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冉庄地道战的故事(勿忘国耻)!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战斗遗址,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地处于河北保定西南30公里的清苑县冉庄镇,南距省会石家庄13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40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清苑口17公里,省级公路保衡路在遗址东9公里处南北纵穿,据史料记载,冉庄建于隋末唐初,建村时植槐于街。

保定:冉庄地道战的故事(勿忘国耻)!

宋朝一度繁荣,素有唐村宋镇之说。冉庄地道始挖于1938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军大举南侵,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保护自己,抗御外军,冉庄一带人民开始挖地洞,最后挖成地道。

根据战争需要,地道逐步延长,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南西北大街挖出四千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

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的十分完善,地道战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与供群众隐蔽的民用地道,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全村450户,当时地道口405个,其中用于作战耳朵地道口30个,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

保定:冉庄地道战的故事(勿忘国耻)!

设有路牌和油牌,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阱、等多处秘密设施。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的构造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

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面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想相通,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保定:冉庄地道战的故事(勿忘国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