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我们先来说一下,谁是桓魋:魋,音tuí,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
我们先来看一下,有个成语“殃及池鱼”和他有关。
"宋君亡珠,殃及池鱼",源于商丘桓氏。在桓魋任宋国司马期间,卫国的大(tai)叔疾投奔宋国,作桓魋的臣子,送给桓魋很多美珠。宋景公得知后将桓魋找来,让他把宝珠缴公。
桓魋说,他是投我来的,送给我的宝贝为什么要交国?宋景公说,他携宝投你,是因为你是宋国司马,可以保护他。你的职位是国君封的,所以那宝珠应该归公。
桓魋不答应,宋君派人去抄家,也没有抄出宝珠,只好逼问桓魋把宝珠藏到哪里去了。
桓魋说,扔到鱼池里了。宋君下令,汲干鱼池的水,细细寻找。结果没有找到,一池子的鱼却遭到意外的灾难。
以后人们便把"宋君亡珠,殃及池鱼"用来形容因飞来横祸无辜被牵连受害,并简化成"池鱼之祸"或"殃及池鱼"。(见《吕氏春秋·必己》
桓魋作为宋国司马,威名显赫。但他却没有珍惜自己的权势和荣誉,后来权势欲急剧膨胀,酿成了大祸。
当时,桓氏家族是商裔贵族中一股强大的势力,也是宋景公依靠的力量,桓魋尤受宋景公宠爱。公子地(景公的庶母弟)与桓魋不和,对此不能忍受。公子辰(景公胞弟)和公子地声气相投,两人愤愤不平,却无力改变局面,怕受害于景公和桓魋,便与当时不得势的宋平公和宋元公的后裔们一起离开宋景公,占据萧(今安徽萧县西北)地,曾任宋国右师的乐大心也跟随他们而去。他们在萧地聚集了一部分力量,想讨伐桓魋。
这期间,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宋国。孔子与宋景公原系同宗同族,宋景公知道孔子是天下闻名的圣人,门下有数十名文武兼备的弟子,如果把他们师徒长久地留在宋国做事,便可使宋国不再受大国的欺凌。
宋景公准备出城迎接孔子。桓魋却怕孔子师徒来后会取代他们的权势,对宋景公说,孔丘在鲁,父母之邦,官为大司寇,兼摄相事,位极人臣,然而却要辞官出走,可见其野心非小。他在卫国五年,卫灵公对他敬而不用,可见卫国看透了他。宋不及卫大,不若鲁强,孔丘师徒不速而自来,狼子野心岂不昭然若揭了吗?
宋景公说,孔子是当今圣人,哪会做犯上作乱之事?眼下宋国正在用人之际,有他们这一班文武干才,岂不可以对外征战,对内安邦?
桓魋说,我主若收纳孔子师徒,委以重任,他们一旦发起难来,谁能抵御?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桓魋竟不经宋景公同意,带领人马去杀孔子。结果孔子被赶出宋国,宋景公怏怏不快。
孔子周游列国14年,遇到太多磨难和凶险,但他始终坚信上天有德,不会加害于他这个奉行天命之人。所以,才有如此的自信。
实则,生活就是这么个理儿,靠正道谋生的人都尽心尽力去做些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这使得世人都离不开他,老天爷自然也离不开他。如此做法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好途径。
閱讀更多 國學智慧書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