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臨時決定不殺劉邦,哪些人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問君何如初見


《史記》記載:鴻門宴上劉邦命懸一線,卻得多人神助,終於化險為夷,才有了楚漢相爭,才有了後來的大漢王朝,那麼鴻門宴上項羽臨時決定不殺劉邦,哪些人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有書君認為鴻門宴中劉邦能全身而退,起關鍵作用的人物有:知人識人,能言善辯的劉邦;政治幼稚,心無城府的項羽;實心實意糊塗的項伯;英勇無畏,忠心護主的樊噲;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張良。

一、知人識人,能言善辯的劉邦。

自救者,人恆救之;自助者,人恆助之。劉邦與項羽一同誅暴秦,然劉邦先入關中,項羽聽聞劉邦想自立為王,怒不可遏,欲攻打劉邦。

幸而劉邦知人識人,重用一言興邦的謀士張良,張良在項伯讓他避難時,堅決不背棄主子,告知真相,劉邦向項伯許以兒女親家。劉邦變被動為主動,低調地向項羽謝罪,以服軟換取時間和空間,讓自己不斷壯大,以圖大業。

在鴻門宴上,劉邦識人心,知道項羽好大喜功,兒女情長,耳朵根子軟。劉邦的一番致歉詞讓項羽聽得特舒服,特受用,一句“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拉近了兩人距離,敘起了舊,好像兩人仍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

然後貶低自己,說沒想到自己能先入關中破秦,打敗秦王是自己運氣好,意思在說只有項羽才有真本事。給項羽戴上“高帽子”,讓項羽感到愧對劉邦,不但就此打消誅殺劉邦的念頭,還把曹無傷這個臥底撂了出來。

劉邦的知人識人,能言善辯是鴻門宴上項羽臨時決定不殺劉邦的關鍵因素。

二、沒政治敏感度的項羽。

項羽乃一本色英雄,從來不以陰謀詭計用於對手之間,鴻門宴上同樣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男子漢大丈夫要麼兩軍對壘,真刀真槍的幹,絕不使陰招,暗中奪對手性命。

項羽自恃擁兵四十萬,人多勢眾,且自己又力能扛鼎,氣拔山兮力蓋世,怎會把劉邦十萬兵士放在眼裡。

講真倘若項羽有心要滅劉邦,劉邦在鴻門宴上必定在劫難逃。

何況鴻門宴上劉邦狼入虎口,送肉上門,只有一百多人同去,而且在項羽的大帳內渴酒。只要項羽一聲令下,劉邦必橫屍大帳。

然而項羽自恃劉邦不是自己的對手,根本沒把劉邦看做自己的威脅。

很顯然項羽沒有政治敏感度,不知道把對手扼殺在搖籃,遠比讓他羽翼豐滿再攻打容易得多。

更重要的是在聽了劉邦的謝罪辭後更是毫無城府,慚愧得把臥底曹無傷給拱手報出,劉邦的幾句託辭讓他信以為真,以至認為兩人還是戰爭中的老盟友,根本不知滅秦後,他與劉邦已經由從前的盟友變成了對手。

更可氣的是亞父范增多次舉玉佩叫他下決斷殺了劉邦,他不知是沒看懂還是裝作不知,只一心喝酒吃肉。

以至失去了殺劉邦的最好的時機,讓劉邦逃離虎口,從此便慢慢地成為最有力的勁敵。

鴻門宴這場“政治博弈”中,項羽的政治幼稚幫了劉邦的大忙。正因為項羽對劉邦的無視,對整個戰爭局勢的錯判,在關鍵處給了劉邦生機。

三、最實力的幫手項伯。

項伯本是項羽叔父,屬於項羽陣營,但在鴻門宴中顯然胳膊肘往外拐,成了劉邦最具實力的幫手。

鴻門宴前項伯的勸張良離開劉邦,讓劉邦得到第一手信息,才有了劉邦以兄長之禮見項伯,願結兒女親家之說,項伯不但心甘情願為劉邦遞話,還勸說項羽劉邦攻下關中有功,攻打他是不講信義,好好對待他才是上策,項羽還真同意了。

接下來的鴻門宴上,范增令項莊舞劍,劍劍欲刺劉邦,項伯也舞劍,而他的目的卻正好相反,為的是像母雞護著小雞一樣保護劉邦,這實打實的幫助,劉邦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以至四年後,劉邦登基建漢,沒忘項伯救命之恩,許他高官,封他為侯。

在鴻門宴這場“政治博弈”中,敵對陣營中的項伯的實力相助在關鍵時刻幫了劉邦的大忙。

四、智勇雙全的保鏢樊噲忠心護主。

每個開國之君的成功離不開忠心護主的大將。正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樊噲聽得劉邦危險,一人持盾牌與劍闖入席間,不但表現出英勇無畏的護主精神,還在席上勇敢地說出懷王之約,以及殺立功的人劉邦與暴秦沒有分別之驚人語,讓項羽無言以對,只說了個“坐”字。

