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脫貧致富帶起婚嫁新風

寧夏:脫貧致富帶起婚嫁新風

新華社銀川5月30日電 近年來,寧夏一些地方通過推動農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帶動其轉變思想,擺脫落後的婚嫁觀念,零彩禮、少彩禮的風氣逐漸興起。

青銅峽市邵崗鎮沙湖村村民李冬梅夫婦有三個女兒,卻全然沒有靠嫁女收彩禮養老的想法,這兩年兩個女兒先後出嫁,她一分彩禮也沒有收。她說:“家裡種著12畝葡萄,每畝最多能有1萬元的收入。生活水平高了,咱也不缺那點彩禮錢。”

李冬梅的底氣與當地倡導培育葡萄產業密不可分。沙湖村原先主要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村民幾乎沒有收益可言。2004年,村幹部帶頭在村裡種起了葡萄。經過請專家培訓、外出學習等方式提升了村民種植技能,第三年就實現了一畝地三千多元的純收入。

如今,沙湖村接近四分之三的土地用於葡萄種植,平均每戶有5畝葡萄田。2017年全村產鮮食葡萄300萬公斤,人均純收入13768元。

自治區扶貧辦宣教處處長邵建華介紹,寧夏近年來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因地制宜發展草畜、馬鈴薯、枸杞等傳統優勢產業,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農戶從產業鏈各個環節上獲得更多收益。

中衛市海原縣三河鎮六窯村以枸杞種植為主業,枸杞苗最高時能賣到13萬元一畝。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1.5萬元,在海原縣名列前茅。村支書馬軍介紹,村裡的彩禮錢都在6萬元以下,很多家庭又把彩禮當作陪嫁返給了男方。

三河鎮黨委副書記劉順說:“彩禮高的地方一般比較貧困,現在條件好了,就不用再在嫁女兒彩禮上琢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