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總偷懶請假的孩子!

許多家長為孩子報了培訓班、興趣班和特長班,但是即使同樣班級的孩子,其學習效果卻有很大的差距。教材相同,教師相同,孩子天資相近,那差距產生的原因何在?家長在其中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好的學生為什麼越來越好?差的學生為什麼越來越差?有句家長圈的流行語送給你們“娃都是好娃,就看家長是不是好爸媽了。”

如果一個孩子在上課時經常缺席,課下作業從未好好完成,那麼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在缺了幾次課以後跟不上老師所教的內容,就會感到有壓力,別的孩子都比自己做得好也會有受挫感,長此以往,自信心受挫,孩子對學習慢慢失去了興趣,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半途而廢。

其實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多半就是家長的態度,家長認真,孩子積極,家長不重視,孩子自然不當回事。

先來一組自家孩子的數據比對。

2017年開始,孩子開始在某機構尖子班學習英語,每節課2小時,一次課要學一個單元的內容:包括六七個新的單詞,一篇五六頁的課文(帶圖片插畫),老師適當拓展一些語法句型。

作業:朗讀一個小繪本,十頁左右;配套閱讀報告要完成;練習冊完成,十頁左右,包含聽力、句型補充、填空、看圖寫單詞等等;課上的重點句型造句;課文某一段要求背誦,或通讀課文打卡;課堂所學單詞需要抄寫4遍,並會默寫。

每次上課前會有課前測,針對上次課學的單詞、句型等。

17年一整年對孩子的作業抓的很緊,每次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課前測幾乎滿分,五次課後進行的小測及期末測驗也都是近滿分的狀態,從未低於95分。

今年開始到現在,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班級,同樣的孩子,我因公司距離原因,每日到家較晚,路途遙遠累的我也沒有再輔導她的精力,孩子作業一次比一次哄弄,最直接的反饋來了!這次小測,孩子考了70分,錯題無數,可以說,這是她學英語以來最差的一次成績了。。。

你對孩子學習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學習狀態,更決定了他們的成績!

教育圈流行這麼一句話:“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總偷懶請假的孩子!”

無疑,良好的學習習慣、態度,是“好學生”的標配,正因為他們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缺課,完整習得每節課所教內容,按時預習、複習,緊跟老師的節奏,才能獲得良好的收益。

而當他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自然越來越自信,久而久之把學習變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而有些孩子一開始都有很高的興趣,也很積極,但......慢慢到後面卻失去了興趣,而一旦沒有內在驅動,就會陷入狀態下滑的惡循環。

為什麼會失去興趣呢?

一上幼兒園,很多家長就開始為孩子的小學做準備了,語文、數學、英語、樣樣都在外面補課,你經常對孩子說:“小時候不吃苦,長大了就要吃一輩子苦。”

然而你不明白的是,你的機械性學習,你的學習苦水正在一步步壓榨乾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我們太多的家長,一直在給孩子灌輸“讀書太苦”的理念:

“你天天玩,以後怎麼能有出息?”

“你不吃苦,以後怎麼能享受到甜?”

“學習就是很苦,但媽媽希望你堅持!”……

剛剛幾歲的孩子,就要堅持承受學習的苦,這個梗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漫長、有點沉重呢?

讀書需要持之以恆,讀書需要百戰不殆,

讀書太苦,一直是前輩和後人的暗示。

最近大家都在忙著小學報名,於是耳邊總是聽到這樣的聲音:“一上小學你就玩不了了,一上學你就栓上套了,一上學就有老師管著你了,一上學你苦日子就來了!”

親愛的,你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就算是給人家介紹男朋友也還要先美言幾句呢,這孩子還沒上學,您先給學校打了20的印象分,把吃苦這種“負擔”烙印在孩子心裡,他以後上學能快樂嗎?

快樂讀不好書,讀書不會快樂,這是家長心裡最大的誤區。

秉持這樣的說法的成人,他們本身也覺得學習是不快樂的。你應該要讓孩子明白,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苦差事。

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總偷懶請假的孩子!

週末月寶和幾個學齡前小朋友一起玩,她們用粉筆在地上畫畫,畫著畫著,月寶噔噔地跑過來,說:“媽媽,你給我們出數學題吧!”

一位家長吃驚地望著我:“你家孩子居然愛做數學題嗎?我家瑩瑩一提數學就頭疼。”

果然,瑩瑩一聽大家要做數學題,就撅著嘴過來拉媽媽的手:“我想回家了……”

我被月寶拉到一群小朋友中間,這麼多人怎麼出題呢?我說不如玩個遊戲吧,你們圍成圈,都背對著我,我出一個計算題,你們在地上寫出答案。

“好!”大家紛紛圍到我身邊,轉過身去,我一說題,她們就迅速在地上寫起答案了。

都做完後,大家一核對,有人全做對了,有人做錯了,做錯的小朋友拉著我的衣服不停地喊:“再做一個再做一個!”

我又來出題,這次大家都謹慎了,明顯放慢速度,確定了答案才給我看。慢慢的,孩子們正確率越來越高。

但是幾輪下來,他們有點玩膩了,有小朋友喊:“我想玩跳房子,阿姨你給我們畫跳房子吧!”

好啊!我給他們畫了一個跳房子,然後在旁邊寫了一個算式:“這道題的結果,是跳房子過程中不能踩的那個數字。”

剛剛算數算累了的小孩兒們一個個又開始掰起手指頭來了,大家一邊算,一邊跳,玩得不亦樂乎。

這時一個旁觀了很久的爸爸走過來說:“這個挺有意思的,又鍛鍊身體又學數學。”

我說是呀,小孩子就是通過“玩”來學習的。

我看向瑩瑩媽媽的方向,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她們已經走了。

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總偷懶請假的孩子!

當學習中的快樂被枯燥的,日復一日的補習班所佔據;當孩子失去了下樓玩耍的時間;當孩子對所有的學習班都已經厭煩至極;當孩子經常性的遲到早退,想之不盡的請假理由出現。

學習失去了連續性,學習習慣越來越差,又如何能出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呢?

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建立都是需要長期的堅持,家長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學有所成,那麼就應該摒除一切會讓孩子分心的事情,在時間安排上為上課“讓車”。

學習任何一門科目都需要保持連續性,需要系統地學習和訓練,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和平時的習慣密不可分。

習慣就是不假思索就做的事,是人們日常的行為方式,或是經由不斷重複而形成的行為模式,人有40%的行為是出於習慣。每個人都知道習慣的重要性,卻疏於培養習慣,在面對生活及學習瓶頸時無能為力。

結語:學習要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一旦確定方向,就要想盡辦法克服困難,一往直前,而孩子,在多年以後,TA一定會感激此時認真學習的自己和時刻鞭策TA的父母大人,這一刻的痛苦和努力,將成為雕刻在水晶上的生命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