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24岁时当“叫化子”搞调查研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毛主席24岁时当“叫化子”搞调查研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 1917年暑假将要来临的时候,毛泽东同在楚怡小学当教员的好朋友萧子升商量,怎样度过漫长的假期。他们定出的度假计划是十分奇特的:去当叫化子(湖南方言:乞丐)!身上一个钱不带,去作长途旅行,靠着乞讨解决吃和住的问题。这样,从社会的最底层来看社会,来看人情世态,必定能够看到许多平日看不到的东西。旧时有穷苦的读书人或失业塾师,到处给大户商号送对联或恭维话,作游学先生,以解饥困,社会上叫作“打秋风”。这是穷秀才一种解决旅途生计的办法:每到一处,遇上商店或者住户,就写一副对联送去,接受一点馈赠。结果,1个多月“乞讨生活”的游学,没有花一文钱。他们走过许多市镇,经过更多的冷僻农村,一路了解农民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以及社会风俗人情。萧子升放不下架子,向人问路,都要先整整衣服,干咳两声,然后开腔;还只愿进大户人家。毛泽东却态度谦和,谈话亲切,愿意进小户人家,尤其热心于访贫问苦,同什么人都谈得来。这次“游学”,他们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5个县,是一次大丰收,使毛泽东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据一师老同学的回忆,他曾将此次游历中一些有意义而有兴趣之事,写寄湖南通俗报发表。


毛主席24岁时当“叫化子”搞调查研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早期撰写的部分调查报告

  • 他们在旅途中写的“游学”笔记,第一师范同学好友争相传阅,称赞他们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这8个字,后来就一直成为朋友们对毛泽东的一种亲昵的赞誉。

  • 1920年,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出:要改造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还要了解中国的现状;不仅要了解中国古今的思想文化,还要了解中国古今的政治经济制度。“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的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况,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 人民是毛泽东心中的“上帝”。他相信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主人。所以他极重视同人民群众的直接接触,从他们那里,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读无字的书,使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更加丰富了,生活更加充实了,终于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 (参见《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孙宝义等编著:《毛泽东的祖国山河情》,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毛主席24岁时当“叫化子”搞调查研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