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缺石油還出口石油?

Westinghouse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句話,國家雖然缺油,但出口石油可以讓一些人撈到錢。

中國缺油是白痴都知道的事實,每年進口石油越來越多,去年高達百分之六十五。

這種情況下,竟然還有大量的石油產品出口!

去年1月份我國原油進口3403萬噸,同比增長27.5%;同時,1月份我國成品油出口304萬噸,成品油出口增速不減。

出口的石油,幾乎是進口石油的十分之一,這豈不是大怪事?

將這十分之一的油生下來不出口,就不用進口這麼多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不能出口,就阻礙了一些人的財路。

目前各石油巨頭,都具有很強的煉油能力。而中國石油生意有國家支持,穩賺不賠,多煉油就多賺錢,大家自然一窩蜂的上。

結果,中國煉油能力,實際上遠遠超過了中國實際需要的石油產品能力。

以2016年為例,全年成品油消費量為3.13億噸。但2016年我國成品油產量卻為3.45億噸,比2015年增長2.4%。

那麼,多出的油怎麼辦呢?

如果石油企業都是私企,那麼你多煉的油自己解決,自然虧損。

但這些石油企業都是國企,國家為了扶持出臺了政策。

2016年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合發佈了《關於提高機電、成品油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經國務院批准,自2016年11月1日起,提高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煤)等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至17%。除了來料加工貿易出口成品油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外,以進料加工貿易及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上述3種油品也不需要徵收增值稅,只需要徵收消費稅。

換句話說,國家通過高達百分之十七的補貼,支持石油出口。

這樣一來,企業何樂而不為呢?自然瘋狂出口了。

說來說去,支持石油出口是國家政策,目的就是為了石油企業解決煉油過多的爛攤子。


薩沙

相信很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生的朋友,在小學的課本上都學過這樣的內容“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物產豐富……”

然而,到後來我們才發現,事實並非真的如此。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即便是一個資源大國,但就人均佔有量來說,卻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就拿汽車加油來說,日常生活中也會碰見加油難、加油貴甚至加油作假的情況。我國自己的石油都不夠用還要出口,這是真的嗎?

其實,新中國從成立之初就開始了石油開採,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在新中國最需要能源的時候,立下了汗馬之勞。不過當時由於我國工業發展落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石油的消費量也很低。當時國內石油產量供大於求,通過將開採的石油用於出口,以換取外匯,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以往的數據,1985年中國原油出口曾經達到過3600萬噸,為當時的中國創造了67億美元的外匯,佔了當年外貿出口總額的24.5%。

中國大量出口石油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93年,一方面,不少油礦產油量下降,另一方,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內石油資源難以滿足正常內需,就更別提出口了。石油安全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

現如今,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達到了70%。雖然我國還有不少石油資源並未開採,但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講,也不應該開採。要知道,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脈,要維護好國家的能源安全。

不過,從現實的數據來看,也仍有一些企業將加工的成品油進行出口,來賺取利潤,這是企業正常謀取盈利的行為。當然,我國有時候也會出口原油,一般都是將進口的原油轉手再賣掉,用於援助其他國家。


每日經濟新聞

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實習禁止原油出口的政策。以至於至今美國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原油出產量最大的國家。換句話說,美國把本國的戰略資源牢牢地握在手裡。

美國在原油資源控制上的做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2014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了50%。然而就在同時,中國自始至終都還在出口原油。

中國原油出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1977年,高層提出可以用多一點的煤炭和石油來換外匯。這也就是著名的“石油換外匯”戰略。到1985年,中國出口原油3600萬噸,為中國帶來67億美元的創匯,相當於當年外貿總額的25%。

然而情況很快發生了變化,中國的能源陷入了危機。2015年,中國原油消費增長了3%,對外依存度達到了60%,這裡十二五規劃要求控制在61%的紅線內已經極其接近。可是我國的原油出口一直沒有中斷。例如在2013年,中國原油出口量達到了9萬噸。很明顯,國內原油需求尚且不能被滿足,同時還要大量進口,這樣的做法對能源安全很不利。

七八十年代,中國的石油有剩餘,為了換取外匯促進工業化,“石油換外匯”的政策應運而生。後來經濟不但發展,國內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石油逐漸供不應求,中國由石油出口國變成石油進口國,大量的石油需要從國外進口。但是由於七八十年代簽訂的合同還未到期、還須有履行。於是形成了現在“又進口又出口”的局面。


