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雙全的劍橋學霸:家長做好這三點,就能幫孩子突破學習瓶頸

(點擊上方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留學前,孩子該上什麼樣的學校?選擇公立還是國際(民辦雙語或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路線?我們身邊的一些夥伴們,正在為這個問題頭疼,或者已經給孩子轉了一兩次學。

天下沒有絕對完美的學校。與其頻繁的給孩子轉學,不如看清各條路線的差異,找到適合孩子和家庭的路,然後從課外和家庭教育方面作補充。

文理雙全的劍橋學霸:家長做好這三點,就能幫孩子突破學習瓶頸

今天的主人公郝煜,曾經從公立學校升入民辦雙語學校,之後考入劍橋大學的教育和物理專業本科、倫敦大學應用語言專業碩士,現在回國投身民辦教育。她說孩子念國際學校,家長需要注意三點:

1.支持孩子主動探索

郝煜高中開始由公立體系轉到國際體系,一開始有些無所適從。

班級體量較小,課堂參與度強。以往被老師催著、父母逼著、考試壓著過了那麼多年,國際體系下似乎是寬鬆了起來。可是,家長難免焦慮,該如何檢驗孩子確實學到知識了呢?

由於評價機制不同,原先在公立體系通過熟能生巧式的大量練習,可以取得一個好的考試成績;而在國際課題體系中,勤學苦練、埋頭苦幹卻可能無法證明什麼。

郝煜說,選擇國際體系的家長,一定要支持這樣一套評價標準。孩子的課堂參與度、團隊協作、項目創造等方面,都是國際體系的重要評估指標。

文理雙全的劍橋學霸:家長做好這三點,就能幫孩子突破學習瓶頸

孩子能不能在熟練掌握課堂所學的情況下,主動聯繫生活,發散思維,發現問題,探討解決之道?國際體系下,老師通常不會給孩子填鴨灌輸,而是需要孩子帶著問題去和老師交流,不斷提升自己的主動性。

而與此相關聯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減少橫向比較,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更多的啟發自己孩子認識自我、探索嘗試,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和天賦所在

每個人都有閃光點,父母要支持孩子揚長,而不是拼命的拿他們的短處和別人比較。

文理雙全的劍橋學霸:家長做好這三點,就能幫孩子突破學習瓶頸

2.不要盲目說“你不行”

如果用傳統思維來評價,郝煜是典型的“文科生”。擅長寫作,出過暢銷書,理科成績一般,到了高中遭遇瓶頸,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學理科的料。

然而她的父母,以及國際學校的老師,都沒有給她定性,對她說“你不行”“你理科不好”之類的話。

郝煜的父親也做民辦教育,他認為女兒只是暫時遇到了“小挫折”。

郝煜說,爸爸媽媽對她說,她只是在理科學習中有一些漏洞,而漏洞一多,自然感覺無從下手改善。爸爸告訴她,世界上的辦法總比困難多,把困難當成機遇,努力彌補,挑戰自己,一定可以提高。

而郝煜的物理老師常常用講解人生的方式,啟發孩子們思考物理。這位老師讓郝煜第一次發現了物理和哲學的關聯,並愛上了理科。

文理雙全的劍橋學霸:家長做好這三點,就能幫孩子突破學習瓶頸

在申請大學時,基於高中對於物理和數學類理科學習的挑戰和突破,郝煜勇敢的選擇了劍橋大學的教育與物理科學專業。

在郝煜看來,選擇國際教育路線,家長需要用“發展型思維”看待孩子。不要盲目的給孩子定性,給他們“很聰明”、“文科天才”、“不擅長數學”之類的評價。

任何人都有潛力,而挑戰自己意味著不斷做成新的嘗試,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家長鼓勵孩子發展長處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勇於面對困難,給他們支持和信心。

3.腦洞可以更大一點

國際教育很重視思維的拓展。郝煜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由已知向未知去推”,也就是,利用現有的知識,去探索未知的領域,解決未知的問題。

很多人問她:怎麼會選擇物理和教育學?這兩個學科有關聯嗎?碩士又為什麼選擇了應用語言學?

郝煜說

自己人生的大跨越,靠的就是“由已知向未知去推”的探索和關聯能力。沒有什麼學科是孤立存在的,而人類最大的價值在於不斷的發明和創造。人工智能可以記住許多已知的知識,而人類卻可以打破邊界,探索萬物的關聯,並嘗試突破。

文理雙全的劍橋學霸:家長做好這三點,就能幫孩子突破學習瓶頸

一旦選擇了國際教育,家長需要有一個開放的思維,而不是要求孩子沿著一條路,記住已知的知識,獲得很高的分數

分數固然可以檢驗學術能力,但未來世界的大變遷,需要打通學科的創造力。你的腦洞和膽量,不妨更大一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