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兴废事79——名相陨落

一代名将谢玄最后忧郁而死了,谢安主导的北伐为何后来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呢?这是因为谢安已经被排挤出去了。

这七年中,谢安除了在势力安排上平衡外,还有这么主要的几件事要说下的。

第一是政治方针上。谢安执政时期的政治方针是这样的:镇以和靖,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宏以大纲。前两句话说的是对外的政策:北方现在乱成那样,我们一定不能急,要沉得住气,万事从长远打算,先把自己强大起来,才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

六朝兴废事79——名相陨落

后两句说的是对内的政策:不实行严苛细密的法令,让百姓安心。不太多地去干扰他们的生活,在大局上把持住,在细节上放宽松。

这样的安稳政策,让东晋可以积蓄财力军力了,进而为后来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其实谢安早就看出了北方形势,南北大战是绝对避免不了的,所以他才不折腾,让国家安稳发展了一段时间。

第二是经济政策上。谢安在上台的第一年(公元376年),就实施了新的经济政策——“口税法”。

啥意思呢?名称的意识就是按人口纳税。主要有这么三个规定:1、改变以前按田地纳税的方式为按人口纳税;2、王公以下的全部户口一律交税;3、服兵役劳役的,为国家作战的,不用交税。

六朝兴废事79——名相陨落

这样的政策好不好?放到以后的社会那肯定就不好,这样会让底层的百姓压力更大。人口多交税多,但我的田就那么几亩,产量那是有限的,而家里的人口肯定就会不断增加的,这样按人口收税,自然会加大贫苦农民的负担的。那是不是说谢安就不好呢?这也不是,这条政策的弊端是放在大一统社会和和平年代的,而放在六朝的混乱时期,这个政策就绝对行得通。

怎么说呢?我们要明白这样一点,就是在六朝时期,士族家里是不交税的,他们家的土地是属于免税范围的,而附庸于士族的那些佃农也是不交税的。这样一算,国家交税的人就少之又少了,重担还是压在了普通民众身上。谢安看出来弊端了,所以实行新政策。无论你是贵族(当然王公例外,这样的职位高大,公爵以上啊)还是佃农,都给我按人头交税,别废话,没有特权给你了,想不纳税,那就做到公爵以上吧。

这样就让以前那些免税户也都参与交税的行业来了。国家收入那自然就增加了。但是谢安又留了一手,这也是人头税到后来弊病的地方,那就是地主贵族家里人少地多,叫人头税那对他们来说是很赚的,我家里十个人,成千上万亩地,但就交十个人的税就够了。谢安自己也是大地主,所以他也还要维护下自己阶层利益的。但在六朝,谢安可以让士族从免税到交人头税的转变,也是一个进步的表现了。

六朝兴废事79——名相陨落

问题也还是有的。比如你家里有十个男丁,但就几亩田,按田地交税都难以维持生计,现在按人头来,不是拿命吗,实在交不起了。咋办?

既然老谢安排了这政策,自然就想好了解决这样的难题的。家里人太多,田地少,生活艰辛交不起税?没事,老谢给你指明了两条路。

第一条是简单明了的路。就是——去垦荒。以前国家按照土地交税,大伙都十分醒目,就是尽量少占地,一家人够吃就行,这样不单只节省人力,还少交税,生活也自在。你家里十个男丁,才种十亩地,一年自然轻松愉快,其他时间打杂去玩,多悠闲。所以一些稍微不好的土地就会被遗弃不用,国家的收入也增加不了。但是现在可不不同了,你家里就算一万亩地,但就你一个人,那你就交一个人的税行了,多了你扔了也是你的事。你家只有一亩地,但有一百个人(这里是指达到交税年龄的人),那也别说话,乖乖交一百个人的税上来。

这政策一出台,只要你不是傻的,就会发了疯一样去垦荒。毕竟土地越多越有钱,我一个人种一百亩地,那我就赚大发了,翻身做地主也不再是遥远的梦。农民积极性就提高了。

但你说还有纳闷的地方,我这里是山沟,能开垦的土地就那么一点,实在交不了那么多人头税。这样的问题,老谢也给你想好了。家里男丁多人头税重是吧,那就去当兵啊。政策的第三条那是写明了服兵役劳役是不用交税的,还包吃住。如果你家里十个男丁,但只够交三个人的税,那就给七个去当兵吧,这样就够钱交税了,而那七个又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国家军事实力也跟着提升了,一举三得啊。

这样的政策一搞,东晋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而兵力问题也随之解决了。为东晋面对北方强敌和北伐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可以说,东晋后来能多次北伐,也是谢安的功劳了。

第三就是培养皇帝。司马曜这个皇帝呢,说实话真是有够坑的。东晋11个皇帝,走到司马曜是第九个,之前八个皇帝兢兢业业,虽说没啥政绩,但国家还可以平稳前行,但司马曜就真的坑了。他上位时期,国家实力在谢氏带领下那是直线上升的,军事经济都超过以往,版图也是前所未有的扩展。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局势,最后还被他给弄垮了,在他之后,东晋朝廷摇摇欲坠、祸乱迭出。最后东晋也在这些内部混乱中走向了灭亡,可以说,司马曜真是实力坑了,关于他的事,我们后面会说。(图:晋孝武帝司马曜)