大貓財經

我國雖然是一個資源大國,但是部分資源人均資源卻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的油田經過開發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當時我國石油消費量比較低,在1977年的時候,鄧小平就提出了石油換外匯的戰略。鄧小平主席認為目前多產的煤炭和石油可以用來出口換取外匯。a1985年所出口的石油總量最高達了3600萬噸,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同時還為中國帶來67億美元利潤。

然而,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於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93年的的時候,我國就由石油出口國變為石油進口國。與此同時,我國居民對石油的需求量一個不斷地增加之中。儘管如此,我國出口的石油,卻仍未停止。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本土缺少石油資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情況。

石油被稱為“黑色的金子”,也被稱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向來都是各國爭想搶奪的資源,尤其是戰爭時期對石油的需求量。中東地區之所以戰火連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那裡的石油資源比較豐富。有部分國家憑藉石油的出口走上了暴富的道路。

另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國進口大量的原油出口部分成品油。石油實質上是一類油的統稱,其中就包括了汽油,柴油等等。因此在討論時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區分到底是原油還是成品油。我國雖然大量進口著原油,但是在精煉提純之後的成品有有部分則用於出口。儘管如此,實際上我國還是出口著部分的原油。然後一部分原油的流出賺取的錢則流入了進擁有出口貿易特權的石油寡頭腰包。

在這樣的不利情況之下,03年開始,中國開始對原油出口採取下調出口退稅的政策性限制措施,並且還對原油出口開徵5%的關稅。形成了“嚴出寬進”政策。但顯然目前的力度仍然不夠,因此我們應當更加嚴格地執行,甚至是全面禁止原油出口的政策,來保護本國的石油資源。


品讀武器裝備

中國的原油出口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80年代,當時鄧小平提出了“石油換外匯”戰略。1985年,中國原油出口達3600萬噸,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這為中國帶來67億美元的創匯,佔了當年外貿出口總額的24.5%。

經濟發展需要石油

石油,作為當今世界各國所依賴的重要能源,中國經濟在騰飛的同時,對石油的需求自然也是水漲船高的一個趨勢。

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2017年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68%,這是因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使得國內很缺石油,需要大量進口。

2016年中國油品消費市場規模比2001年的2.30億噸增加了近

1.5倍,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氣和其他產品在內的石油淨進口量上升9.9%,達到3.783億噸,佔中國油品消費量5.620億噸的67.3%,即現在國內每消費3桶石油就有2桶來自國外。

進口石油也為戰略儲備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速將放緩,2000-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0.5%,2010-2015年下降至年均增長7.8%,中國油品消費量年均增幅由前10年的7.1%下降為後5年的4.3%,但能源需求仍然相當旺盛。

所以中國近幾年一直在補充戰略儲備,而且2015年以來新建成了多個儲油設施,還有更多設施在建,中國打算在2020年前繼續大幅提高石油戰略儲備。

進口的是原油,出口的是成品油

隨著中國工業化的蓬勃發展,中國已經建立了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龐大煉油工業,不僅能夠滿足國內成品油需求,還能大量對國際市場出口。

原油進口除了國家石油儲備的原因之外,中央政府還在2016年放寬了石油進口的規定,允許較小型的化工廠進口更多原油。

一些日產量在2萬桶到10萬桶原油之間的“茶壺煉廠”之前由於無法進口石油只能達到30%到40%的產能,但進口政策改變後,中國國內煉油產量隨之增長,石油進口也隨之增加。

更多的進口原油最後又被國內煉油廠消化變成各種成品油出口他國。

我國在2015年變為成品油淨出口國後,2016年成品油淨出口量猛增到2045萬噸,其中柴油為淨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接下來我國煉油業將繼續調整產品結構,2016年已降到33.1%的柴油收率(較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可能繼續下降,LPG、汽油、石腦油和航煤收率將再度提高。

成品油出口量預計將從2016年的4800餘萬噸增加到約6000萬噸,其中柴油出口量可能增至2000萬噸以上,汽油出口量和石油進口量將再創新高。

美聯儲為何將8000多噸黃金深埋地下?沙特聯手俄羅斯操控油價又有什麼圖謀?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讀!

金十數據

我國確實是個資源大國,但是人均資源卻遠遠低於國際水平,日常中也經常遇到加油難、加油貴的問題,我們自己石油都不夠用,還要出口石油,這是真的嗎?

