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这不是传奇,这是真实的历史。在一次战斗中,他用12大炮与鬼子血战,并且将1发炮弹准确地打入了日军的炮管,杀得鬼子落花流水。

1937年9月中旬,第35军第2师直属炮兵营奉命从保定调往忻口参加忻口战役。

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日军

抵达忻口后,炮兵营被安排到忻口北部一个叫做刘庄的地方坚守。营长赵纪三亲自测算射击诸元、测绘地图、布置工事,随时等待大战的来临。

炮兵营共有12门博福斯山炮(75毫米),每门大炮共有炮弹50发。全营阵地在一座小山上,每4门大炮作为一组,构成了不同角度、方向的射击范围,确保了大炮能够对敌人造成最大杀伤。

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博福斯山炮

第2天,日军以8辆战车开道,后面跟着200来鬼子往炮兵营阵地上扑来。赵营长沉着指挥,下令12门山炮对准鬼子战车发起攻击。仅仅1分钟,便有几十发炮弹落在鬼子群里。日军猝不及防,被打得抱头鼠窜,死伤不少。

大炮连续发射了10来分钟,给日军步兵给予了不小杀伤,但由于大炮是掷射炮种,弹道并不像战防炮一样是平伸的,不能全歼鬼子的战车。最终,日军战车被击毁3辆,其余5辆吓得掉头逃跑,不敢再出战。

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日军装甲车

第3天,鬼子增调大炮15、6门,骑兵一队,疯狂向炮兵营阵地发起报复进攻。鬼子的大炮全部架设在山下,对准炮兵营轰击。日军骑兵在炮击结束后,分成两队包抄过来。

鬼子炮火虽猛,但由于炮兵营所在的地形前后都是断崖绝壁,不管敌军大炮射程是近是远都会落入深沟之中。由于日军观测不到弹着点,无法修正标尺。所以日军在一轮又一轮的齐射之后,并没有对炮兵营造成伤害。

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日军大炮

鬼子炮兵没有杀伤力,冲上来的骑兵便成为了活靶子。12门山炮对准鬼子骑兵发射,炮弹落处,炸得山石乱崩,日军丢下30多具人马尸体后,狼奔豸突一般逃下山去。

赵营长见鬼子炮弹无法落入阵地,于是心生一计,在前方不远处设置了一个假阵地,挖了3个避弹洞,并且派出3个机制的士兵带着手榴弹和电话躲在避弹洞里。

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血战

当3个士兵听到赵营长从电话里传来的命令时,他们就往断崖绝壁的上空丢出一颗手榴弹。日军看到手榴弹爆炸,以为炮兵营阵地就在手榴弹爆炸处,于是集中炮火往爆炸的地方轰击。鬼子炮弹一发接着一发落入断崖绝壁之中,消耗了大量炮弹。

就在日军发炮轰击假阵地时,赵营长迅速记录下了日军炮兵的位置,下令调整射击方向和角度,要求炮兵不要节约炮兵,尽最大力量歼灭该敌。

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坦克

顷刻间,12门大炮喷发出怒火,炮弹如下雨般准确落入鬼子的阵地。炮击整整持续了40来分钟,日军阵地上硝烟弥漫,马嘶人叫,死伤惨重。

炮击停止后,赵营长带着2个步兵连冲下山去,准备消灭残存的鬼子。当他们冲到鬼子阵地时,发现整个日军阵地已经被炸得狼藉一片,鬼子尸体、马匹尸体和炮弹散落一地,来不及拖走的大炮被炸倒在一边。

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炮战

最让赵营长赶到惊讶的是,日军一门105毫米榴弹炮的炮管被炸断,剩下没炸完的炮弹碎片粘在了炮管上。榴弹炮旁边倒下了2个鬼子炮兵,全部被炮弹震死。

很显然,这是博福斯山炮的炮弹落入了榴弹炮管之中,炸断了炮管,日军炮兵也被随后射来的炮弹击中炸死。

对于炮兵老将赵纪三来说,这还是平生第一次所见。他将此事详细记录在了日记之中,并将此炮拉回师部进行展览。

在此战中,他将一发炮弹打入日军炮管, 并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

杀敌

此战,日军被击毁装甲战车3辆,击毙骑兵120多人,大炮被炸毁6门、炸死步、炮兵200来人。而炮兵营仅有1名诱敌射击的士兵,被日军炮弹打在岩壁上落下的石头砸伤。此战创造了1比300的战损比,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