卖,这就是平台自身的责任欠缺,是在铤而走险,我们普通投资者就不要碰了。

目前,有很多像此类的产品面临下架的风险,实力较强且自觉遵从法规的品台还好说,而那些抱有侥幸心理,拒绝执行新规的还真有可能按照非法集资来处理。

普通投资者应该小心谨慎

最近,我们应该看到已经有不少理财平台暴雷,有的是因为管理违规被封,而有的却是以非法集资的罪名被查处。本来好好的平台变成了“非法集资”,肯定会有不少投资者在叫冤。

有很多人说这线上理财太不安全,我们去线下那些理财公司吧,就安全很多。其实未必。

事实上,渠道对理财而言倒是其次,理财的核心在于避免风险,既有信用风险也有合规风险。

所以,理财平台的运营首先得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法规。挑选合规的平台才是应该考虑的,而起规则一直在变,要随着关注国家的新规。

钱永远是跟风的、趋利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够掌握钱流动的方向,抓住一次上车的机会足矣。但是,当所有的机会都开始变少时,我们该想的不是怎么抓住机会,而是如何及时抽身。

在当前的环境下,大家都知道国家要对某一领域监管趋严,我们就应该更加小心谨慎的去应对。



电商报

4月27日,资管新规落地,大方向没变,但过渡期延长了一年半,从2019年6月30日延长到2020年底。


这意味着,大家在2020年之前,还可以按照之前的思路去理财,但在过渡期内,各种理财产品肯定会主动拥抱监管的,老式理财产品只会越来越少。


你的理财思维,能跟得上时代的转变么?


一、老产品可能需要抢


除了延长过渡期外,资管新规落地和之前最大的一点不同,是允许金融机构“发行老产品对接”。


这相当于给金融机构开了一个口子,大为缓和了它们的整改压力。因为之前靠发行理财产品,拿着客户的钱买的资产,好多还没有到期,要是突然不允许再发行老产品,它们一时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但新规也说了,允许你发,但不允许你多发,必须“有序压缩递减”规模,这也就意味着,老产品的发行只会越来越少,你如果想继续买老式理财,可能得和现在的余额宝一样,得抢。


二、别再奢望保本保收益了


新规这次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最直观的一个例子,是银行理财以后都和基金一样了,搞净值化管理,预期收益可能真就只是个预期了。


如果有哪家金融机构还敢承诺保本保收益,等待它的将是严厉的处罚。


在不保本保收益的情况下,你还会选择银行理财么?我个人感觉基金业可能要迎来一波大发展,连A股说不定都能跟着喝点汤。


三、高杠杆产品大幅减少


如果你是激进型的投资者,喜欢高杠杆产品,那么很不幸,以后应该很难再买到高杠杆产品。


公募基金的负债比例上限,最高是200%,私募的负债比例上限略高,因为可以搞分级,但分级比例最大也只能是3:1。


体会一下,这说明资管新规担心理财产品投资失败的话,高杠杆爆仓会带来金融风险,所以索性规定了杠杆不能太高。


总之,资管新规发布后,如果不再保本保收益,大多数固收类理财产品将对投资者失去吸引力,理财资金大概只能选择存银行、投股市或者买基金了。


速读财经

日前,央行等机构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在《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的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的新产品需符合《意见》相关规定。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资管新规和其对我们买的理财产品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资管业务到底是什么?

想要弄懂资管新规,首先我们要知道资管新规规定的对象——资管业务。

资管新规是这样定义的:

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通俗讲,资管业务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客户把资金委托给金融机构投资,但是金融机构不能向客户保证本金不亏损,更不能保证最后赚多少钱。这意味着颇受老百姓欢迎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从现在开始将逐渐减少,2020年底过渡期满之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将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二、保本理财替代品应运而生

看完上面的解释之后,大家就知道让我们心安的保本理财真的要退出了,好在目前不少银行都出现了保本理财的替代品,那就是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投资获得收益的金融产品。尽管挂钩的衍生品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即为“存款+期权”。

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存款所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则与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挂钩,因此,在基础收益之上获得了较高投资报酬率的可能

目前来看,结构性存款也是颇受欢迎。央行数据显示,仅2018年一季度,在个人存款方面,中资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由2017年底的13333.02亿元上涨到2018年3月底的18994.33亿元,并较2017年同期增加7098.50亿元。

总的来说,资管新规的发布是为了规范金融业资产管理,减小老百姓的投资风险。目前资管产品收入是银行表外收入的大头,资管新规的发行最着急的不应该是我们普通投资者,而应该是银行,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找到相同的替代品解决我们的理财。


