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发源地在清苑县冉庄?其实你错了!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这首电影《地道战》主题曲,唱出了我军民与日军斗智斗勇的场景。 

1939年年初,日军侵占冀中蠡县,经常利用深夜包围村镇,制造一起起血案。惨痛的教训,逼的蠡县抗日军民不得不想办法。

地道战发源地在清苑县冉庄?其实你错了!

当时,蠡县县委派出工作团,在各村开展工作。刚开始,一些干部在野外树林里偷偷挖个四五米深的斜形洞,简称“蛤蟆蹲”,白天,干部在村里工作,晚上,跑到野外的洞里躲避起来。可惜好景不长,这种地道隐蔽性差,容易被敌特侦知。

受到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蠡县县委书记王夫指示工作团的干部,选择基础好的村落,在偏僻院落挖秘密地道。蠡县的孟村和刘铭庄距日军据点最近,经常被日军骚扰。于是,县委把两个村作为挖地道的试点村。刚开始,日军来“扫荡”,工作团的千部和武工队利用地道,打了几个胜仗。

地道战发源地在清苑县冉庄?其实你错了!

1940年深秋,蠡县县长董志坚住在刘铭庄,开展抗日工作,由于敌特告密,旋即被日军大队人马包围。董志坚所在的院落没有地道。他一边和日军交火,一边向有地道的院落跑,还未跑进地道,他就壮烈牺牲。血的代价使王夫和抗日军民明白,地道过少,没有连成片,仍不能有效地打击日军、保存自己。

王夫他们不断改变策略,在蠡县各抗日村镇发展起网状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有的村还发明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在战斗中,这些地道发挥了威力。

地道战发源地在清苑县冉庄?其实你错了!

日军包围村庄前,游击队先将百姓送进地道,游击组埋伏在路口及房顶,待敌接近,打他个措手不及。当日军摆开进攻架势,游击队已从野外地道口跃出,朝着日军屁股又是一-阵手榴弹。仗打得干净利落,民兵杀敌信心倍增。

开展地道战,却被有的人指责为“退却路线”,王夫被迫离开县委书记岗位。

最初的地道战,主要是防御。如何由防御转为既能防御又能进攻,这是发展地道战的关键问题。此时,王夫戴着“右倾”和“退却路线”两顶帽子,离开“村通村,户通户,地道连成片”的蠡县。

所谓的“积极的抗战路线”推行后,并未收到多大效果,反而使抗日军民更加被动。在日伪点线密如蛛网的蠡县地区,游击队唯有频繁转移,有时一夜移动3次。在半年时间内,县委机关3次遇险,前两次侥幸突围,损失甚微。第三次在齐家庄,除五六个轻伤员外,县大队几乎全军覆没。随县大队行动的县长王志远阵亡。

地道战发源地在清苑县冉庄?其实你错了!

齐家庄惨案使奄奄一息的地道战得以恢复生机。此时,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拍板定案,才使蒙冤的王夫翻过身来。 事实上,冀中武委会副主任简明赴蠡县考察时,认识到地道战是一种适合冀中平原抗战的典型战术。他向程子华汇报,程子华当即给予高度的肯定。随后,他又取得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区党委书记黄敬等人的同意,并由冀中区党委作出决议,全面推广地道斗争的经验,蠡县地道战便在全区广泛推广。

地道战发源地在清苑县冉庄?其实你错了!

最先发觉地道战好处的,还是与蠡县接壤的邻县。高阳县边渡口据点的日军直扑八里庄,游击队哨兵鸣枪诱敌。日军探知游击队兵力很少,放心大胆地进村。让过日军尖兵,等来大队人马,游击队的地雷与手榴弹齐响,日伪军死伤十几人。房顶上的游击组趁势动手,敌军慌忙逃到村外。日军整好队伍,准备反击,游击队早已钻进地道,安全转移。此次战斗,共毙日伪军三十余人,游击队无一伤亡。在高阳县教台村,区小队和游击组先抗击有骑兵炮兵的五六百人的日军半小时,毙伤鬼子十余人。后因弹药所剩无几,转入地道出村。尽管日军进村放火放毒气,但已毫无作用。

地道战发源地在清苑县冉庄?其实你错了!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的开展更为普遍。七分区的安国、无极等县的地雷战蓬勃开展。鼓县的抗日力量在蠡(县)高(阳)公路上,炸死过日伪军。但是,王夫没能回到地道战的发源地蠡县。他继续率军民在地道内外,与日伪军厮杀。建国后,王夫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直至2004年去世,王夫生前曾说:“清苑县冉庄地道战家喻户晓,蠡县为何鲜为人?不仅是冉庄拍过电影《地道战》。因为蠡县都是沙土地,没黏土,下雨就塌。为修地道,很多民房都塌了。建国后,政府经过核实,给与补贴。冉庄土质好,故而保存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