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臨時決定不殺劉邦,哪些人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問君何如初見

食色,性也。在飯桌上談事,人們在咀嚼食物產生的滿足感中,會更容易放鬆戒備。所以我們常說:吃人嘴短。歷史上有名的飯局有不少,鴻門宴卻是最為出名的,不止因為這場酒宴改變了歷史進程,更因為太史公的生花妙筆將這個飯局鋪墊描摹的生動異常。今人再看,雖說2000多年過去了,卻也一樣宛如昨日。

鴻門宴都說項羽本意是要殺劉邦,其實未必,項羽殺劉邦缺少足夠的利益動機。

其一,攻打劉邦並不符合六國諸侯聯軍的利益,項羽並不能一呼百應。

項羽此時只是楚國的上將軍,諸侯聯軍的軍事領導人。各反秦的諸侯,在政治地位上都高於項羽。項羽能夠命令40萬大軍共同討伐劉邦,是因為劉邦一個人獨吞了秦國的財富,並且把滅秦的功勞自己大包大攬,這些人在關東一路打仗過來,損兵折將,劉邦撿了個現成。

這還沒完,據可靠消息,劉邦還封了函谷關,讓這些諸侯聯軍連喝點湯的機會都不給。劉邦此舉是犯了眾怒,因此,項羽在將臺上登高一呼,諸侯們都願意一起討伐劉邦。可是劉邦做出了一番高風亮節的姿態後,主動封府庫,一副不敢獨享勝利果實的樣子,這些諸侯聯軍就失去了繼續攻打劉邦的藉口。既然不用打也能得到那些財貨,為什麼還要再打呢?

諸侯聯軍與劉邦沒有深仇大恨。

按照約定,劉邦應是新立的漢中王。對六國貴族來說,劉邦就是取代了舊時代的秦王而已,與他們並沒有政治利益上的根本衝突。項羽沒有封王,這是楚國的內政問題,諸侯聯軍沒理由為項羽的王位與劉邦死磕。如果打起來,劉邦軍隊自然不可避免會失敗,但是諸侯聯軍能得到的好處並沒有多少,只是為項羽做了嫁衣。

同樣,如果劉邦做出了共享的姿態後,仍然被項羽擊殺,那麼諸侯聯軍對項羽的態度就不是反秦領袖,而是逞一己之私的獨夫民賊,項羽在政治上會失去擁護。

這是劉邦版本的傾府庫以求和。

其二,項羽缺少政治敏感性。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項羽是貴族子弟,他所結交的都是貴族世家子弟,對於劉邦這樣的團隊,三教九流,販夫走卒,項羽根本就不認為他們能成事。即使劉邦先下關中,項羽也只是認為劉邦狡猾鑽了空子,項羽寧願結交張良這樣有貴族世家背景的人。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項羽有著貴族的傲慢。他沒有意識到劉邦等人在政治上的危害性,而且項羽以勇力取人,有個人英雄主義崇拜情結,對劉邦手下的一幫布衣平民的志向缺乏政治敏感性。范增說服項羽要殺劉邦,還是借用“望氣者”說的話,用劉邦志向不小的話來刺激項羽,才使得項羽憤怒。

然而,這種憤怒只是由於劉邦的不識時務,當劉邦表現出人畜無害的樣子後,范增說服項羽要殺劉邦的理由不攻自破,項羽就收斂起了怒意。怒而殺人,項羽怒氣已消,殺人之心頓去。

劉邦跪地磕頭,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羽倒先不好意思,辯解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劉邦成事之前,歷史上還沒有平民百姓能建功立業,開國奠基的,這也是項羽自負的原因所在。

