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新發展理念下審協中心的服務新模式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审协中心的服务新模式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中心(下稱審協中心)面對新形勢下的新變化和新要求,也需要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本文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下稱審協北京中心)為例,探討新發展理念下審協中心的服務新模式。

當前,創新型小微企業對知識產權服務提出了新需求。過去,知識產權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業,而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並不高。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興起,各行各業出現了一大批擁有自己獨特技術的創新型小微企業。對於小微企業而言,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創業初期資金緊張,更願意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迭代和市場推廣中,對於知識產權的投入往往佔比非常小。因此,如何為創新型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提供可持續的服務模式,是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同時,新業態對知識產權服務提出了新需求。過去,知識產權的服務對象主要以製造業企業為主。當前,出現了大量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業態,這類企業的創新成果是以“軟件+商業模式”創新為主。對這類企業的創新成果進行保護,需要綜合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多種知識產權,這也對審協中心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此外,社會各界對知識產權服務模式提出新需求。過去,審協中心對相關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往往是為每家企業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這種服務方式的人力成本較高。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平臺型服務成為了發展趨勢,平臺型的服務具有“長尾效應”,能夠憑藉更低的服務成本,為更大數量的客戶提供服務。因此,如何對傳統的知識產權服務進行“互聯網+”升級,對審協中心的服務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在貫徹創新理念方面,審協中心過去的知識產權服務模式主要是以專利檢索和專利分析為主,這種服務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新需求。因此,針對新需求,需要創新知識產權服務的模式。例如,如何為創新型的小微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審協北京中心在這方面也做了大膽嘗試。針對小微企業缺少資金的特點,審協北京中心參考了風險投資的盈利模式,採用股權回報的方式來獲取收益。審協北京中心下屬的北京國知專利預警諮詢有限公司於2015年發起成立了國知智慧知識產權股權基金,基金投資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所投資金定向用於企業知識產權服務和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行業掌控力。隨著企業的成長,股權實現增值後獲得收益。這種知識產權服務模式,正是在創新理念的指導下,針對新形勢下對知識產權服務模式的新需求開展的嘗試。

在貫徹協調理念方面,筆者認為,知識產權服務應當與專利審查協調發展。專利審查與知識產權服務是審協中心的兩項主要職能,在審協中心內部應當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機制,促進知識產權服務工作與專利審查工作協調進行。同時,知識產權服務應當與審查員的能力培養協調發展。審查員經過入職培訓後,具備的能力主要是專利審查,而參與對外服務,能夠擴展視野,提升專業能力。因此,知識產權服務工作應放在人才培養的框架內,統籌安排審查員的相關工作,從而在開展知識產權服務的同時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在貫徹綠色理念方面,過去的知識產權服務,主要依靠人力投入,進行大量的專利檢索、分析,出具專利諮詢報告。這種服務模式實際上是一種高耗能的服務模式。這種依靠人力的服務模式,極大制約了審協中心知識產權服務業務規模的增長。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依靠新技術來實現綠色、低能耗的知識產權服務,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審協北京中心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例如,審協北京中心基於互聯網和審查智慧大數據開發了專利審查輔助系統,通過互聯網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專利申請文件的錯誤自動查找,通過使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知識產權服務的自動化水平,從而降低服務能耗,實現綠色服務。

在貫徹開放理念方面,審協中心一方面要培養國際市場的服務能力,為國內企業走出去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支撐;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國外知識產權服務業的交流與溝通,吸收借鑑國外成熟的經驗和成功案例。此外,開放還包括了審協中心與社會資源的緊密合作。在開放的理念下,審協中心應該探索與社會資源的優勢互補。例如,審協中心可以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與創新孵化器、投資基金合作開展針對小微企業的服務等。

在貫徹共享理念方面,過去,各審協中心的知識產權服務往往都是本部門獨立開展。而在專利審查工作方面,專利局各審查部門與各審協中心已經通過質量保障分析會、檢索交流會等工作機制形成各季度的定期交流。因此,國家知識產權局應形成相應的工作機制,促進各審協中心的知識產權服務交流,通過交流實現共享,通過共享促進知識產權服務事業的發展。(陳敏澤丨中國知識產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