我國從70年代就開始了石油的開發,當時國內石油消費量很低,因此有很多多產的石油和煤礦可以用來出口,大量的出口,更是給中國帶來了67億美元的利潤,這樣的出口一直持續到了93年。

93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首先,我國很多油田都出現了產油量大幅下降的情況,再來,也是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讓我國人民對於石油的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石油難以滿足國人需求,更不用說出口了,雖然中國還有很多油田處於帶開採狀態,但本著長遠的角度,我國開始逐漸從石油出口,變成了石油進口國。

一直髮展到03年,我國更是推出了嚴進寬出的政策,出口原油需要額外徵收5%的關稅,既然國家限制出口,可為什麼很多人卻說,就算是現在,我國也是石油出口大國呢?

其實,我國主要出口的是成品油,也就是從國外進口原油,再由我國的煉油廠加工為成品油。

進行出口,賺取其中的利潤,僅僅16年一年,我國就出口了2045萬噸成品油。

當然,有時候我國也會出口一部分原油,來援助其他國家,但一般都是將進口的原油轉手,再用適當的價格賣掉~


找靚機二手機

先看看中國石油的進出口狀況:

從上面的圖中來看,中國的原油是遠遠不夠的,為何還要出口呢?

1)政治原因

比方說全世界都制裁朝鮮,那麼誰給朝鮮供應石油呢?中國!大概每年在50萬噸左右,佔了總出口的1/6。

對日本出口:1978年中日長期貿易協議開始每年300萬噸對日出口政策的延續,1993年中國轉為原油進口國後,目前還保留了一部分;

2)其他原因:

如有些人利用自己的特權出口一些,這個就不多說了;

3)很多國家的石油冶煉水平不行,需要中國這邊給練出來以後再出口給這些國家,畢竟經過一次處理與增值,自然也就能賺點錢了。肥肉在手上轉一圈還有油水,何況石油。

4)串換油貿易:

比方說,我在中東搞了一批石油,在東南亞找到了賣家,可是賣家急著要,從中東到東南亞還要好些天,我在國內有庫存,就直接在國內發貨給賣家了。

5)石油貿易的需要;

比方說近期吞了很多油,現在價格處在高位,認為未來的價格會下跌,那就把庫存多出掉一些,避免油價下跌造成過大損失;

6)國內政治需要

比方說出口給香港,臺灣,也算出口

等等


以股易金

中國出口石油始於上世紀70年代,此時此刻,秦素蓮正在發展壯大而前蘇聯奇蹟般的軍事巨人就是誕生在他出口大量低端的工藝生產原料就比如說石油,所以這個時候,由於中國國內對於石油的需求量比較低,中國政府為了賺取外匯,選擇將石油出口以賺取外匯,這個時候,處於東部的幾個石油產區,比如說大慶油田,勝利油田,處於青年期,產油量十分巨大。

1993年是一個關鍵的節點,由於中國國內經濟增長對於石油需求的越來越大,此時此刻國內生產的石油已經入不敷出了,尤其是幾個比較重要的油田,比如說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已經步入了中年,或者是晚年產油量極其低下,攫取石油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比如說大慶油田他的石油在不斷的抽取過程中,只有上面薄薄的一層油畫,其餘大部分抽取出來的都是水,並且代表著中國現如今的一批石油產地如說塔里木盆地裡面的塔中油田,這時候尚未發覺或者開採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決定從國外進口石油以彌補國內石油上的需求,在這之後,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的騰飛,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因此進口量也越來越大。

中國確實有一部分石油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出口給朝鮮,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石油的調配,石油的提煉其大部分的過程,我們大家都清楚,而且認為技術難度不大,但實際上其中涉及的領域上的問題卻是極其深奧,你比方說外國的幾個大的品牌,公司對於自己機油的配方是保持絕對的機密的。


漩渦鳴人yy

中國國內有很多大型的油田,比如(勝利油田、大慶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勃海油田等等)。中國每年生產原油達2億噸,其中長慶油田的,年產量有5000多萬噸,是我國現在最大的油田。



雖然中國有很多大型的油田,但我們是個人口大國,中國對石油的依賴性很強,我們國家每年從中東、俄羅斯、伊朗等國進口原因達2.5億噸,成品油4000多萬噸。




中國每年生產的原油和進口原油近5億噸,中國把這些原油經過加工提煉,變成成品油,除滿足國內需求外,剩於出口,創匯。


烈熱中的太陽

這樣的幹極有好處!中國實質上是出口石油產品,最近曾有報導泉州的煉油廠,出囗的汽柴油價格很低,引起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極為不滿。廠家出來說明,出口的油是不帶稅的,觀眾才明白。這其實是來料加工,二頭在外。賺取技術加工費,日本乾的事,基本上如此。石油加工如汽油,柴油產品,內外銷售,可以讓煉油廠規模大,採購生產成本低,抵禦風險能力強,又可以安排就業,賺取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