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鑿壁偷光”那個孩子,長大後貪汙的結局毀了三觀?

匡衡鑿壁偷光成為千古美談,匡衡愛讀書,愛學習成為家長教育孩子必講的課題。我們先從表象上分析一下這個孩子,家境貧寒,無燭火照明讓匡衡讀書,可孩子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沒有條件自己也要創造條件學習,有志氣,有毅力,在這方面是可造之材。

如何看待“鑿壁偷光”那個孩子,長大後貪汙的結局毀了三觀?

我們知道,事物總是有它的兩面性,一種傾向掩蓋著另一種傾向,匡衡鑿鄰居的牆壁,卻是一種醜惡的形為,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

至於當官貪腐一事,與從小家庭的教育,自己的修養有一定關係。但這不是主要因素。

教育並不萬能,只能說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積極的一面?。關鍵是環境的影響,一定時期內不良風氣的影響,從《官場現形記》這本書裡可以看出,封建社會的官場上貪腐墮落是何等的嚴重!匡衡不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官場上嗎?

如何看待“鑿壁偷光”那個孩子,長大後貪汙的結局毀了三觀?

匡衡本身出自漢代,其自幼就家境貧苦,但匡衡卻非常努力,他在這條成功之路上一點點地學習,但在考取功名的這條蹊徑上匡衡也曾吃過不少難頭,他前前後後一共進行了九次測驗,最終也卻中了丙科,在漢代時間測驗結果的等級根據甲乙丙分別,丙在這幾個等級之中最低,因此即使分配官職也是最無用的。

仕途之路上對匡衡來說算是極難的了,但是正因為他之前鑿壁偷光苦讀而讓他頗有水平,正是這樣的能力幫助他使他在之後的仕途之路上能慢慢前進。匡衡此人也很聰慧,所以他緊瞄了一個機會向元帝上書勸示,這次的勸諫使元帝對他的印象極佳,他也因此成為了太子劉奭的教書先生,而他勵志苦讀的的能力與精神更是在朝廷中廣為流傳,這位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員漸開始在朝廷中大放光芒。

如何看待“鑿壁偷光”那個孩子,長大後貪汙的結局毀了三觀?

而我們知道,漢代的仕途比之今天更為難,所以我們曾經的那個鑿壁偷光的好孩子,在經歷了社會的折磨與;歷練後,在踏入了精英階層以後,也開始忘本了,從他踏上權利爭奪戰的那一刻起,曾經那個單純的男孩便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官越做越大的政客,是一個為了升官發財而不顧一切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精英。

於是,那個小時候想出鑿壁偷光的男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再次想出了一個新的方法,來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只不過他的這次的方法卻不在值得我們學習了,因為他已經從一個勵志苦讀報效國家的天才少年,變成了最後貪汙受賄的貪官,當然了,下場自然不會太好,匡衡最後被貶為庶民。

如何看待“鑿壁偷光”那個孩子,長大後貪汙的結局毀了三觀?

但是,這個曾經好好學習的少年,最終變成了貪汙犯,教育和制度不該思考一下子嗎?哪怕是在如今,可以保證一個純淨為國的志士,最後仍然為人民嗎?如果不能,我們培養這些天才的目的是什麼?

小時候是先進典型,老了卻成了反面教材。匡衡的悲劇,就是因為小小的貪慾,以為什麼光都是可以借的。

想想那些落馬的官員,何嘗不是和匡衡一樣。華麗的開場,盡情的揮灑,最後變成恣意的妄為,落得悽慘的下場。

管住貪慾,分清公與私。這就是猜不到結局的匡衡,給我們最大的警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在苦了半輩子,當突然有人送金送銀送水果的時候,在金錢的誘惑下,很難把持自己,思想上絕對也有抗爭,反過來一想,我吃苦受罪,鑿壁偷光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想考取功名,為光宗耀祖,改變生活改變未來麼?

但是當所有的一切都順其自然的到來的時候,卻發現只有一樣不能實現,就是改變生活,可改變生活的唯一標準就是有錢,當看到別的同行都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時候,思想就開始掙扎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