劉邦借如廁機會出來,以為沒有辭行不好,有些猶豫,是樊噲一句幹大事者不拘小節,打消了劉邦的顧慮,這才明智地迅速騎馬從小路趕回霸上,而樊噲等四人是徒步行走,以便斷後,忠心護主。

鴻門宴這場“政治博弈”中,保鏢樊噲智勇雙全忠心護主才能讓劉邦出逃成功,這作用不容小覷。

五、出謀劃策的軍師張良忠是劉邦的神助力。

張良幫助過項伯,才有項伯的夜晚告密讓張良躲開劫難,而張良卻忠心耿耿,為護主公周全,不肯一人逃命,才有了項伯與劉邦的見面和鴻門宴。

鴻門宴上,是張良發現局勢嚴峻,對劉邦十分不利,趕緊出去找來保鏢樊噲,讓他去替劉邦解圍。

劉邦離席逃離虎穴,是張良等劉邦到了霸上,才進帳謝罪辭行並代劉邦贈送禮物。

這份赤膽忠心令人敬佩,要知道留下來謝罪,一旦項羽責難,那可是要人頭落地的。

鴻門宴這場“政治博弈”中,張良一次次牽線搭橋,就像一個成功的外交家,在當中成了劉邦的神助力。

當然劉邦自己有膽有識,能言善辯,從諫如流也是他能順利逃離虎口的因素。

項羽、項伯的外授加上劉邦的自救,張良、樊噲的內助,形成了一張強有力的防護網,讓劉邦從命懸一線到安然無恙,成功化險為夷。

劉邦不僅得到自己陣營的張良、樊噲的助力,更難能可貴的是還得到敵對陣營中項羽和項伯的鼎力相助,楚漢爭霸成功勝出已見端倪。正應證了那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興大業!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鴻門宴上劉邦只有兩幫手,為何卻有四人“神助攻”——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史記》不論寫史、記事、畫人,史實求是,實事求是,微言大義;事件脈絡清晰,人物稜角分明,生動傳神。正所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鴻門宴”一文區區不足2000字,卻寫出了楚河漢界的歷史分野,一觸即發的戰端危機,以及鬥智鬥勇的“賽事”大逆轉。

同時,更是寫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興大業的至理。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鴻門宴中主要人物只有7人,項羽方4人(另3人為范增、項伯、項莊),劉邦方3人(另2人一文一武,為張良、樊噲)。

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險境中,劉邦最終脫險而去,實際卻是憑藉了4人“神助攻”——而且這4人一個都不能少,缺一人都不行。

第一人:“閱讀比賽能力超強”的“中場核心”張良

張良是韓國人,本是追隨韓王,目的是復興韓國。劉邦取道潁川時,與韓王會面,借張良出謀劃策一路殺向咸陽。並在樊噲勸阻未果(可見樊噲的見識非同一般)的情況下,說服劉邦封存了秦宮庫財物,還軍霸上整治部隊,等候各路義軍。並建議劉邦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打出了“安民告示”牌,且不納百姓牛羊酒食勞軍,一舉為劉邦博取了民心民望。

項伯本來也不是透露軍事情報的,而只是要當年的救命恩人張良單身脫逃。而張良略加分析,明確回答:“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

由此出手搭救劉邦,並多次以超強的閱讀形勢的能力,精準的分析判斷,屢屢化解險情。

首先獻計劉邦:"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劉邦就此穩住並收買了項伯。

其後在項莊舞劍時見大勢不妙,當機立斷找來樊噲“救駕”。

最後劉邦如廁逃逸,張良妥妥地獻寶玉善後。

第二人:大智大勇、左突右衝殺入禁區的猛將樊噲。

樊噲聽聞劉邦遭遇兇險,即帶劍擁盾,撞倒衛士,闖入宴會,“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從與之同命到啖肉飲酒——展現了勇士、死士、壯士、大丈夫的襟懷和風采。

而且這位猛將的說辭竟條理清晰,層層遞進,非常高明地表達了三層意思:秦王殘暴無道,天下皆叛;劉邦秋毫不近,忠於大王;不封賞勞苦功高,而誅殺忠臣功臣,乃“亡秦之續”。

同時點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的約定,使得項羽內心完全“理虧”,“未有以應”。說白了就是啞口無言。

當劉邦如廁後,還在猶豫是否就此逃離,樊噲直言相告:“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劉邦這才決心以不辭而別的方式逃生。

關於鴻門宴上樊噲的成語有:與之同命、目眥盡裂、勞苦功高、秋毫不近、亡秦之續;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一見司馬遷的精深筆力,一見樊噲的過人膽識。

