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被青春期孩子分組?教育專家給你10條黃金建議!

(點擊上方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朋友圈被青春期孩子分組?教育專家給你10條黃金建議!

02.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認同,又害怕讓父母失望。家長的關心問候和啟發教育,會讓孩子焦慮自己不夠獨立。她們逐漸不再滿足來自父母的“第一種聲音”,更渴望尋找來自外界、媒體和同齡人的“第二種聲音”肯定。我們要做的是適當地放手。

03.青春期伴隨著生理上的一些變化,一些孩子會產生害羞、不理解的情緒,但又不知道如何從成年人那裡獲得幫助。父母不適當的干預詢問,會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激素水平的提升讓他們身體上逐漸發育成熟為一個大人,但心理上的成熟滯後於生理的發育。生理上的變化有時會讓他們情緒波動。這時候,他們變得難以相處。父母需要認識到孩子的這一正常變化,以輕鬆寬容的態度去應對,不要過度探究孩子的隱私。

朋友圈被青春期孩子分組?教育專家給你10條黃金建議!

04.青春期也是升學和人生面臨新挑戰的時候。當太多的挑戰到來,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接納,她們會焦躁煩惱,同時渴望自己有能力應對。壓力很容易控制他們的情緒,他們可能會出現傷心、憤怒、自閉、焦躁、冷漠或者敵對的態度和行為。這時候,孩子需要父母之外的楷模:長輩或者青年導師。孩子渴望的不是“被要求”或者“被同情”,而是一個平和的傾聽者。

05.青春期是“成年的前期”。孩子從童年時期模仿父母,到逐漸形成獨立的觀點,與父母表現出不一致。孩子的觀點可能對,也可能不對,但她們需要表達,更渴望成年人的傾聽和尊重。他們與父母進行激烈的爭吵,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以先讓她們表達觀點,再嘗試與她們互動,告訴她們家長的觀點是什麼,大家一起來討論。傾聽在先,彆著急分辨對錯。來自父母平等、科學、積極的引導,可以為孩子順利成年儲備能量。

06. 嘗試換位思考。多詢問自己:如果有人總想看我的手機,觀察我跟誰聊天;如果我剛發出一條朋友圈,就有人私信提建議,頻繁指導我;有人常常在朋友圈曬我的照片、我的成績,好像是她的一樣……我會是什麼感受?記住一點,凡是讓你不舒服的行為,也會讓孩子感到壓力,想要逃離。

朋友圈被青春期孩子分組?教育專家給你10條黃金建議!

07. 拓展孩子以外的生活,確保個人興趣愛好。讓孩子覺得,你的生活重心不只有他,和你分享情緒和壞消息是安全的,不會導致你的過分焦慮,影響你的生活。

08. 青春期孩子出國,環境的改變伴隨生理變化,會加劇挑戰。在一些頂尖的高中、大學,輟學率達到20%,抑鬱等心理問題嚴重,並非成績跟不上。家長和老師往往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孩子朋友圈分了組,家長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等出了事,為時已晚。父母從一開始就建立與孩子的互信關係非常重要。一旦發現不對勁,及時尋找專業支持,包括看心理醫生,這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而是幫助孩子清理掉淤積在內心的情感垃圾。

09. 孩子出國之後突破舒適區,世界和視野迅速擴大,進入人生的“發展區”。父母需要持續學習,深度理解彼岸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如果父母仍然待在“舒適區”,以從前的觀念想法與孩子溝通,會導致親子間發展階段不一致,雙方將有可能同時進入“恐慌區”,彼此失望和傷害。

10. 嘗試給孩子提供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比如,當她急躁煩惱時,可以暫停手頭的工作,把鞋脫下來,赤腳到小區花園裡走一走。用身體接觸大自然,幫助釋放負面的能量。心情平復了,也有了應對困難必須的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