六朝兴废事79——名相陨落

谢安知道司马曜是啥货色,所以就极力培养这位皇帝,让他能撑得起国家。谢安教导司马曜的办法主要是灌输儒家的经典。这就很特别了,因为谢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家学子,道家观念那是贯穿自己一生的,而他却用儒学教导皇帝,也足可以看出来,他是想皇帝有为的,而不是像祖上一样,平淡无为。晋朝是以孝治天下的王朝,所以谢安就经常让皇帝读《孝经》,还举荐了两个儒学名士给皇帝,一个是徐邈,一个是范宁。后来皇帝对徐邈是一直很看重的,这两位也是在道家思想横流中展现自己的特性了。

谢安的教导是有用的,但也就是因为这样教导司马曜,最后谢安引火烧身了。司马曜是东晋以来最为有权的皇帝,在儒家思想的灌输下,他是一个极力想恢复皇帝权力的人。所以谢安辛辛苦苦培养了他之后,却被司马曜当做了阻碍。

故事在淝水之战那年展现了。公元383年八月,谢安支持对前秦用兵,亲自主持战争大局去了。这时的谢安那权力是如日中天的,所有军事力量都被他把控着,跟桓温没有任何差别。

司马曜这年也二十一岁了,他是个明白人,心里当然担忧,桓温他是认识的,当年自己还小的时候,桓温就对自己的老爸威胁压迫,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了极大的阴影。现在谢安也这样了,如果最后战争跟桓温当年那样失败了,谢安会不会跟桓温那样一不做二不休,倒戈给自己一刀呢?毕竟前秦那边百万大军压境,东晋才八万人,那连人家零头都不够,形势很不乐观。

为了司马家的江山,也为了抵抗谢氏,司马曜在当年九月,迅速把自己的亲弟弟(同一个老妈生的)司马道子给提拔了,同样官封录尚书事,跟谢安平起平坐了。

六朝兴废事79——名相陨落

也就是在这时,谢氏打赢了淝水之战,但谢安却落得被猜忌的下场。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为公司出差谈了一比大生意回来,说准备庆祝了。结果回到公司推开门一看,来了一个新同事,把自己的办公室分了一半出去,还说以后就是同级了,相互照应。这感觉,真的是透心凉啊。

当然谢安也不是一个争权夺利的人,他培养司马曜就想过会有这样的结果了。于是谢安很快就表态了。

转过来年的公元384年八月,谢安上疏北伐,从而再次离开了朝廷。更为重要的是,北伐后不久,公元385年的四月,谢安还把朝廷的职务给辞去了,主动去地方广陵任职。意思很明显,你不是猜忌我吗,行了,为了证明我的清白,老子不干了,你爱咋地咋地。

司马曜这时就有点羞愧了,自己的大恩人加老师,自己竟然这样猜忌,实在是心胸狭隘了。但皇帝是不能认错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为老师践行吧。所以在谢安出任地方的时候,司马曜亲自摆酒践行。

到这里,我们也可以说谢安算是功成身退了。到了广陵的谢安,也回复到了当年隐居时期的生活,整天带着家人到处游玩,泛舟出行,吟诗作赋,生活十分悠闲。谢安更是想着等北伐完成,国家重归一统后,自己就回去东山安度晚年。

六朝兴废事79——名相陨落

但是好景不长,人算不如天算。在广陵没多久,谢安就病了,而且病情越发严重。到了这年八月,谢安已经病入膏肓了,有时候一天醒不了几个小时,完全就在昏迷之中了。司马曜看到了谢安的病情,下诏让谢安返回建康。

当马车进入建康城时,谢安也明白自己时日不多了,就对亲人说:以前桓元子(桓温)当政时,我总想着自己活不了多久。而最近我老是梦到自己乘着桓元子的车游玩,走了十六里地就再也不往前走了,在马车的前方,一只白鸡停在路中央。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是啥意思了,乘坐桓元子的车,是说我要代替他掌权。而十六里地,说的正是我当权以来到现在,刚好的十六年(应该是从谢安进入建康辅政时期开始算的)。白鸡在十二地支里属酉,而今太岁星刚好在酉,说明是凶兆,看来我的时日无多了。大伙对谢安的这一番讲话都表示十分诧异。

公元385年八月二十二,一代名相谢安病逝于建康,享年六十六岁。司马曜痛苦失声,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排挤了谢安,心里的悔恨并发,在朝廷上哭了三天,下令葬礼的规格和桓温一样,加封庐陵郡公。

谢安病逝,北伐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司马家的司马道子彻底掌权。而在外的谢玄也不被重用,心里十分郁闷。公元388年,名将谢玄年仅四十六岁病逝,谢氏的辉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而东晋的社会,也步入了混乱的末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