第三人:不懂大局、完全失位的項伯

知恩圖報、毫無遠見的項伯簡簡單單就輕信了劉邦的說辭,併為劉邦誘之以利。

轉頭回去就說服了項羽,一舉壞了范增的大計。這是兩個頭腦相對簡單的人之間形成的“共識”。

當范增屢屢示意項羽殺劉邦,項羽置之不理,因為早被項伯說辭打動,早回心轉意了。

臨到范增費勁找來項莊舞劍,項伯還親自上陣,以身翼蔽劉邦。項伯是項羽、項莊的叔叔,項莊註定是無可奈何了。

由此,項伯成為劉邦的“神助攻”,如同打入自家大門一粒烏龍球。

第四人:不攻不守、夢遊場上的霸王項羽

霸王項羽原本是摧城拔寨、摧枯拉朽的人物,是鴻門宴上生殺予奪的“關鍵先生”,最終卻成了劉邦的最大救星。

當項伯遊說項羽,“項王許諾”——一諾千金,一諾滅了楚,一諾興了漢。

劉邦見到項羽說:“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項王脫口而出,坦誠以告:"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一句話害死了內應“特工”的曹無傷。

面對樊噲的振振有詞,項王無言以對,完全無理以對的狀態,失之王者應有的智識、氣概和應變。

之於范增及其計策,項羽是有良謀不納,有人才不用,最終讓范增“扎心了,老鐵”,紮紮實實地坐了冷板凳(後來范增成為板凳深度最深的謀士,其結局是讓陳平的反間計“罰出歷史的場外”)。

最後劉邦是一走了之。而項羽卻是置璧於坐上,不了了之。

項羽無疑是一代英雄,但可悲可嘆的是,不懂民心、自大輕敵、猶疑不決、有勇無謀(豎子不足與謀!)等都是其“死穴”。

無大義,卻有市井之義;無大仁,卻有婦人之仁。

因此項羽成為鴻門宴上劉邦陣營最大的“神助攻”,如同打入自家大門一粒決定勝敗的烏龍球。

因而,也只能由劉邦的敵人變成劉邦的恩人。

也只能由歷史的主角淪為歷史的配角。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此天意乎?

天意無常而有道。


先行者總部——生命本悟,快樂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歡迎訂閱——


經行天下光未央


鴻門宴聽上去是一個飯局,但是,實際上暗藏著步步殺機。

當時項羽本來是要把劉邦給滅了,但是,因為項伯走漏了消息。讓劉邦死裡逃生了,劉邦還給項伯喝了一頓酒,然後告訴項伯,說自己和項羽之間,肯定是有誤會的。

要不他一項尊項羽當做老大,對項羽的命令,不敢有半點違抗,為何項羽會滅了他呢?

劉邦告訴項伯,讓項伯轉告項羽,他們之間肯定有什麼誤會,明天一大早他就給項羽去解釋。

項伯答應了,才有了第二天的鴻門宴。

那麼本來項羽和范增設鴻門宴,是想在鴻門宴上把劉邦給殺了呢?為何項羽決定不殺劉邦了呢?

在這些過程中,都是誰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呢?

我們一個一個的來說。

劉邦

劉邦第二天見到項羽的時候,說他自己是走了狗屎運,比項羽先來到了關中一步。他還把關中的財寶,文物全部都給整理裝箱打包好了。

但是,他弄這些東西,並不是想佔為己有,他是想等項羽來了把這些東西,讓給項羽,然後由項羽主持公道,分給有功的臣子的。

項羽覺得劉邦的這個解釋還算說得過去,畢竟劉邦到了關中之後,確實做到了秋毫無所犯。

但是,令項羽不清楚的是,為何劉邦在佔據了關中之後,把函谷關派了重兵給看守住了,還不讓他進來呢?

劉邦的解釋是,當時的盜賊比較多,他派人把守住要塞,是怕有人來偷盜寶物。不得已才投入重兵,加以防守的。

誰成想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打了自家人呢?

劉邦說這純屬是一個誤會。

項羽聽了之後,也覺得劉邦對自己還算不錯。

項羽應該是被劉邦的一番言語打動了,他暫時不想殺劉邦了。為了督促項羽殺劉邦,范增不時地撥動自己手上的玉玦,讓他殺劉邦,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項羽假裝看不到,一個裝睡的人,是不可能被叫醒的。

范增明白了項羽不想殺劉邦了。所以,他就開始出去找項莊了。

項莊和項伯開始出場。

當項莊說自己要舞劍助興的時候,張良知道大事不好了,要知道劍是兇器,是能殺人的。宴會上一般都是不能讓佩戴兇器的。

項莊這麼做,不是很明顯,要殺劉邦於無形之中嗎?