其三,項羽內部不一心。

項羽雖然殺人之心已消,但難免狐疑,本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也默許了范增安排的舞劍刺殺環節。可是劉邦早已做通了項伯的工作,還成了兒女親家。項伯是叔叔輩,項莊難免有顧忌。此刻又有張良叫來樊噲,密語之後,樊噲闖宴,接下來就是樊噲義正嚴辭的把項羽要殺劉邦,就會失去政治威望的事說了出來,正中項羽心事。後劉邦不辭而別,讓張良代為致謝送禮。項羽並沒有生氣,收下了禮物,放在了座位上。這說明,項羽此刻並非想殺劉邦,採取了聽天由命的態度。這才讓范增大為光火,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項羽自始至終,雖然位居鴻門宴主位,卻好似神遊天外,旁觀一般,不置可否,這才讓范增當著張良的面發火。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

項羽當時只有26歲,難以鎮服諸侯,正因為他恐怕諸侯叛變,所以不得不有所顧忌。劉邦孤身犯險,親至項羽軍中謝罪,給足了項羽面子,項羽實現了在所有諸侯心目中的霸主印象,於此項羽心願已足。


而知而行

“鴻門宴”發生在公元前206年,項羽由於劉邦先入關中,又在函谷關設兵阻攔自己而發怒,加之范增說劉邦意在天下,項羽故而設宴準備斬殺劉邦,卻最終被劉邦化險為夷,順利脫困。在此事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除了劉邦自己外,主要有項伯、張良、樊噲,當然還有項羽。分別來說說吧:

項伯:先是洩密,後又阻攔項莊

在劉邦先入關中,且在函谷關設兵阻攔自己,項羽極為憤怒,一度打算率兵攻打劉邦。而范增更以劉邦志在天下勸說項羽,欲使其徹底滅掉劉邦。

項羽的叔父項伯曾因殺人被張良所救,因此項伯在知道項羽打算攻打劉邦之後,立即跑到漢營通知張良,打算勸其提前逃走。而張良由於不願拋下劉邦獨自逃命,於是將此事告知了劉邦,劉邦連忙對項伯解釋,“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沒敢動,就等著項將軍到來,我派兵駐守函谷關,只是為了防備其他人,沒有阻攔項將軍的意思啊。”

於是項伯又跑去見項羽,幫著劉邦求情,說“劉邦先入關中立有大功,如今攻打他是不講信義的舉動”,並說劉邦第二天會親自來請罪,最終說服項羽放棄了攻打劉邦的計劃。

次日劉邦前來拜見項羽,項羽設宴款待,項羽雖然放棄了殺劉邦的計劃,但范增卻並不死心,於是他命項莊藉著舞劍助興從而殺死劉邦,危急時刻又是項伯站了出來,他上前與項莊交手,阻止其殺死劉邦,這才給了劉邦全身而退的機會。

所以,劉邦之所以鴻門宴能夠全身而退,項伯居功至偉。

張良:放棄獨自逃命,找來樊噲攪局

張良先是由於自己和項伯的關係,使得項伯提前告知了項羽的計劃,之後又放棄了獨自逃走的機會,將計劃轉達給了劉邦,並幫著劉邦出主意,使得劉邦成功化解了項羽的怒氣。

次日,張良又陪著劉邦前去致歉,在飲宴過程中,在洞察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危險後,張良藉故離開宴席,找到了在營門外的樊噲,將宴席上的危及情況告訴了樊噲。而樊噲後來之所以能在項羽面前表現突出,成功化解殺局,我估計也是張良出的主意,我不大相信樊噲有那個腦子。

在此次事件中,張良雖然沒有直接貢獻,但通過出謀劃策,同樣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樊噲:裝傻充愣,化解殺局

劉邦前往項羽軍營請罪,最終赴宴,樊噲擔任著保鏢的角色,原本是等在營外的,後張良發覺了宴席上的危機,跑來告訴了樊噲,樊噲這才衝入營帳。

樊噲本就長的高大威猛,而在張良的計策下,他衝入設宴的營帳後更是故意裝傻充愣、咋咋呼呼,完全就是一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夫形象。然而項羽偏偏就吃這一套,對其多有讚賞,不但賞酒賞肉,更是連稱其為“壯士”。在獲得了項羽的欣賞後,樊噲對項羽說道,“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關中王。’現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和暴秦有何分別。我認為大王不會這麼做的。”

