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河北地区流行地道战,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抗战时期河北地道战的故事。


抗战时期,河北地区流行地道战,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今天的地道战遗址


我想,大概是因为《地道战》这类影视剧的影响太大,以至于让中国人都知道了抗战时期河北曾长期流行地道战战法。但其实这种作战方法,是因为极端恶劣的斗争环境下,被逼出来的。当年的地道战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浪漫和顺利。


根据后世的资料还原,当时冀中开始流行地道战是源自河北蠡县一个基层干部,他在行进途中遭遇敌人,情急之下躲进了浅坑内躲藏逃过了一劫。后来冀中一些村子开始挖掘地道。但在初期,地道战曾一度遭遇质疑。后来程子华带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综合了诸多冀中军区领导的意见后,开始大规模推广这种作战形式。


抗战时期,河北地区流行地道战,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抗战时期的吕正操


其实细思考起来,地道战之所以在河北流行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冀中一马平川无险可凭,这让打惯了山地游击战的老红军干部非常头疼,即便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吕正操对此也一筹莫展。要在敌我不对等的情况下消灭敌人保存自我,那就只好改造地形或者做好自我潜藏。在这种情况下地道作战就是个不错选择。


抗战时期,河北地区流行地道战,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王耀南将军


第二个原因是地道本身的优势很明显。敌人经常抢夺粮食,即便他们不愿意吃的粗粮也会给你掺上沙土,不让八路军吃。老百姓只好把仅有的粮食藏好。另外就是日寇经常进行扫荡,老百姓没处躲藏,地道是较好的容身处。此外,地道还能隐藏八路军军政干部,有利于保存自我。


第三个原因是在地道内还能相机进行作战,消灭敌人。这一点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也很符合游击队武装的作战特性。


抗战时期,河北地区流行地道战,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旷伏兆将军


综合上述三点,在敌强我弱战斗频密的复杂斗争环境中,地道战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被当时的情势逼出来的。这种作战方式得到了当时冀中和冀南军区领导,譬如吕正操、旷伏兆、王耀南等人的支持。在抗战后期,河北各地的地道长度超过了一万公里。


还有一件事很能说明当时河北八路军物资奇缺和弹药短缺的实际情况。王耀南将军曾回忆过在冀南的斗争历史。他说当时八路军在推广地雷战,但是地雷雷壳需钢铁才能提高杀伤力。但是在冀南军区长期担任领导的宋任穷却算过一笔账,说如果用铁制,成本太高,最后雷壳采用石头制作。这件事足见八路军自身的物资有多么缺乏。


抗战时期,河北地区流行地道战,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积极参加的平山儿女


除了枪炮地雷这类热武器,当时的八路军连自身用的刺刀都非常缺乏。举例来说最初的129师全师能用的合格刺刀还不到100把。因为刺刀本身对钢铁硬度要求较高,如果不达标就会卷刃影响作战。当时的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要想打造合格的刺刀非常困难。大家没辙只好用粗糙的大刀或简单易学的红缨枪作战。所以很多影视剧中表现的白刃格斗在当时多数部队中都不现实。


在1937年秋天,八路军进入今天石家庄平山后进行扩军,当时新编团队中几乎人手一个红缨枪,足见当时的武器有多落后了。


抗战时期,河北地区流行地道战,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表现中国军队白刃战的图画


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八路军在河北坚持了八年抗战,自身队伍由弱到强,他们的作战和坚持值得后人们肃然起敬!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