項伯也明白項莊的意思,但是項伯不想殺劉邦,因為劉邦是他請來的,算是他的客人。於是,項伯也抽出來了劍,並且說,一個人舞劍有什麼好看的,伯父來陪你。

於是項莊和項伯就開始比劃了起來,每當項莊要把劍伸向劉邦,殺劉邦的時候,都是項伯給抵擋了過去。

張良一看,大事不好,若是任由事情這樣發展下去,劉邦必死無疑。

在這種情況下,張良趕緊去把樊噲給叫了來。

樊噲出場。

樊噲來了之後,就凶神惡煞的站在了那裡,大有誰敢殺我哥哥,先要問問我答不答應的雄心壯志。

項羽一看來了一個彪形大漢,趕緊讓他們停止了打動。

這時候張良開始給項羽介紹,這個人叫樊噲,是劉邦的保鏢。

項羽就分了一些生肉給樊噲吃,樊噲解下自己佩戴的刀,就直接砍著吃了。

項羽一看,樊噲果然是一個好漢。

樊噲開始說項羽的不是,他說項羽這個人不夠意思,本來劉邦到關中是給他看管關中的寶貝呢。

沒想到這樣忠心無二的劉邦,項羽反倒對人家猜疑,還要殺了人家......。

樊噲的一番話說得項羽又是慚愧不如,又是滿臉歉意。

這時候劍拔弩張的氣氛終於緩解了。

劉邦說自己要上廁所,經過剛才項莊的舉動,劉邦即使沒有尿,應該也被嚇出尿來了。

張良、樊噲也一起跟著出來了。

樊噲建議劉邦,趕緊逃走吧,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若是再不走的話,恐怕腦袋要留在這裡了。

劉邦只好讓張良留下斷後,他帶著樊噲、紀信等人,抄小路逃了回去。

這時候即使項羽後悔,要殺劉邦,也來不及了,關鍵是項羽已經不想殺劉邦了。

劉邦之所以能死裡逃生,就是因為他自己,項伯,張良和樊噲在起著關鍵作用。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項羽,對劉邦沒有了殺意。


史學達人


“鴻門宴”發生在公元前206年,項羽由於劉邦先入關中,又在函谷關設兵阻攔自己而發怒,加之范增說劉邦意在天下,項羽故而設宴準備斬殺劉邦,卻最終被劉邦化險為夷,順利脫困。在此事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除了劉邦自己外,主要有項伯、張良、樊噲,當然還有項羽。分別來說說吧:

項伯:先是洩密,後又阻攔項莊

在劉邦先入關中,且在函谷關設兵阻攔自己,項羽極為憤怒,一度打算率兵攻打劉邦。而范增更以劉邦志在天下勸說項羽,欲使其徹底滅掉劉邦。

項羽的叔父項伯曾因殺人被張良所救,因此項伯在知道項羽打算攻打劉邦之後,立即跑到漢營通知張良,打算勸其提前逃走。而張良由於不願拋下劉邦獨自逃命,於是將此事告知了劉邦,劉邦連忙對項伯解釋,“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沒敢動,就等著項將軍到來,我派兵駐守函谷關,只是為了防備其他人,沒有阻攔項將軍的意思啊。”

於是項伯又跑去見項羽,幫著劉邦求情,說“劉邦先入關中立有大功,如今攻打他是不講信義的舉動”,並說劉邦第二天會親自來請罪,最終說服項羽放棄了攻打劉邦的計劃。

次日劉邦前來拜見項羽,項羽設宴款待,項羽雖然放棄了殺劉邦的計劃,但范增卻並不死心,於是他命項莊藉著舞劍助興從而殺死劉邦,危急時刻又是項伯站了出來,他上前與項莊交手,阻止其殺死劉邦,這才給了劉邦全身而退的機會。

所以,劉邦之所以鴻門宴能夠全身而退,項伯居功至偉。

張良:放棄獨自逃命,找來樊噲攪局

張良先是由於自己和項伯的關係,使得項伯提前告知了項羽的計劃,之後又放棄了獨自逃走的機會,將計劃轉達給了劉邦,並幫著劉邦出主意,使得劉邦成功化解了項羽的怒氣。

次日,張良又陪著劉邦前去致歉,在飲宴過程中,在洞察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危險後,張良藉故離開宴席,找到了在營門外的樊噲,將宴席上的危及情況告訴了樊噲。而樊噲後來之所以能在項羽面前表現突出,成功化解殺局,我估計也是張良出的主意,我不大相信樊噲有那個腦子。

在此次事件中,張良雖然沒有直接貢獻,但通過出謀劃策,同樣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樊噲:裝傻充愣,化解殺局

劉邦前往項羽軍營請罪,最終赴宴,樊噲擔任著保鏢的角色,原本是等在營外的,後張良發覺了宴席上的危機,跑來告訴了樊噲,樊噲這才衝入營帳。

樊噲本就長的高大威猛,而在張良的計策下,他衝入設宴的營帳後更是故意裝傻充愣、咋咋呼呼,完全就是一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夫形象。然而項羽偏偏就吃這一套,對其多有讚賞,不但賞酒賞肉,更是連稱其為“壯士”。在獲得了項羽的欣賞後,樊噲對項羽說道,“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關中王。’現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和暴秦有何分別。我認為大王不會這麼做的。”

同樣的話用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是不同的,張良知道項羽喜歡威猛壯士,於是便讓樊噲裝出一副沒腦子的武夫形象,討得了項羽的信任,因而這段話由樊噲說出來,自然要比張良等人說出來更容易讓項羽相信。正是樊噲這一鬧,才最終打消了項羽的殺意。

