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人與千年前的商朝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商族會成為代表?

買賣人與千年前的商朝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商族會成為代表?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四千年垂裳未曾斷絕,所以中國對於命名東西很有講究,基本上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其淵源來歷,比如“商人”這個詞。

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居住著一個古老的部落,他們的首領叫契。

契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封地為商(今河南商丘),他的部落便被稱為商族。

契的六世孫王亥很會做生意,經常率領奴隸,駕著牛車到黃河北岸去做買賣。王亥最後一次經商是到黃河以北的有易氏。

據《竹書紀年》記載: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恆一起從商丘出發,載著貨物,趕著牛羊,長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今河北易水一帶)。

就像之後的走西口一樣,兄弟二人一邊吃苦一邊發財,賺了個盆滿缽滿。

買賣人與千年前的商朝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商族會成為代表?

然而萬萬沒想到,有易氏的部落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殺害了王亥,趕走了王亥的隨行人員,奪走了貨和牛羊。王亥的弟弟王恆曰兼程逃回商丘。

王亥的兒子上甲微不由得悲從中來,下定決心要為王亥報仇。4年後,苦苦等待的上甲微終於盼來了機會,傳說他藉助河伯的軍隊,滅有易氏,殺綿臣。

這次貿易雖然付出了血的代價,但商族人擅長做生意卻是無疑的,這跟商族的傳統有極大的關係。

“殷人之王,立皂(槽)牢,服牛馬,以為民利,而天下化之。”

商族人因其早期遊牧部落的性質,在頻繁遷徙中,為本族生活的需要,與其他部落開始了糧食、牲畜、工具、生活必需品的交換。

商人的交換範圍也隨著時間的遷移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商業的萌芽,也造就了經商的習慣,與西方人為了吃飯而進行海上貿易可謂是殊途同歸。

《詩經·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對於玄鳥,大部分的史學家都認為是燕子,這也正好符合了商族人不斷遷徙的屬性。

買賣人與千年前的商朝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商族會成為代表?

閼伯之孫相土首先發明瞭馬車,六世孫王亥又發明了牛車。

這下,商人做生意時交通更便利了。到了成湯時期,商族的手工業發展起來,他們用自己生產的“文繡纂組”去交換夏人的糧食,“一純得粟百鍾”。

商又動員社會力量,從事紡織刺繡。夏宮廷有宮女三萬,所用文繡,皆需用糧食與商國交換。結果,夏擁有天下,但國家的用度不足,商只有區區七十里方圓,但卻國用充足,人民富有。

守業更比創業難,傳到紂王這一代,財力被揮霍一空,周族取而代之。

商朝滅亡後,那留存下來的商人地位如何?

自然是壓迫,所幸滅國不絕祀,給紂王之子武庚留了一塊封地,派管、蔡、霍三叔監視,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叔叔們監守自盜,聯合武庚發生了叛亂,成王肯定不開心了。

天子之怒,伏屍千里,殷商遺民被迫集中到洛陽,經常被召集訓話,不許搗亂,時刻生活在“天眼”之下。他們既無政治權利,又失去了土地,大家只好東奔西跑做買賣。

正巧買賣這一行周朝的貴族是不會做的,庶民又要種地,畢竟周族就是以農業起家的,士農工商,

種地光榮,買賣可恥。

買賣人與千年前的商朝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商族會成為代表?

而商品買賣又為社會所需要的,久而久之,買賣商品的商業成為殷朝遺民的主要行業了。此後,商人這個名詞就完全的固定下來了。

此後的兩千多年中,不管是重農抑商,還是放寬對商業的限制,商業都佔據著封建社會中極其重要的地位,

商人從原來的四民之末也在一步步上升,為中國的農業經濟做了極大的補充。

中國是四大文明中延續時間最長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的文化不僅僅有極強的包容性,可以同化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因子,同時又將自己的文化保存下來,讓後人知道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一路之上該怎樣走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