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正宗的西昌彝族烧烤,餐具都很有特色

人的口味,受生长环境的影响最甚,特别是小时候家庭喜爱的美食,常常成为你此后的念想,令你终生难忘。

我的家乡在大凉山,那里山高水清,一年四季都很凉爽,而冬春时节的早晚比较冷一点,家家户户都会备一个火盆,给老人小孩取暖用。

寻常人家夜晚时往往围坐火盆边,将土豆、玉米、面饼等放入火盆里烘烤,其间或聊家常,或畅饮自家酿制的包谷酒,自得其乐,平日里这种粗犷简朴的民间饮食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由此也诞生了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火盆烧烤这一美食。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脱胎于当地民间的“火盆烧烤”,开始出现在西昌的街头和邛海景区湖边:一张中间被挖空的矮木桌,桌下放置一个搪瓷盆制成的简易火盆,桌面上再放一张铁丝网,所有的食材都可以放在铁丝网上炙烤。渐渐的西昌烧烤方式开始多样起来,有邛海烤鱼烤虾、彝族特色烧烤、串串烧烤、网网烧烤、火盆烧烤、竹签烧烤等,烧烤特色菜品也越来越多。

所以,在大凉山,每天夜幕降临,邛海边、小渔村以及县乡山村等地,皎洁的月光下坐满了人,大家围着一个大大的炭火盆,长长的竹签上挂着大块的肉,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放感觉油然而生。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近几年,夜生活的兴起,让西昌火盆烧烤一下就占据了川渝各地的美食摊点,这个来自下里巴人的“土烧烤”为什么能这么快就受到嘴巴刁钻的都市人人喜爱呢?

味道!

究其火爆的原因不得不说确实是火盆烧烤的独特味道征服了大家。

正宗西昌火盆烧烤的招牌菜品,全部源自凉山,而每家必备的“镇店三宝”都是烤小猪肉、烤小肠和烤牦牛肉。烤小猪肉选取的食材,必须是凉山农家自养的高山小黑猪,小猪要养足三个月以上,但体重又不能超过25公斤,因为这样的小猪肉烤出来,才能做到口感软滑而不失咬劲。猪小肠的选材也有考究,必须是从屠宰场买回来自己加工过的,因为用来烧烤的猪小肠,既要清洗干净,又不能撕掉肠内的肥油,这样烤出来油脂才够足,味道也才够厚。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西昌烧烤中最具特色的烤小肠

火盆烧烤的蘸料也很有特色,都是用干碟子,一般会在烤桌上放两个土罐,一个放干海椒面,一个放“豆粉”。“豆粉”里面不仅有炒香的黄豆粉,还有芝麻粉和花生粉。对那些口味重的食客,店家还有各种佐料自选添加。大口吃肉之后,老板还会端上一碗香气四溢的酸菜汤。大凉山彝族的酸菜有别于我们常见的用大白菜、大芥菜、雪里蕻等腌制而成的酸菜,他们的酸菜是用高山雪地里冻了后的萝卜梗叶煮熟,风干后而成,是十足的绿色食品。而酸菜味道并不太酸,还能在里面吃出淡淡的菜香,一碗下肚,口齿生津,整个人都清爽了很多。 我一直也喜欢吃烧烤,一是因为那是家乡的滋味,已经侵入了骨髓,离不开它;二是一直觉得炭火烤炙才能激发出肉的原滋原味,牢牢地锁住肉的鲜嫩。特别是略带点油脂的五花肉,一定要烤到滋滋爆油,整片入口,香得很。重庆也有不少比较正宗的西昌火盆烧烤,工作的劳累后的夏夜,经常和朋友们去吃肉喝酒,兴致起来,一曲曲地道的彝族《祝酒歌》、《酒歌》就唱起来了,一瞬间也有回到了家乡的感觉。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烤小猪儿肉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西昌烧烤特色的蘸料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彝族酸菜汤

火盆烧烤,魂牵梦绕的家乡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