項羽:本就沒有殺心,這才是劉邦脫險的根本

除了以上眾人之外,項羽根本沒對劉邦起殺心才是劉邦能夠脫險的根本原因。前面我們說了,項羽只是因為劉邦先入關中,加之劉邦在函谷關設兵這才發怒的,因此項羽對劉邦的怒意是大於殺意的。

在劉邦解釋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之後,並主動前往項羽軍營請罪之後,項羽的怒氣也減弱了,就更談不上殺心了。正是由於項羽從來沒有動過殺心,因此即使范增看出了劉邦的志向不小,一心想要處死劉邦,項羽最終還是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否則即使劉邦逃過了鴻門宴,又如何逃過項羽的四十萬大軍的追殺,而項羽之後又怎麼會封其為漢王。


香茗史館


劉邦明知宴無好宴,還得赴鴻門宴,主要是由張良起,由張良收。劉邦能全身而退,這裡有四個關鍵人物,項羽方面的項伯,劉邦方面的張良,樊噲和劉邦自己。

最關鍵就是玩“無間道”的項伯,起先是劉邦方面的曹無傷出賣劉邦,對項羽說劉邦要當“關中王”,項羽一生氣就要對劉邦動手。項伯是項羽的叔父,是張良好基友,就告訴了他。張良替劉邦分析了雙方實力,劉邦肯定是打不過的,只能勸劉邦去鴻門宴解釋清楚。

所以,項伯是最關鍵的人物,不但讓張良,劉邦有準備,還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時掩護劉邦。隨後,樊噲闖入,鬚髮豎起,一副死給你看的樣子,也破壞了項羽的計劃和增加了殺劉邦的難度。當劉邦“尿遁”而出,就馬上交待張良,計算劉邦等人差不多回到軍營的時間,再去宴會收尾,這體現劉邦的“老江湖”懂得留後手的智慧。到了差不多時,張良進入獻禮物,對項羽解釋了劉邦的行為,范增氣得吹鬍子瞪眼的,也沒辦法了。劉邦一回去了就殺了“二五仔”曹無傷。

所以,一場刀光劍影,隨時掉腦袋的宴會,就讓項伯,張良,樊噲和劉邦自己處理得消弭於無形中。

(鴻門宴)


大飛熊騎士


食色,性也。在飯桌上談事,人們在咀嚼食物產生的滿足感中,會更容易放鬆戒備。所以我們常說:吃人嘴短。歷史上有名的飯局有不少,鴻門宴卻是最為出名的,不止因為這場酒宴改變了歷史進程,更因為太史公的生花妙筆將這個飯局鋪墊描摹的生動異常。今人再看,雖說2000多年過去了,卻也一樣宛如昨日。

鴻門宴都說項羽本意是要殺劉邦,其實未必,項羽殺劉邦缺少足夠的利益動機。

(鴻門宴)

其一,項羽實力不足。

項羽此時只是楚國的上將軍,諸侯聯軍的軍事領導人。各反秦的諸侯,在政治地位上都高於項羽。項羽軍破釜沉舟後只有5萬人,即使西進途中有生力軍加入,也不會超過10萬。40萬人馬中,有大多半是諸侯聯軍。

項羽能夠命令40萬大軍共同討伐劉邦,是因為鉅鹿之戰一戰之威,臨時推選項羽做了軍事領導人而已。劉邦一個人獨吞了秦國的財富,並且把滅秦的功勞自己大包大攬,這些人在關東一路打仗過來,損兵折將,劉邦撿了個現成。而且據可靠消息,劉邦還封了函谷關,這些諸侯聯軍連喝點湯的機會都不給。

劉邦此舉是犯了眾怒,因此,項羽在將臺上登高一呼,諸侯們都願意一起討伐劉邦。可是劉邦做出了一番高風亮節的姿態,主動封府庫,一副不敢獨享勝利果實的樣子,這些諸侯聯軍就失去了繼續攻打劉邦的藉口。既然不用打也能得到那些財貨,為什麼還要再打呢?

諸侯聯軍與劉邦沒有深仇大恨。

這樣一來,項羽就沒有辦法命令諸侯聯軍攻擊劉邦軍隊了。以項羽軍單獨發動攻擊,也缺少足夠的理由。

其二,項羽的政治敏感要求他不能殺劉邦。

按照約定,劉邦應是新立的漢中王。對六國貴族來說,劉邦就是取代了舊時代的秦王而已,與他們並沒有政治利益上的根本衝突。項羽沒有封王,這是楚國的內政問題,諸侯聯軍沒理由為項羽的王位與劉邦死磕。如果打起來,劉邦軍隊自然不可避免會失敗,但是諸侯聯軍能得到的好處並沒有多少,只是為項羽做了嫁衣。

同樣,如果劉邦做出了共享的姿態後,仍然被項羽擊殺,那麼諸侯聯軍對項羽的態度就不是反秦領袖,而是逞一己之私的獨夫民賊,項羽在政治上會失去擁護。這對項羽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此時項羽已有志向指點江山,他的敵人實際是舊貴族勢力。這些人不會服秦始皇,怎麼會服項羽呢?相反,劉邦跟項羽一樣,都是新興的諸侯,在面對舊貴族勢力時,還會因為這樣的共同點有惺惺相惜,可為政治盟友而非政敵。歷史上,項羽分封后,這些舊貴族立刻就開始了反叛,項羽往來衝殺,直到失敗,還不能完全擊敗這些舊貴族。所以,在政治態度上,項羽也不具備殺劉邦的動機。

那麼,為什麼會有鴻門宴呢?

