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玉米继续“天量”拍卖 东北旱情缓解难阻玉米减产趋势

近日,国内玉米市场关注的焦点就是临储玉米拍卖和东北产区旱情。6月初周投放量仍为800万吨,拍卖数量将会缩减的传言不攻自破,近日连续降雨已使东北大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解。

据统计,截至5月25日当周,我国临储玉米拍卖投放795.6634万吨,成交422.1117万吨,成交率53.05%。其中,黑龙江玉米成交181.4万吨,吉林成交151.3万吨,辽宁成交36.2万吨,内蒙古成交53.4万吨;一等玉米成交93.7万吨,二等成交224.4万吨,三等成交103.3万吨,四等成交0.97万吨;2014年产玉米成交322万吨,2015年产玉米成交99.5万吨。

近7周累计成交量已达3586.5718万吨,总成交率67.97%。从溢价情况来看,或许是受前期干旱天气带动,辽宁、吉林玉米最高溢价维持在100元/吨以上,但此好景能够持续多久需继续持谨慎态度。

临储玉米继续“天量”拍卖 东北旱情缓解难阻玉米减产趋势

5月31日,2018年的第八次临储玉米拍卖继续举办,当日投放临储玉米392万吨,成交242万吨,成交率达61.74%,其中最高成交价1700元/吨,最低成交价1350元/吨,平均价1498元/吨。尽管总的成交率一如预期继续下降,但辽宁、吉林等产的粮源也一如既往的受到了积极的竞抢,继续冲击着市场的神经。

与此同时,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继续公布了第九次临储玉米拍卖的信息,定于6月7日-8日继续拍卖临储玉米801万吨。

临储玉米继续“天量”拍卖 东北旱情缓解难阻玉米减产趋势

随着拍卖成交量的不断增加,由于交易规则中规定成交的粮食出库期为两个月,即从6月中下旬开始,拍卖粮源将陆续进入出库截止期,7-8月份出库难所衍生的问题将逐步体现,届时集中出库现象将更加凸显,或将进一步打压国内玉米市场阶段性行情,尤其需注意是否会与大量进口谷物到货时间发生重叠。

同时,进入夏季,石油涨价使得物流成本增加,后期的运力更加紧张,再加上用粮企业还是有一定的补库需求,或将造成玉米价格小幅上调,但估计难以持久,参拍贸易商应积极抓住这个机遇,合算成本,适度参拍,尽快脱手。

临储玉米继续“天量”拍卖 东北旱情缓解难阻玉米减产趋势

另外,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东北地区春播玉米已经完成九成以上,总种植面积较去年提升3.2%,新季玉米生长情况将直接影响远期玉米行情。截至目前,吉林省旱田农作物播种接近尾声,其中抗旱“坐水种”面积达2100万亩,水田秧苗移栽过七成;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已过九成,玉米播种接近尾声,抗旱“坐水种”面积达2500多万亩,占玉米面积近三成。目前东北地区春播玉米出苗率整体达到五成以上,较去年同期低10%~15%。其中,吉林出苗率较差,预估在60%~80%,而且传统的玉米主产区公主岭、榆树等地也受旱严重。

从全年的玉米产情形势看,据农业农村部专家监测预警委员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18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将调减至34950千公顷,比上年度减少495千公顷;单产每公顷5995公斤,比上年度减1.6%;总产量2.10亿吨,比上年度减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