同樣的話用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是不同的,張良知道項羽喜歡威猛壯士,於是便讓樊噲裝出一副沒腦子的武夫形象,討得了項羽的信任,因而這段話由樊噲說出來,自然要比張良等人說出來更容易讓項羽相信。正是樊噲這一鬧,才最終打消了項羽的殺意。

項羽:本就沒有殺心,這才是劉邦脫險的根本

除了以上眾人之外,項羽根本沒對劉邦起殺心才是劉邦能夠脫險的根本原因。前面我們說了,項羽只是因為劉邦先入關中,加之劉邦在函谷關設兵這才發怒的,因此項羽對劉邦的怒意是大於殺意的。

在劉邦解釋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之後,並主動前往項羽軍營請罪之後,項羽的怒氣也減弱了,就更談不上殺心了。

正是由於項羽從來沒有動過殺心,因此即使范增看出了劉邦的志向不小,一心想要處死劉邦,項羽最終還是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否則即使劉邦逃過了鴻門宴,又如何逃過項羽的四十萬大軍的追殺,而項羽之後又怎麼會封其為漢王。


香茗史館

第一,項伯,是項羽的宗親,也是張良的好朋友。他得知范增和項羽設鴻門宴要殺劉邦,擔心張良受害,連夜赴漢營,告之張良,要其避禍。張良引其見劉邦,說明無與項王對抗之意,三人共同商定赴宴之事。在鴻門宴上,當項羽的軍師範增派項莊舞劍以欲刺殺劉邦時,又是項伯挺身而出,護住劉邦,使劉邦免於受害。可以說,劉邦能逃過鴻門宴殺身之劫,項伯起了最關鍵的作用。

第二,張良,是劉邦手下的謀士。沒有張良,項伯不會來漢營告密。果斷赴宴以釋項羽之疑,是張良之謀。後又果斷要劉邦回營。張良之作用,顯而易見。

第三,樊噲,是劉邦手下大將,中間突入宴席,又喝酒又吃肉,打亂了范增謀害劉邦的陰謀,轉移了項羽的注意力,功不可沒。

第四。劉邦能伸能屈,及時委婉地向項羽解釋入關的情由並表示請罪,很快消釋了項羽的憤怒和疑惑,和緩了形勢,為後面的形勢轉化創造了條件。

歡迎點評。


WM曉奇

題主的描述有誤,鴻門宴在項羽的軍營裡沒錯,但劉邦是主動來見項羽的。項羽對劉邦沒有多大的殺機,想殺劉邦的是項羽的核心謀士“亞父”范增,因為素有“沛縣無賴”之名的劉邦貪酒好色進了咸陽卻與民約法三章,迅速安定了局面和獲得了人心,范增確實準確的判斷出劉邦對天下有圖謀,以後與項羽爭天下者必是此人。然而項羽卻無此心,而且現實也不允許殺劉邦。此時項羽已經是反秦義軍盟主,跟劉邦還拜過把兄弟,楚懷王有約“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先進了咸陽,按約已是“關中王”,項羽根本背不起殺劉邦的惡名。鴻門宴前後,先入關中的劉邦因為軍隊實力差沒能阻止項羽進入關中地區,項羽雖說很惱火也沒有乘勝進攻把劉邦滅了。鴻門宴現場,項莊舞劍,項羽真有殺心,光憑項伯一個人能阻攔的住嗎?之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分封諸侯還封劉邦當漢中王,封地在巴蜀,雖然對劉邦是有限制防範的。在這樣大局實力博弈的背後,劉邦謙恭低調,張良睿智多謀,樊噲強悍兇猛,項羽優柔寡斷,范增有心無力,項伯吃裡扒外,曹無傷被項羽出賣了。歷史在鴻門這個地方上演了高手大咖博弈算計異彩紛呈的“鴻門宴”


立志成蟲

項羽從一開始就沒下定決心,一直都在搖擺不定。先看看歷史對他性格特點的評價:自矜功伐,有勇無謀優柔寡斷,剛愎自用,高傲自大,易衝動,光明磊落,坦率粗豪,重情重義,驕傲自滿。