這是因為范增說劉邦“其志不小”,有王氣,會對項羽想要達成的霸業產生威脅,這等於觸動了項羽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項羽才會遷怒於劉邦拒關,要殺死劉邦。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然而,這種憤怒只是由於劉邦的不識時務,當劉邦表現出人畜無害的樣子後,范增說服項羽要殺劉邦的理由不攻自破,項羽就收斂起了怒意。怒而殺人,項羽怒氣已消,殺人之心頓去。

劉邦跪地磕頭,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羽倒先不好意思,辯解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羽可能是在藉故推脫責任,也可能是想告訴劉邦,我與你同為新興諸侯,可為同盟;是你的人反水了,告發了你。

項羽當時只有26歲,難以鎮服諸侯,正因為他恐怕諸侯叛變,所以不得不有所顧忌諸侯的反應。劉邦孤身犯險,親至項羽軍中謝罪,給足了項羽面子。如果項羽故意尋故殺掉,規則被破壞,這些諸侯可能立刻就組成反項羽聯盟了。

項羽做到了在所有諸侯心目中的霸主位置,於此項羽心願已足,從各種情勢來看,項羽在公元前206年,都不具備殺劉邦的動機。項羽、劉邦的對決,要在劉邦還定三秦,組織聯軍發起彭城之戰後才真正開始。

(項羽的兒女情長壞了一世基業)

其三,項羽內部不一心。

項羽雖然殺人之心已消,但難免狐疑,本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也默許了范增安排的舞劍刺殺環節。

可是劉邦早已做通了項伯的工作,還成了兒女親家。項伯是叔叔輩,項莊難免有顧忌。此刻又有張良叫來樊噲,密語之後,樊噲闖宴,接下來就是樊噲義正嚴辭的把項羽要殺劉邦,就會失去政治威望的事說了出來,正中項羽心事。

後劉邦不辭而別,讓張良代為致謝送禮。項羽並沒有生氣,收下了禮物,放在了座位上。這說明項羽此刻並非想殺劉邦,採取了順其自然的態度。因此此時,項羽已經收服了劉邦,得到了天下權柄,經過鉅鹿一戰,項羽收到巨大紅利,成為了反秦起義中的最大受益者。於此,心願已足。

這才讓范增大為光火,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項羽自始至終,雖然位居鴻門宴主位,卻好似神遊天外,旁觀一般,不置可否,這才讓范增當著張良的面發火。

(張良與范增:帝王師的較量)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

項羽、劉邦,還有那些六國舊貴族都不傻,他們都有智囊團,他們的選擇也不會是性格使然,而是政治鬥爭的必然。只是隨著戰局和形勢的發展,這些身在局中的人早已身不由己。盟友轉變為敵人,敵人轉化為盟友。政治鬥爭的激烈程度,與前線軍事的勝敗息息相關。

彭城之戰後,項羽很清醒地意識到劉邦團隊的威脅,因此對劉邦執行了斬首戰術。然而天佑劉邦,好幾次都被劉邦躲過去了,甚至還有一個願意頂替劉邦去死的紀信。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可能這世上,真的有“天命”這樣的事吧。


而知而行


公元前206年的鴻門宴可以說是秦漢交替之際的重要歷史事件,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對其有過詳細的描述,劉邦的忍辱負重、項伯的通風報信、張良的足智多謀、樊噲的勇猛護主等等,但這些都不是劉邦從項羽手中活下來的關鍵。“鴻門宴”表面上看是項羽和劉邦間的明爭暗鬥,實際上是項羽和其他所有反秦義軍領袖的博弈,牽扯的是秦朝覆滅後新秩序的建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掀起的“大澤鄉起義”吹響了反秦的號角,早已不滿秦朝統治的六國殘餘勢力紛紛響應,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復國,天下再次回到戰國時代。因為陳勝是第一個起義的人,因此所有反秦勢力尊奉他為領袖,但是對於陳勝大都是不心服的,在秦朝大將章邯率領的秦軍打擊下,陳勝勢力僅存在了6個月就在孤立無援中滅亡。此後章邯率領下的秦朝大軍連戰連捷,殺項梁、圍趙國,各路反秦勢力畏懼秦軍威勢不敢出戰,這就引出了項羽成名的“鉅鹿之戰”。

