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映队

我的家乡在山东沂蒙山区,这是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朴实的村庒。全村只有五十余户农家,近二百来人口。加上周边几个更小的村子,也不过三百余人。

当年为了让山区乡亲们看上电影,我被选中农村电影队放映员。

那些年,农村都是露天电影,放映费用由集体承担,村中男女老少都免费观看。我白天要翻山越岭,挑着电影机去放映场地。一到天黑,用木杆架起银幕,多部电影-起放,直到午夜才罢休。我年轻力壮,不怕苦,不怕累,默默地干着。每当乡亲们欢声笑语迎接我时,我心中充满着自豪,再苦再累我也要承当。

电影放映队

影片是由县城电影管理站提供的,要到县城去领。放过后又得把影片送回,让下一个放映点使用。最让我吃尽苦头的是领送影片。山村离县城电影管理站有近四十公里路程,如果不能坐上去县城定班客车,那可夠呛了。我和其它放映员就不能完成放映任务!更为造成乡亲们的失望。要知道,当年农民能看上一场免费电影,是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

那时,山村去县城一天只有上下午二趟来往班车,车次少乘客多,我因带着电影胶卷筒很难挤得上。在工作中我经历三次小故事,愿与大家说说心里话。

第一次,我把放过影片送回县城。一大早我就去上班车的站点等候,不久后等车的人越来越多,眼看客车已无法将旅客全都带上。未等班车停稳,大家就争先恐后挤向车门,我因影片胶卷筒背在身上挤不上去。客车顶部有装行李的固定框架,旅客可通过车后小铁梯上车顶,我背着影片筒就从小铁梯上车顶,顺势伏在车行李框内,从车顶上返回县城。当然,事后挨了批评。还被罚了款。

第二次我是领到影片去村里放映。那一天下午,车票已买完,老天爷又与我作对,下起了斜风细雨,急得我直冒汗。我悄悄背起电影胶片筒,跑到前方进山村的路口。客车到那里要进乡村泥道,必须放慢速度。我在路中间等候班车到来。

电影放映队

客车驶到我身前,驾驶员把喇叭鸣得刺耳朵,他见我纹丝不动就怒斥: “你想找死呀!”我急忙道歉:“师傅,师傅,实在对不起,我买不到车票,只好途中拦车。”驾驶员朝我看了一眼:“原来是你。上次埃批,你还不接受教训。”我亳不退让:“师傅,师傅,今天是我县解放十八周年,为了庆贺,我必须天黑前将影片送到村里。”驾驶员见雨水从我头顶一直流到脚跟。我在风雨中等待他开恩。犹豫了片刻,驾驶员终于点了点头: “为了乡亲们能及时看到电影,我破个例,让你途中上车。”紧接着他打开车门,帮我渡过难关。

我的第三次故事,那已是近四十年后的事了,那年我退休不久。村里安排吃幸福餐,也就是对县城解放这一日的惦记。村书记对我说:“我们幸福餐后最好能放一场电影,你能否办好?”我拿起手机一看,现在已近下午五点钟,赶快向县城电影管理公司联系。对方同意将最热门电影提供给村民,我驾驶起自己的小车直奔县城。

改革开放后,党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到达山区乡村,去县城路上已建成遂道和山间桥梁,原来近四十公里绕山泥路,缩短到二十公里沥青水泥大道。班车已有招手车代替,每隔十几分钟一班,富有起来的乡村,户户建造了新屋,大都备上了私驾车,从乡村去县城的大道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不到-个半小时我把放映机、影片及放映员带到村委会新建的文化礼堂。

电影放映队

电影放映前,村书记向大家祝词:“乡亲们,今天是我们得到解放六十八周年的幸福日。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家乡建造更上一层楼,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影片开映。在银幕上出现特大片名: 开国大典

全场一片欢腾。

● 周大海 笔名:高山玉泉

● 成人组

电影放映队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协办:山东省作协 澳洲山东同乡总会 澳中文联

法国山东商会 德国山东同乡会 加拿大齐鲁同乡会

执行团队: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