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中成藥,該這樣使用~

標識“尚不明確”的原因

據統計,超過60%的中成藥說明書不良反應未標示,或僅僅標註“尚不明確”。

這當然是與我國的國情有關,中國傳統醫學中有些方子在民間甚至用了幾千年。按照當時的條件,可以沒有辦法像按現在的標準去做Ⅰ、Ⅱ、Ⅲ期臨床試驗,這些即使藥物有不良反應,也很難發現。因為多數的不良反應都是遲發的、長久之後出現的。

而我國《藥品說明書和標籤管理規定》中又要求說明書中要有不良反應標識,沒有智能標識“尚不明確”了,這也是被允許的。

多數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中成藥,該這樣使用~

雖然標識不明確,但是中藥使用卻有章可循

中藥是必須經過炮製處理的,還要配伍使用,毒性中藥的毒性會下降至安全範圍。

而且中國藥典明確規定了藥物的常規用來,合理使用理論上是安全的。而且目前市場上用的中成藥多數是比較成熟的方劑製成,經過多年臨床反覆使用並監測,多數已被證明安全有效、質量可控。但是未發現不良反應並不代表沒有。而一些存在毒性的藥物臨床上已經很少用或不用。

多數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中成藥,該這樣使用~

中藥特殊性

首先,中藥很多都是對身體進行慢慢調理,在短時間內很難了解到全部的不良反應。

其次,中醫講究辯證用藥。辨證準確的前提下,有毒性的藥也可以治病;在辯證錯誤的前提下,好藥也可以變成殺人毒藥。

所以,您不是小白鼠,也沒有人會讓您當小白鼠。

監測

國家和各個省市均設立有不良反應檢測中心,目的就是進行了不良反應的上市後監控,收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並對上市藥品做出處理。國傳統醫學需不斷探索前進,逐步闡明藥品作用機制和藥效物質基礎。

【不藥不藥】簡介

清華大學博士,主管藥師,高級營養師,擁有10年的用藥指導、營養諮詢和健康管理經驗。不藥不藥,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