趙國被秦軍圍困的時候,楚國也派出了援軍,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但是宋義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一直按兵不動。公元前208年十一月,項羽殺宋義奪軍權,率5萬大軍渡過黃河,九戰九捷大破秦軍,打退章邯、活捉王離、殺死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自焚,項羽率領的軍隊勇猛無比,威震各路諸侯。諸侯軍將領拜見項羽推舉他為反秦聯軍統帥,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鉅鹿之戰”後項羽率聯軍40萬西進攻打關中,但是在此之前劉邦趁著項羽和秦軍主力決戰的時候趁虛而入,已經攻佔了秦朝國都咸陽,按照楚懷王的許諾“先入關中者王之”,項羽和劉邦的矛盾因此而生,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秦朝覆滅後,反秦聯軍失去了共同的敵人就開始一心爭權奪利了,項羽想利用聯軍領袖的身份劃分天下,其他各路諸侯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而劉邦的生死就是對於項羽的考驗。

劉邦在當時是很特殊的,一方面劉邦和項羽都是楚懷王的部下,兩人表面上看都是楚國陣營;另一方面因為“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劉邦的身份也是“王”,和其他諸侯身份相同。因此項羽要是殺了劉邦,就證明項羽容不下其他諸侯,大家就趕緊合力先除了項羽再說其他吧。

“鴻門宴”的時候表面上看項羽有四十萬軍隊,劉邦有十萬軍隊,但是項羽手中的軍隊是諸侯聯軍,劉邦的軍隊都是自己人;同時項羽的根基在遠離關中的江東地區,他的後路和糧草供應掌握在韓趙魏三國手中;復國的齊國地盤廣大富庶、實力強大,在項梁活著的時候就和楚國作對,項羽掌權後更是屢屢冒犯;甚至於楚國內部項羽也是有敵人的,宋義在楚國不是個簡單人物,對於項羽不請示楚王就將他殺了,有很多人不滿。在當時表面上項羽威凌天下,實際上根基不穩,一旦各路諸侯都反對他,項羽很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鴻門宴”給我的感覺更像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默契,劉邦給足項羽面子,給項羽個臺階下;而項羽放過劉邦以顯示自己的胸懷,好讓天下諸侯信服自己。“鴻門宴”後項羽穩固了自己聯軍領袖的地位,一方面架空楚懷王,自立為西楚霸王,消滅楚國內部的反對派;另一方面以霸主的身份分封諸侯,制定天下秩序。

“鴻門宴”中可以說劉邦和項羽都是成功的,劉邦成功的避過了直面項羽大軍的危局,得以躲入巴蜀﹑漢中休養生息,以待天下鉅變;而項羽成功的樹立了威信,使自己從一個楚國將領成為王,還佔據了梁、楚地九郡的廣大地盤。至於楚漢之爭中項羽的敗亡不能怪到“鴻門宴”上,只能說在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項羽處事不公、缺乏讓人信服的標準,完全是按照其個人意志分割天下,以至於引起英布、彭越、田榮、陳餘等軍隊眾多的梟雄的不滿,使項羽建立的新秩序迅速崩潰,項羽陷入四方征戰中最終被拖垮。


當狗容易做人難


當時項羽有兵四十萬,號稱百萬。劉邦有兵十萬,號稱二十萬。硬拼劉邦根本不是對手。項伯在這場“政治博弈”中起了關鍵作用,他知項羽要在鴻門設宴殺劉邦信息。夜騎馬至劉邦處尋張良,張良與項伯有救命之恩,項伯想要張良逃出一動。而後張良告知劉邦,劉邦答應把嫁與項伯。又說駐軍沛上,秋毫無犯為己解脫。是小人言之。項伯答應讓項王不殺劉邦。項伯讓他當面與項羽說。第二天劉邦去鴻門。

劉邦當面向項羽說此事,項羽經過項伯之言,己原諒劉邦,是劉邦左司馬曹無傷之言。留之飲宴,範曾以約定好的信號要項王殺劉邦,舉三次玉佩示意項王,項羽示而不見。範曾出要項莊進來舞劍擊殺。項伯起身擋劍。張良出去請樊噲,樊噲進來提劍兇相畢露的模樣,一番說辭項羽賜樊噲在座吃肉吃酒。劉邦借如廁出去與幾人趁機跑了,告訴張良大約到沛上再進去,奉白壁與玉斗與項王和範曾。範曾知劉邦走,砸玉斗說天下劉邦得了,不足項羽共事。

首先曹無傷之言使項羽知劉邦要關中稱王信息,範曾設計要項羽殺劉邦。項伯最關鍵透露信息,張良,樊噲也都起了作用,阻當項莊舞劍殺人發生,又助劉邦逃跑脫逃了範曾不殺劉邦不放人之計。


