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吾为生命而来(原创诗歌)

每次看孔子像,皆是恭手而立,合“爻”以交五,承天地万物和谐之道,虔诚敬谦,随时向天下请教的身姿。


人来到这个世界,即是为生命成长而来,

为生命净化而来。面对纷沓世间百事,

何以安置身心,何以突破缠缚,打开僵局,

惟有一学。

孔子每每引人,惟有一学。

孔子:吾为生命而来(原创诗歌)

人说夫子为天生圣人,夫子言称:

“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好古圣先王之道,永不懈怠地学习,

这才是我所走的道路。

人说夫子多能,夫子实话实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生而贫贱,经历过诸多劳苦磨励,

故遇到什么事不畏难。

最令夫子气短的事是:困而不学。

遇此时,夫子说的狠话:“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无可奈何!

孔子:吾为生命而来(原创诗歌)

最令夫子赞叹的事是:好学。

每每有人向他打听有关弟子情况,

夫子多次毫不吝啬地称赞: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夫子为学之心广大坚毅,从未丝毫懈怠。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庙堂君王,殿下大夫,田间农夫,

贩夫走卒,路途小儿……皆可为师,

皆有可学。择其善者而从,不善者而改。

孔子:吾为生命而来(原创诗歌)

孔子向襄子学琴,一连多天都在习练琢磨一首曲子。

襄子说弹得很好了,可以练习新曲子了,

孔子说还没有与琴相熟。孔子沉潜体悟,

又多日,从熟练琴艺,到体味乐曲情志,

至体察乐曲所蕴含人品道义,层层递进,

直到有一天,夫子神情俨然,

仿佛进到新的境界:

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

志意深远。

“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

身体魁伟,

目光远大,威仪四方,

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

老师襄子肃然起拜,说:

“这首琴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吾为生命而来(原创诗歌)

夫子以为学习榜样,以为师者众: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每遇隐者,也趋步上前请教,

不过,往往是受讽之后碰壁而回,

但子依然如故。哪怕是路遇小儿,

竟也能从小儿语中学到义理。


有一调皮小儿,在大路中间用沙土围一城,

小儿坐在正中,戴柳条冠冕,俨然天子。

夫子一行驾车路经此地,命小儿让路。

小儿说:“请问夫子,车见城绕?还是拆城车行?”

夫子答:“应该是车绕城而走,哪有拆城让车的道理?”

小儿又说:“夫子所驾车也,我所拥城也,

为何让我毁城以让夫子之车?”

子路听后大怒,挺胸向前横扫一脚,

土壕平了大半。

孔子斥责曰:“此小儿所言句句在理,

礼者理也,不可不从。”说罢,驾车绕小儿城而去。

读此故事,似乎夫子愚蒙,细细品味,则夫子从义如流之道风,盎然于前。

孔子:吾为生命而来(原创诗歌)

勤学、好问、善思,夫子就是这样。

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

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孔子来到太庙,看到一个叫“欹器”的东西,

就立刻向守庙人询问用途。

守庙说:“这大概是用来时刻提醒自己的器具。”

孔子说:“听说这种器具有种特性,

装满水就会歪倒,把水全部洒掉;里面没有水时,

就会倾斜不正;水恰倒好处,才能保持器具端正。

是这样吗?”

守庙称是。

夫子马上让子路拿水来试,确实如此。

孔子感叹道:“唉!哪有太满而不颠覆的道理!”

孔子说:“这就是节制自己,永远保留应有的空间。”

时时觉醒,处处砥砺。智,便渐行渐明。

孔子:吾为生命而来(原创诗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观水而悟道,天地间处处在讲法,

好之乐之,则无处不是修身地。

仲尼自评,我毫无特别之处,

至于世人评价的圣人美誉,吾岂敢承当,如有则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矣;

仲尼自评,毫无特别之处,如有一些不同之处,惟在于: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也,不如丘之好学也。


可是,正在人们为夫子的好学称叹之时,

夫子一次专门叫着子贡,

一个才华超群的弟子名叫端木赐,

告诉他:“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一以贯之。”

你以为我是勤奋好学而得到的智慧?不是的,我是因为“一以贯之”而得。

夫子这一记响拳打晕了多少人?

首先是棒喝子贡,你才高八斗,这不是啊;

你博学多识,这还不是啊;

你能言善辩,这也不是啊;

你生财有道,这也不是啊!

最根本的是找到那个“一”,

回到那个“一”,才能打通。

“一”者何为,则为归根,找到生命的源头,

与道相合。

孔子:吾为生命而来(原创诗歌)

子所言好学,标准哪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则可谓好学也矣。

所学,非贪口腹之养,非贪一身安逸,

无巧言,不令色,力行当下,

亲近有道者而修正自己,渐与道合,

此谓好学。

故朝闻道,夕死可矣。

因何如此决绝,因为究竟的学习在此。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走进经典之门!本文为繁星国学特约作者河南先锋教育一叶先生所做,属繁星国学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好文章共分享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但码字不易,请互相尊重理解,共同进步!小编心存感激!喜欢这个文章可以赞赏、点赞或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