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評天下|A股面臨新的“熔斷危機”

金評天下|A股面臨新的“熔斷危機”

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上證指數逼近3000點,今年前五個月A股的慘狀比前兩年尤甚,多種利空因素疊加讓A股成為不折不扣的棄兒。

資金面的“熔斷”已經愈演愈烈。這是一個不好解釋的問題,理論上講中國確實是不缺錢的,現在的M2加上銀行表外理財資金有近200萬億,是十年前的20倍。

但要注意這200萬億大多還是在房地產市場裡,中國按現有統計房價計算的房地產總值是600萬億以上,誇張到宇宙無敵。

而你現在還不敢硬性刺破這個泡沫,因為房地產產業鏈太長影響太大,綁架太多的利益方,只能以時間換空間,簡而言之就是“冰封”,就是“固化”,要想資本市場來分享這些流動性,幾乎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呢?投鼠忌器!

房地產的“泡沫”雖然難以刺破,但搞怕了,其它領域的流動性就被嚴格監管扼制,特別是比較好監管的資本市場,在“不製造新的泡沫”的指導思想之下,熱錢幾乎斷了進入股市的念想,因為只有上漲才可能產生泡沫。

但不上漲又難以賺錢,這又讓趨利性強的流動性不願意進入A股,主觀與客觀雙殺。

金評天下|A股面臨新的“熔斷危機”

資本市場流動性“自動熔斷”之後的惡劣影響是什麼?是整個二級市場瀰漫著“缺錢”效應。上市公司股價不再按估值計算而是按資金承接意願計算(參看新三板),增發再融資胎死腹中,企業發債幾乎成為不可能,大股東實控人抵押股權被強平。

由此,導致的直接體現就是整個市場換手率降低到冰點,不折不扣的大熊市,遙遙無期。

現在最直接也是最嚴重的影響,和當年千股跌停的“熔斷”已經非常接近了,只不過當時是幾天時間籌碼突然湧出造成短期承接不足,現在是溫水煮青蛙綿綿不斷的籌碼將流動性海綿吸乾,但影響幾乎都是一樣的。

我們來梳理一下這個鏈條式影響的具體表象:

很多上市公司面臨的危機,不是經營危機,而是債務危機,是長期高負債經營的慣性思維下突然出現的流動性危機。

比如一家企業靠50%以上的負債率能獲得30%的淨資產收益率,這本身是不錯的,而且這種算是正常經營的企業實控人大股東還可以享受股權抵押帶來的現金流。

突然一夜之間,這種模式被顛覆了。由於監管強制去槓桿,資本市場出現流動性窒息,股價跌跌不休。

公司商譽信用直線下降,抵押股權頻觸紅線,股權被強平,股價閃崩,商譽信用再下降。

連企業債都發不出去,銀行也開始收緊貸款甚至催還貸款,企業負債率直線上升,現金流直線下降。

財務成本上升與累積債務風險共同爆發,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金評天下|A股面臨新的“熔斷危機”

雖然監管層一直在強調,控制風險的前提是不能製造新的風險。但現在看來,資本市場似乎難以完全割裂“控制風險”與“新增風險”之間的關係,而且這種“新增風險”的隱患越來越大,必須加以重視。

為什麼上市公司和很多企業負債率高,這是有客觀原因的。M2這麼多,銀行的信貸壓力那麼大,最終的直接體現就是整個社會奇高的負債率和以高負債為榮的經營思維慣性。

哪個大企業大集團不是靠著借貸摧城拔寨的,哪個是靠自己每年的利潤滾動發展不要一分錢信貸的,幾乎沒有,以前評價那是落後的思維,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思維,是非市場經濟發展的思維。

現在看來,越保守的越活得久,但不知道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世事難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