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最愚蠢一计,疲秦不成,反被首杀

战国时的韩国,由于地处中原,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所包围,而这些邻国没一个是它惹得起的,使得韩国根本没有任何发展的空间。因此,韩国一直以弱者的姿态存在,从头到尾都在被周边的大国欺负。

到战国后期,随着大秦帝国的野蛮崛起。紧靠在其旁边的小韩,也就成了秦军掠夺的首选目标。秦军在东进的路上,不断蚕食韩国。公元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其上党郡,韩国无力接战,而上党又不愿降秦,遂改降赵国,于是便引发了决定中国历史的著名战争——长平之战。

战国最愚蠢一计,疲秦不成,反被首杀

虽然在强秦面前,韩国一向都是能给就给,能怂则怂。但其实,韩国君臣私下还是想方设法的想坑秦国一把,以拖住秦军进一步东进的步伐。和秦国硬抗无疑是以卵击石,没什么卵用;而其余几个东方诸侯,又指望不上。因此,韩国的战略就只有“疲秦”了。

在这种战略思路的指导下,韩桓惠王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之初,派遣水工郑国赴秦执行“疲秦”之策,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

战国最愚蠢一计,疲秦不成,反被首杀

郑国不愧是水利专家,很快就为秦国设计出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这一工程方案成功的打动了秦王。然而,在工程开展过程中,韩国的计谋暴露了,秦王当即想把郑国杀掉。此时,郑国对秦王说:“当初韩王叫我来作间谍是没错。但是,此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国延数岁之命,但对于秦国,却是万世之功啊!”秦王政认为郑国这番话有道理,于是决定继续让其主持这项工程。

战国最愚蠢一计,疲秦不成,反被首杀

之后,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终于宣告竣工。由于此渠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此人们便称之为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后,极大的提升了关中的农业生产力,原本贫瘠的关中地区,变得富庶甲天下。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战国最愚蠢一计,疲秦不成,反被首杀

而韩国又一次悲剧了,本想以此疲秦,却不料适得其反,反而让秦国国力更加强大,进而加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作为此计的始作俑者,韩国便成了秦国首要消灭的对象。前230年,秦国灭韩,而此时距离郑国渠竣工不过几年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