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茶花女》——既然真相愛,為何不坦誠?

讀︱《茶花女》——既然真相愛,為何不坦誠?

法國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篇幅不長,但故事感人至深、印象至深、嘆息至深,絕對文學精品,不可不看。

讀︱《茶花女》——既然真相愛,為何不坦誠?

當紅妓女瑪格麗特,碰到對她一見鍾情的少年阿爾芒,雙雙墜入愛河。

在阿爾芒的極度嫉妒和獨佔心理下,瑪格麗特主動放棄原來的生活方式,兩人移居鄉下。阿爾芒的經濟條件不能養活兩人,瑪格麗特就偷偷變賣資產以保證生活開支,兩人幸福快樂。

阿爾芒的父親歧視瑪格麗特,揹著阿爾芒向瑪格麗特施壓,逼他們分手。

瑪格麗特思考再三,不願因自己的名聲影響愛人阿爾芒的未來,毅然選擇用激烈的方式逼阿爾芒分手。

糊塗多疑的阿爾芒極度痛苦、極度仇恨,不問青紅皂白瘋狂報復瑪格麗特後傲然離去。瑪格麗特則無法言說、痛苦萬分,默然承受。

不久,阿爾芒接到瑪格麗特的信趕回。然而瑪格麗特已去世,她的日記讓他明白了一切。悔之晚矣。

讀︱《茶花女》——既然真相愛,為何不坦誠?

看完這個故事,腦海中反覆冒出、滿滿充斥的是各種為什麼?

為什麼兩人如此相愛卻不能坦白交流、無所不談,造成誤會從頭到尾不斷?

為什麼兩人當初就不能遠走高飛、自謀生計,徹底擺脫這個熟人圈子?

為什麼兩人在如此熱烈之中還彼此猜忌、互不信任甚至隔天就翻臉?

為什麼本意都是為了對方犧牲自己,結果卻最終犧牲自己也犧牲了對方?

為什麼阿爾芒的判斷力決策力如此之低,甚至在該認真的地方粗心、該粗心的地方認真?

為什麼阿爾芒這麼幼稚無知,猜疑心、報復心這麼重、心腸這麼冷酷決絕,報復手段這麼惡劣?

為什麼瑪格麗特如此破罐子破摔,用如此激烈無法挽回的手段去處理分手,把自己和愛人都逼到無可迴旋之境?

為什麼阿爾芒的父親如此自私、如此無情、見死不救、害人性命?

……

讀︱《茶花女》——既然真相愛,為何不坦誠?

本來是琴瑟和諧、美滿幸福的一對,居然為這點困難弄成個天人兩隔、悔恨終身的結局。

這兩人,整個就是一對傻子,和梁山伯祝英臺、羅密歐朱麗葉一樣的傻。

他們共同的悲劇在於,因為別人的原因,斷送自己的幸福

讀︱《茶花女》——既然真相愛,為何不坦誠?

愛情與婚姻中一定要做好兩件事:放下面子、多做交流

既然相愛,就要坦誠相對,尤其是思想上的坦誠。

要坦誠,就要放下面子,把在對方眼中的尊嚴放到一邊,主動、詳細、毫無保留地去交流看法觀點,尋求對方的理解支持和建議方法,共同面對困難、共同解決困難。

不能為了面子,不挑明心中疑問、隨意猜測假想,並自我作賤、自作聰明採取單邊行動,把沒問題弄到有問題,小問題弄到大問題,大問題弄到無法收拾。

讀︱《茶花女》——既然真相愛,為何不坦誠?

作為大仲馬的私生子,小仲馬7歲才得父親相認。早年隨縫衣女工母親生活的貧困屈辱,讓他對底層女性的生活了解更深、感受更多,對她們的同情躍然紙面。

在我看來,同樣是描寫妓女的悲劇故事,《茶花女》的文學水準比左拉的《娜娜》要高好幾個檔次。

文學角度。前者的故事、文筆、結構俱佳,文字精煉、結構完美、剪裁得當、挖掘深入。後者則是用直白的語言講了個亂哄哄的故事而已,人物多、主題散、結構亂、文字粗。

敘述角度。前者是從男人角度看女人,站在深愛瑪格麗特的情人角度寫,反映的是瑪格麗特言行的外部表現。後者是從女人角度看男人,站在娜娜本人的角度寫,反映的是圍在她身邊的男人女人的姿態和自己的感受。

情感角度。前者感人在於愛情,瑪格麗特的高尚、阿爾芒的自私、兩人的傻笨,“棒打鴛鴦鳥”帶來天人兩隔打動人心。後者感人在於報應,娜娜的幼稚、眾男人的報應、社會的陰暗,各色人等作死找死、自作自受、罪有應得讓人感慨。

讀︱《茶花女》——既然真相愛,為何不坦誠?

亞歷山大·小仲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