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持續虧損!Model 3產能不足拖累業績,中國建廠比上天還難

“特斯拉在華設立工廠”的消息一直反反覆覆,卻遲遲不能敲定。

特斯拉持續虧損!Model 3產能不足拖累業績,中國建廠比上天還難

其實早在去年6月,特斯拉就表示它正在同上海市政府合作擬建立裝配廠。但8個月過去了,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仍未達成一致,相關協議也遲遲得不到確定,年前被傳的沸沸揚揚的“特斯拉正在與奇瑞商談合資建廠”的消息也被雙方否定,再加上一份史上最差的第四季度財報,無疑為特斯拉在華建廠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變身“燒錢”狂魔 特斯拉2017虧了近20億美元

成立於2003年的特斯拉一直被看作是電動汽車行業的標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全球看好的車企,卻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特斯拉持續虧損!Model 3產能不足拖累業績,中國建廠比上天還難

2月8日,特斯拉低調公佈了2017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特斯拉第四季度營收為32.88億美元,同比增長44%的同時,淨虧損7.7億美元,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6.75億美元,2017年四季度是特斯拉史上虧損最多的一個財季;去年全年,特斯拉總收入為118億美元,但卻虧損了19.6億美元,幾乎是2016年6.75億美元虧損額的三倍。這也意味著,自2010年IPO上市以來,特斯拉連續七年尚未實現過全年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第四季度運營支出達10.37億美元,其中研發支出佔3.55億美元,銷售、總務及行政支出6.82億美元。事實上,Model 3產能爬坡之際,特斯拉又一口氣推出了電動卡車Semi和第二代Roadster ,車型研發營銷的巨大費用自然無法避免。

特斯拉持續虧損!Model 3產能不足拖累業績,中國建廠比上天還難

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巨大的現金流壓力無疑是阻礙其在華建廠的一個重要因素。自上市以來,特斯拉僅2013年的經營性現金流為正(2.58億美元),其餘每年均為負,8年累計經營性現金流為-15.26億美元。特斯拉每年依靠高額的融資才得以運營下去,資產負債率也從2016年底的73.94%上升至78.02%。

目前,特斯拉在2018年第一季度現金結餘達34億美元,而一個新工廠的投入至少是10億美元以上,同時支持特斯拉已有工廠的運轉和建設新工廠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在特斯拉自身無法盈利的情況下,投資建設新工廠還需要繼續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

深陷產能“地獄” Model 3 實力“坑爹”

隨著第四季度財報的公佈,特斯拉產能困境進一步公佈。

特斯拉持續虧損!Model 3產能不足拖累業績,中國建廠比上天還難

馬斯克曾在去年7月公開宣佈,預計Model 3 在8月份的產量將逐步達到100輛,9月份將超過1500輛,到12月份可能達到20000輛。從目前來看,Model 3的產能時間表被大幅延後,原定12月底的2萬輛的月產能目標被推遲至2018年一季度末,40萬輛Model 3的訂單更不知道何時才能消化完。

根據特斯拉在去年提出的產能計劃,將把2018年的年產量提升到50萬,到2020年,該公司將會每年生產大約100萬輛汽車。目前的現實是,2015年特斯拉總體產能略高於5萬輛,2016年特斯拉的產能雖然提升不少,但仍然只生產了8.39萬輛,未能超過10萬輛。從年產不到10萬輛提升到50萬輛,這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曾有外媒揭露,特斯拉Model 3產量低於預期與電池有關,其電池生產線自動化尚未完成,導致電池生產的部分環節需要靠手工來實現。

特斯拉持續虧損!Model 3產能不足拖累業績,中國建廠比上天還難

產能無法得到大幅提升,就導致了特斯拉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而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產銷量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所以說,如果特斯拉成功在中國建廠的話,不僅會解決特斯拉當前的汽車產能問題,而且Model 3售價或將下降到30萬以內,銷量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或許,這對目前虧損嚴重的特斯拉來說是個轉機!

獨資建廠不合“規矩”特斯拉在華“吃獨食”未果

自特斯拉承認與上海政府就共同創辦汽車裝配廠展開合作談判以來,已經過去了8個多月,但雙方尚未敲定協議,因為特斯拉與上海政府在擬議工廠的所有權結構上存在分歧。我國政府要求特斯拉必須與當地合作伙伴合資建廠,但事實上,特斯拉方面一直希望獨資在中國建廠,並表示:“投資建廠事宜將以特斯拉發佈的年度財報為準。”

而特斯拉此次入華選擇“獨資建廠”,雖然25%的關稅必不可少,但100%的控股權卻可以讓他“吃獨食”。據美國財經媒體預估,在華生產能夠將單車成本下降20%—30%。產能問題解決了,還可以獨享利潤,馬斯克的如意算盤打的相當好。

特斯拉持續虧損!Model 3產能不足拖累業績,中國建廠比上天還難

然而,我們查閱特斯拉第四季度財報發現,2018年特斯拉將加大對1號超級工廠和Fremont工廠產能建設的投資,並繼續設立新的直營體驗中心、服務中心以及超級充電站,以深化銷售網絡的佈局。其中並未提及在華建廠相關內容。馬斯克的野心昭然若揭,但國產化進程屢屢受挫,事實證明,這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蛋糕沒那麼好切。

隨著特斯拉在華獨資建廠進程受阻,關於奇瑞謀求與特斯拉合資建廠的傳言不脛而走。對此,我們第一時間聯繫到了奇瑞與特斯拉,雙方均否認了合作傳聞,並表示並不知情。

與此同時,印度也意圖吸引特斯拉在其國內投資建廠。印度公路與運輸部長Nitin Gadkari甚至還承諾為特斯拉提供土地,他還表示願意在多個港口附近劃出土地方便其將電動車運送到南亞和中東地區。而在去年11月份,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距離在中國生產汽車還尚遠,最早或於2020年啟動生產。看來,特斯拉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跟中國企業合作。

結語:

“特斯拉在華設立工廠”一事由來已久。事實上,從四年前顯露出國產的可能性,到隨後幾年時間裡不時地有消息流出、闢謠、再有新的傳聞成為話題,如此循環往復。特斯拉“國產”這個經久不衰的議題已經成為其每每獲得焦點關注的利器。

而在特斯拉公佈2017財年第四季度財報之際又再一次的被提及,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將獲得多方利好,特斯拉若在華生產可省去高額的關稅,獲得更大的降價空間;其次,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扶持政策,特斯拉若要享受政策利好,實現本土化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點是特斯拉應該看到眼下受困於產能不足已經嚴重的挫傷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不能讓產能成為產品的“絆腳石”,為此特斯拉應該加快全球建廠的步伐,而其中在華建廠當是其計劃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