圃香


其實起了關鍵作用的是項羽自己,項羽並不認為劉邦是威脅,當時的劉邦實力遠在項羽之下,之所以要殺他是劉邦先項羽入咸陽,在義帝的約定中先入關中者為王。也就是說項羽氣的是劉邦摘了他的勝利果實。 劉邦曾經向項羽的叔叔項梁,借過五千人馬。後來依附於項梁的旗幟下,也就是說,在鬧掰以前,劉邦和項羽是一個軍事陣營的戰友。後來項梁戰死後,楚懷王就成了,劉邦和項羽的直屬上級。把劉邦封為了武安侯,項羽分成了長安侯。這樣就成了平級。

楚懷王,後來把項羽支到趙地去救援,而讓劉邦西進取關中。並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為王。這其實是提拔打壓的套路。

項羽在趙地殺了宋義,收了兵權,又打贏了秦軍,招降了章邯,因為鉅鹿之戰,其他諸侯也歸附了項羽。同時,十月份,劉邦也先於其他諸侯進入了咸陽。

十一月中旬,項羽率諸侯西進,入關的時候發現,關門是關閉著的,因為劉邦聽了別人的意見,項羽來了就沒他的關中王的份了,於是派兵把住了函谷關,不讓項羽的軍隊進入。

項羽聽說劉邦已經平定關中,大怒。派黥(qing)布等攻破了函谷關。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聽說項羽要攻打劉邦,便對項羽說:‘’沛公欲在關中稱王,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數佔有。‘’當時項羽的兵力號稱百萬,實則四十萬,而劉邦的兵力,號稱二十萬,實則十萬。范增當時勸項羽出兵擊敗劉邦,決定在第二天天亮發起攻擊。

項伯和張良有交情,就在晚上跑到劉邦那裡去通知張良讓他跑。後來張良就把這事告訴了劉邦,也就是說在這以前,劉邦是不知道快死到臨頭的。劉邦通過張良與項伯相見,第一次見面劉邦就和項伯結親家,請項伯為自己說情,稱自己不敢背叛項羽,之所以關閉關門是防備盜匪。這樣項羽也就放棄了攻打劉邦。

第二天,劉邦帶著張良等二百人到項羽的營地鴻門去謝罪。見到項羽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而沒想到自己會先入關破秦,得以在這裡和將軍復面。今有小人挑唆,令將軍與臣有了隔閡。‘’這裡劉邦自己的姿態放到比項羽低,又稱和項羽戮力攻秦,拉進了自己和項羽的關係。然後把責任推給了第三方。

項羽說:‘’這都是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之言,不然,我也不會這樣做。‘’項羽是相當的沒腦子,人家給他當臥底,就這麼被賣了。

項羽當天留劉邦酒宴,范增多次向項羽傳遞眼神,舉玉玦要項羽下決斷除掉劉邦,項羽沉默不應。於是范增起身,出營帳找項莊,讓項莊以祝壽的名義表演舞劍,藉機擊殺劉邦。不然,將來都要成為他的階下俘虜。

項莊舞劍的時候,項伯也站起來舞劍,用自己身體擋著劉邦。這時候,張良走出來找到樊噲,樊噲帶著盾牌和劍就衝進去了,瞪著眼睛看著項羽。項羽半跪挺身按劍問樊噲是什麼人。原本全場焦點都盯著劉邦,結果,樊噲衝進來,成了焦點。項羽又是請樊噲喝酒又是請樊噲吃豬肩肉。樊噲後來發表了一通演說,說殺劉邦這樣的有功勞的人是步亡秦的後路。項羽也沒回應,就讓他坐下。其實樊噲說與不說對項羽沒什麼影響力,人微言輕。之所以沒殺劉邦就在於他沒有殺劉邦的意向。鐵了心要殺,藉著樊噲衝營的藉口,早把他們剁成肉醬了。項羽沒有意識到劉邦是個威脅。

最後劉邦藉著上廁所理由,也就跑掉了。


1成亮1


第一,項伯,是項羽的宗親,也是張良的好朋友。他得知范增和項羽設鴻門宴要殺劉邦,擔心張良受害,連夜赴漢營,告之張良,要其避禍。張良引其見劉邦,說明無與項王對抗之意,三人共同商定赴宴之事。在鴻門宴上,當項羽的軍師範增派項莊舞劍以欲刺殺劉邦時,又是項伯挺身而出,護住劉邦,使劉邦免於受害。可以說,劉邦能逃過鴻門宴殺身之劫,項伯起了最關鍵的作用。

第二,張良,是劉邦手下的謀士。沒有張良,項伯不會來漢營告密。果斷赴宴以釋項羽之疑,是張良之謀。後又果斷要劉邦回營。張良之作用,顯而易見。

第三,樊噲,是劉邦手下大將,中間突入宴席,又喝酒又吃肉,打亂了范增謀害劉邦的陰謀,轉移了項羽的注意力,功不可沒。

第四。劉邦能伸能屈,及時委婉地向項羽解釋入關的情由並表示請罪,很快消釋了項羽的憤怒和疑惑,和緩了形勢,為後面的形勢轉化創造了條件。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