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态变化的观点来看,孔子、佛陀和耶稣谁更胜一筹?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一书中所说:一种是“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一种是“有其事无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以动态变化的观点来看,孔子、佛陀和耶稣谁更胜一筹?

《易经》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因此,从易经的角度来观察宇宙,可知任何一个现象,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一定有它的数。因此,象、数、理是能够彼此印证存在的。

人处在世界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停地在变,只要发生了变,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数。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数,就会知道这事物的变,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一定会变,为什么会变,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这些,就万事通达了。

以动态变化的观点来看,孔子、佛陀和耶稣谁更胜一筹?

我们今天的学习,过于的照本宣科,将祖先的科学理解,象、数、理之间的关系、粗粝的判定为封建迷信,而奉西方的教科书为亘古不变的真理——这种亘古不变,恰恰是最根深蒂固的迷信。

正如《论语》中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虽然公叔文子在当时名气很大,影响力也很大。公明贾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公叔文子讲话能把握时间、要领,不讲废话,恰到好处,而他高兴了、痛快了就笑,笑得还恰到好处,所以时时处处都恰到好处。但夫子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当是有所保留,而原因,想必也是根据象、数、理的相互关联以及“变”在其中的作用,所显露出的蛛丝马迹,因此对公明贾的定论持保留意见。

以动态变化的观点来看,孔子、佛陀和耶稣谁更胜一筹?

再说医学,当代的中医基本上很少看《黄帝内经》了,是不是古人的东西就是落后、愚昧的?这个似乎也要“其然,岂其然乎?”医学,首先是身心性命之学,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能做医生的,但是今天每进到一家医院,医生就输液、照片子做全面检查的似乎比比皆是。

而在古代,一切的圣人,东方的西方的,道家的儒家的,都至少是医生。

印度,社会等级十分分明,所以释迦牟尼有“众生平等”的思想。西方的基督教,耶稣看到西方人个人主义思想比较重,所以提出了“博爱”的思想。所以圣人那些思想都是根据民众的实际情况开出的药方。中医治病的方法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最好的药来自人的自身,“上药三品,精与气神”。在佛家,分别对应“识、意、心”。方法上,佛家是养神炼气修精,到家是修心炼性,儒家是澄心养性。

所以虽然说法上不同、方式方法各异,但最为看重的还是根本的那个因——世人分别心太重还顽固僵硬,若不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恐怕到头来还是医身不医心,顽疾不除,迟早复发。

以动态变化的观点来看,孔子、佛陀和耶稣谁更胜一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