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印江三村村:探索“两短两长”谱写产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朗溪镇三村村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为统揽,落实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环节和份额,鼓励贫困户以土地等资源经营权、到户的财政扶贫资金、产业扶贫奖补资金等入股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经验分享」印江三村村:探索“两短两长”谱写产业发展新局面

苗圃基地

借资引资、探索“两短两长”谱写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引“资源”。聘请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为三村、昔蒲及方琴果蔬育苗场的总农艺师,与昔蒲村党支部、金橘党支部开展支部联谊、联建活动,借助其资源、技术、项目等加快三村产业发展,培育优质精品水果,打造高端品牌基地;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通过“春晖行动”号召引导本村春晖人士返乡投资100余万元建立年出栏800余头熟食生猪的印江自治县三村村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为21户贫困户户均代养生猪10头,实现户均年分红3000元,带动20余户养殖生猪200余头。二是引“资金”。协调扶贫资金3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入注育苗场,并实行年保底10万元红利返益于村集体经合组织,2017年底全村村民实现分红10万元;对接协调扶贫资金与育苗场共同打造300亩红香柚种植,按照“3322”分红模式,实现全村群众及贫困户共同发展致富,争取扶贫项目完善基地水肥一体化设备打造高规格的示范效应;通过绿壳蛋鸡代养模式,由朗溪镇德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村28户贫困户111人人均代养60羽绿壳蛋鸡,保底分红36元/羽,实现人均年增收840元,集体经济创收53280元。

「经验分享」印江三村村:探索“两短两长”谱写产业发展新局面

精品水果

“三社融合”培育“四型农民”增强发展动力

通过开展土地资源折股量化,盘活该村大量闲置土地,结合“三变”发展理念,成立了“三村村集体经济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两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昔蒲村方琴育苗场”的发展模式,群众以2500亩土地租金折资入股合作社,集体经合组织与方琴育苗场按6:4股份成立印江绿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1550亩精品水果观光园,所得利润按股分红,集体经合组织所得按照3:3:2:2分配方式红利给占地农户、全村群众、贫困户、村集体预留发展资金,通过“三社融合”发展既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通过培养春晖脱贫产业,搭建企业、村集体、群众利益共同体的桥梁,培育了“四型农民”,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一是发展型农民。通过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全村35户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发展产业。二是技术型农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建了技术服务队从事苗圃嫁接和苗圃场管理,吃上了技术饭。三是股东型农民。全村370户群众以土地入股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占股30%,实现了农民变股东。四是职业型农民。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组建了劳务服务队,聘请35户群众的主要劳动力在育苗场、精品水果基地务工,通过劳务服务成为产业工人、职业农民,每年户均可增收18000元。

「经验分享」印江三村村:探索“两短两长”谱写产业发展新局面

养殖场

“互惠互利”完善产业发展新机制

村支两委积极争取林下养殖示范点和精品水果种植及林下配种试点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村集体利用有利地形,争取70余万元建设三村村集体经济林下养殖绿壳蛋鸡6000余羽,与印江绿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林下种植牧草供养殖场作饲料,养殖场残余粪便供绿谷公司作肥料,互惠互利,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增强资源利益率,实现利益最大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谷公司利用园下空闲土地,规划发展林下配种花卉、经作等多板块试点,以观光旅游为发展定位,打造有看、有玩、有吃、有住的"四有"观光园,建设生态美,产业强,群众富的美丽新农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