君银投顾

资管新规落地之后,我们买的理财产品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一: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变成净值化管理。

什么是净值化管理呢?其实经常买基金和股票的客户会清楚一些。以基金来说,基金净值就是基金单位净值即每份基金单位的净资产价值,是当前的基金总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那么到时候的理财就会像是不断变化。

举个例子:

今天某理财产品的净值是1,你申购100份额,那么就是价值是100.当他上升的时候,净值变为2,你拥有着100份额,那么价值就是200。跌的时候同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没有预期收益率,只有历史业绩可以进行参考。

第二:有20个月的过渡期,任何不符合新规的产品,过渡期内不能有新增量;但可以新发新产品来滚动对接旧资产。

在过渡期内,你还是会看到老式的产品,但是只会越来越少。未来的理财说不定也是需要抢才有以前的产品了。不过还是需要尽快接触和;了解新的理财模式,因为未来的发展就是这样的。

第三:风险程度会与收益率相呼应

少了银行为客户兜底,风险就会与收益相呼应。就是好的,低风险的产品收益较低,高风险的产品会进行利率的补偿,所以收益率会较高。未来就是风险自负的了。

那么,未来应该怎么去应对呢?

1、选择正规的机构,尽量少接触P2P的理财。

2、放银行存款账户-无风险储蓄

3、委托给专业机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

4、保本理财转换定期/大额存单/净值型产品/基金/保险/国债/信托








立马世界

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出历史舞台。

  • 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

以前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多为客户做出保证本金和收益的承诺,按理说是应列入资产负债表记作表内业务,但银行一般都将其划作表外业务,不占用资产负债总额。

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获得通过,银行资管业务将发生大的变革。作为资管业务占比最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刚性兑付已经成为过去,以后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真真正正的变成了风险自担,新的资管业务逐渐向权益类产品、净值类产品转变。

  • 资管新规下银行该如何应对?

受资管新规的影响,招商银行已率先成立了自己的资管子公司,正式与券商、私募机构展开业务竞争。目前,规模较小的地方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理财产品一块,当刚性兑付被打破以后,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损失一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客户。未来,以城商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要想继续顽强的生存下去,必须将这部分客户资金转向存款、净值类产品,甚至会直接成立自己的资管公司,从而大大减少向私募等资管机构的委托投资。

对于用户来说,寻找保本理财产品的替代品才是重中之重,大额存单、结构性投资产品、净值类产品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银行小学生

资管新规落地速度是极快的。去年,也就是2017年11月出了意见征询稿,今年4月底就落地了。表面上看,资管新规的宽限期要到2020年,但是实际上从资管新规颁布起,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就已经按照新规管理了,也就是现在卖的理财产品是没有刚性兑付的了。宽限期是对那些已经买了以前的理财产品,很多还没到期的,还是可以按照老办法。

所以,现在进银行买理财产品的人就减少了。这点银行传来的消息也是得到证实的。为了多点利息,本金不保,这事情会很令人纠结。

所以银行必然会改变原有产品设计,让收益更稳定的同时,让本金更安全。因为资管新规的要求来看,买理财产品,银行不承担刚性兑付,也迫使银行提高盈利能力,或者能站在更好的合理位置上。

我想对一直购买理财产品的用户来说,可以等一等,看看银行有什么新举措,新产品。


大舟财经观

资管新规落地,主要针对互金平台代销的资管产品进行排查,合规化。政策要求以往的P2P网贷平台不能再兜售资管产品,只有清空了才能进行备案。而前期剥离P2P业务出来的互金平台,该公司需要获取《经营证券期货许可证》才能进行销售经营。


除此之外,政策下需要合规的还包括:部分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计划、委托定向投资、委托定向融资、信托计划等。


所以政策落地,我们买的理财会更加合规和清晰,P2P平台只卖纯借贷产品;大型的互金平台也会严选资管类产品。从产品的选择层面更有利于投资者抉择,但同样也需要投资者承担风险。


最后在整改阶段,我给予您一些建议:


1、刚兑不存在的,所有的投资渠道都是有风险的,代销平台、发行机构是不给于任何的收益承诺;

2、对于互金平台巨头,如蚂蚁金服、理财通、陆金所这样近乎全牌照的,可以放心投资;

3、针对其它互金平台,特别是前期P2P平台剥离出的“定向委托计划”、“某某金融交易中心”等资管类的产品,一律不碰;

4、针对P2P,建议只选择资质雄厚、风控保障严谨,处于积极备案中的平台,并且只选纯借贷的散标、自动标产品。


虽然投资了并不一定就有风险,但跟着监管层的步伐走,一定不会有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