他的性格特點中關鍵的地方加粗了,就是因為這幾個關鍵的性格缺陷導致了他最終的烏江自刎!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劉邦帶張良和樊噲到項羽軍中赴宴,席上項羽的亞父范增一再示意要殺了劉邦,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於是范增自作主張,藉口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實則為殺劉邦。但項羽的族叔項伯挺身而出,與項莊對舞,以身護住了劉邦。

後來樊噲闖進來,說了一通劉邦從無二心,一直在盼著霸王來,結果霸王竟然要殺劉邦,這是什麼道理?項羽默然,不一會劉邦就乘機尿遁了。

從中可以看出,這裡面的幾個關鍵人物是項莊、項伯、樊噲和張良,還有陳平。


紅黑聖西羅

當時項羽有兵四十萬,號稱百萬。劉邦有兵十萬,號稱二十萬。硬拼劉邦根本不是對手。項伯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起了關鍵作用,他知項羽要在鴻門設宴殺劉邦信息。夜騎馬至劉邦處尋張良,張良與項伯有救命之恩,項伯想要張良逃出一動。而後張良告知劉邦,劉邦答應把嫁與項伯。又說駐軍沛上,秋毫無犯為己解脫。是小人言之。項伯答應讓項王不殺劉邦。項伯讓他當面與項羽說。第二天劉邦去鴻門。

劉邦當面向項羽說此事,項羽經過項伯之言,己原諒劉邦,是劉邦左司馬曹無傷之言。留之飲宴,範曾以約定好的信號要項王殺劉邦,舉三次玉佩示意項王,項羽示而不見。範曾出要項莊進來舞劍擊殺。項伯起身擋劍。張良出去請樊噲,樊噲進來提劍兇相畢露的模樣,一番說辭項羽賜樊噲在座吃肉吃酒。劉邦借如廁出去與幾人趁機跑了,告訴張良大約到沛上再進去,奉白壁與玉斗與項王和範曾。範曾知劉邦走,砸玉斗說天下劉邦得了,不足項羽共事。

首先曹無傷之言使項羽知劉邦要關中稱王信息,範曾設計要項羽殺劉邦。項伯最關鍵透露信息,張良,樊噲也都起了作用,阻當項莊舞劍殺人發生,又助劉邦逃跑脫逃了範曾不殺劉邦不放人之計。


圃香


濟世論事

劉邦明知宴無好宴,還得赴鴻門宴,主要是由張良起,由張良收。劉邦能全身而退,這裡有四個關鍵人物,項羽方面的項伯,劉邦方面的張良,樊噲和劉邦自己。

最關鍵就是玩“無間道”的項伯,起先是劉邦方面的曹無傷出賣劉邦,對項羽說劉邦要當“關中王”,項羽一生氣就要對劉邦動手。項伯是項羽的叔父,是張良好基友,就告訴了他。張良替劉邦分析了雙方實力,劉邦肯定是打不過的,只能勸劉邦去鴻門宴解釋清楚。

所以,項伯是最關鍵的人物,不但讓張良,劉邦有準備,還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時掩護劉邦。隨後,樊噲闖入,鬚髮豎起,一副死給你看的樣子,也破壞了項羽的計劃和增加了殺劉邦的難度。當劉邦“尿遁”而出,就馬上交待張良,計算劉邦等人差不多回到軍營的時間,再去宴會收尾,這體現劉邦的“老江湖”懂得留後手的智慧。到了差不多時,張良進入獻禮物,對項羽解釋了劉邦的行為,范增氣得吹鬍子瞪眼的,也沒辦法了。劉邦一回去了就殺了“二五仔”曹無傷。

所以,一場刀光劍影,隨時掉腦袋的宴會,就讓項伯,張良,樊噲和劉邦自己處理得消弭於無形中。

(鴻門宴)


大飛熊ヽ騎士

在鴻門宴之前,項羽也沒有下定殺劉邦的決心,一直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

改變歷史軌跡的人是張良,張良提前晚上把事情已經疏通好了,樊噲的出現無足輕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