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肥胖、油腻、未来不确定……全民焦虑的时代,这支H5真的扎心

全文共

3069

字,祝您阅读愉快!

脱发、肥胖、油腻、未来不确定……全民焦虑的时代,这支H5真的扎心

关心产品,更关心躲在背后偷偷焦虑的你~

你焦虑吗?

面对这个问题,仿佛没有人能够坚定地说一声“不”。

在这个瞬息万变、风谲云诡的数字化时代,如果说普通人的焦虑其实是一场中年危机就可以简单概括,那么企业的焦虑则显得尤为沉重。

面对持续迭代的技术能力,企业常常会陷入两种极端的焦虑状态,一是无法掌握时代趋势,角色被边缘化,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二则是鲁莽进行业务转型,不顾及隐藏风险,一不留神步子太大扯到蛋……

这场不知道如何在新的舞台下秀出自己的社交困局,具体表现为:

● 用户就在眼前,但不管如何用力就是抓不住他们,眼看蓝海变红海;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却不知道如何搭载新技术实现企业飞跃;

● 海量数据握在手中,却不知道如何在千百万次的研究计算中得出最优解;

● 现有业务稳固,想要转型却因为体量太大而风险陡升;

……

一句话概括,处于信息爆炸的动荡时代中的企业,在技术、数据等变量的多重影响之下,手握资源并不意味着一味领先和高枕无忧。

只有那些拥有信息主动权,嗅到市场细微变化时,反应更加迅速的企业,才能借助技术为自己赋能,撬动更大的资源和市场,真正实现企业的弯道超车甚至是涅槃重生。而不仅仅是沉湎于过去辉煌的存量市场,等待着被时代颠覆,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是慢慢消失。

曾经轰然倒下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就是最好的例子,也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什么都没做错,只是老了,跟不上趟儿了而已。

同龄人和时代在抛弃你的时候,可能真的连一声招呼都不打,但是这却一点都妨碍始终有人在偷偷地关心你。

还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来体验下“焦虑有处可说”的被人关怀的温暖。

刻板的西装、颓废的表情、乱糟糟的头发,H5的主人翁看似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男人,但这只是全民焦虑时代下的一个小小缩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至暗时刻”,但是焦虑它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其实是被焦虑情绪所打到,一蹶不振,从而失去了move on的勇气和智慧。

不会关心人的企业做不出好产品

一个技术产品的宣传,它没有成行罗列的数据,也不再对功能夸夸奇谈,它的重点落在“你在焦虑什么”“我们又能怎样帮助你”上面。这仿佛与我们理解的互联网文化不太一样,但是这恰恰正是当下营销的新走向。正如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所说的,“工业时代强调产品的功能,互联网时代看重产品的情感体验。”用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的话来说就是,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把企业和用户连接在一起。

每一次刷屏的背后,其实都是社会情绪的集中爆发。互联网浪潮去向何方,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全民情绪的走向。纵观那些真正能够引领风潮、立足于市场的品牌,无一不是善察人心的尖子生,苹果的think different,new balance的“每一步都算数”……

产品不再是某种只负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冷冰冰的载体,而是有温度的人格化的形象。这也就是说,从传统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人工智能时代,营销人口中“打造品牌”的内涵和意义早已经改变,过去的品牌是一个品类,而今的品牌是能够突破同质化的情感定位。

产品是1,情感是0 ,

在一起才是完美光圈

刘欣慈在《三体》中提到,宇宙可能会从11维降到1维。

如果将背景置换于真实的互联网世界呢?

当商业降至1维,最终还剩下什么?

答案是产品,是实打实满足人类需求,解决痛点的功能性产品。正如《产品型社群》一书中所提到的,产品是一切是基础。著书人李善友更是直言,离开产品谈情感,好比太监谈高潮。

只谈情绪,不给出口,就是“脱了裤子就给你看这玩意儿”式的耍流氓。而真正的英雄主义则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勇往直前。

或许产品只是一个渺小的起点,情感才是放大效应、让人目眩的光圈。但其不容忽视的本质是,产品始终是在最前面、最初始的1,而情感是尾随而来的0。情感可以被放大,但绝对不可以被前置,营销也好、战略也罢,都应该是围绕产品本身来展开。

正所谓,提出焦虑没什么,提出解决焦虑的方法才是真的了不起。

因为年轻时辍学做普通营业员,后创立日本著名TABILABO媒体的久志尚太郎曾一针见血地说过,“你所谓的焦虑,不过是对未来的恐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