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人与千年前的商朝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商族会成为代表?

买卖人与千年前的商朝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商族会成为代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四千年垂裳未曾断绝,所以中国对于命名东西很有讲究,基本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有其渊源来历,比如“商人”这个词。

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住着一个古老的部落,他们的首领叫契。

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封地为商(今河南商丘),他的部落便被称为商族。

契的六世孙王亥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奴隶,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去做买卖。王亥最后一次经商是到黄河以北的有易氏。

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长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今河北易水一带)。

就像之后的走西口一样,兄弟二人一边吃苦一边发财,赚了个盆满钵满。

买卖人与千年前的商朝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商族会成为代表?

然而万万没想到,有易氏的部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货和牛羊。王亥的弟弟王恒曰兼程逃回商丘。

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不由得悲从中来,下定决心要为王亥报仇。4年后,苦苦等待的上甲微终于盼来了机会,传说他借助河伯的军队,灭有易氏,杀绵臣。

这次贸易虽然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商族人擅长做生意却是无疑的,这跟商族的传统有极大的关系。

“殷人之王,立皂(槽)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

商族人因其早期游牧部落的性质,在频繁迁徙中,为本族生活的需要,与其他部落开始了粮食、牲畜、工具、生活必需品的交换。

商人的交换范围也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商业的萌芽,也造就了经商的习惯,与西方人为了吃饭而进行海上贸易可谓是殊途同归。

《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对于玄鸟,大部分的史学家都认为是燕子,这也正好符合了商族人不断迁徙的属性。

买卖人与千年前的商朝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商族会成为代表?

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

这下,商人做生意时交通更便利了。到了成汤时期,商族的手工业发展起来,他们用自己生产的“文绣纂组”去交换夏人的粮食,“一纯得粟百锺”。

商又动员社会力量,从事纺织刺绣。夏宫廷有宫女三万,所用文绣,皆需用粮食与商国交换。结果,夏拥有天下,但国家的用度不足,商只有区区七十里方圆,但却国用充足,人民富有。

守业更比创业难,传到纣王这一代,财力被挥霍一空,周族取而代之。

商朝灭亡后,那留存下来的商人地位如何?

自然是压迫,所幸灭国不绝祀,给纣王之子武庚留了一块封地,派管、蔡、霍三叔监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叔叔们监守自盗,联合武庚发生了叛乱,成王肯定不开心了。

天子之怒,伏尸千里,殷商遗民被迫集中到洛阳,经常被召集训话,不许捣乱,时刻生活在“天眼”之下。他们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大家只好东奔西跑做买卖。

正巧买卖这一行周朝的贵族是不会做的,庶民又要种地,毕竟周族就是以农业起家的,士农工商,

种地光荣,买卖可耻。

买卖人与千年前的商朝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商族会成为代表?

而商品买卖又为社会所需要的,久而久之,买卖商品的商业成为殷朝遗民的主要行业了。此后,商人这个名词就完全的固定下来了。

此后的两千多年中,不管是重农抑商,还是放宽对商业的限制,商业都占据着封建社会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商人从原来的四民之末也在一步步上升,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做了极大的补充。

中国是四大文明中延续时间最长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有极强的包容性,可以同化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因子,同时又将自己的文化保存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路之上该怎样走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