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入关后下了什么谕旨 让明朝宗室争先恐后送死

1644年3月17日,以崇祯帝自缢于皇宫后煤山上一棵歪脖树上为标志,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结束。

1644年10月1日,以顺治帝迁都北京为标志,清朝由关外一个地方政权转化为一个统治全国的中央王朝。

明朝灭亡后,还有为数众多的宗室子弟散落于各地。如何对待他们呢?这成为刚刚入主中原的清廷统治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清廷入关后下了什么谕旨 让明朝宗室争先恐后送死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如家常便饭。如何对待前朝宗室呢?

我们以唐朝为例。

618年,李渊在长安创建了唐朝。唐朝建立时,隋炀帝杨广已经在江都被叛军杀死。他的子女及其孙辈,除了长子杨昭过早病死外,要么在江都一同被叛军所杀,要么死于兵荒马乱之中。只有长孙杨侑活到了唐朝建立。

杨侑曾经被李渊拥立为帝。后来,李渊称帝后,将杨侑降封为酅国公,让他闲居于长安。两年后,杨侑因病去世。杨侑没有留下子嗣,因此李渊以其族子杨行基袭封酅国公的爵位。后来,杨行基死了,酅国公的爵位依然承袭给世子杨棻。

隋炀帝死后留下萧皇后。萧皇后在隋朝灭亡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来,义成公主将她迎接到东突厥。当唐太宗李世民灭掉东突厥后,将萧皇后迎接回中原。萧皇后受到了李世民的优厚礼遇。17年后,萧皇后以81岁高龄去世。

由此可见,唐朝对待隋朝宗室还是比较宽怀的。

清廷入关后下了什么谕旨 让明朝宗室争先恐后送死

清军入关后,为了安抚民心,尽快收拾残局,清廷发布了一道谕旨:“本朝江山取自流寇,非取于明,且为明报君父之仇,自古取天下之正,未有如此者!”

什么意思呢?清廷统治者表示,我们的江山,是从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手中取得的,不是来自于明朝。我们从“流寇”手中取得江山,还是在为明朝报仇。自古以来获取天下的方式,没有如此正派的!

你看,说得多正义凛然!在这一番话前,不少明朝宗室被迷惑了。他们开始真诚地相信,清廷统治者是明朝的好朋友,打进关内来,是为明朝报仇的。

紧接着,顺治帝在《登极诏》中又公开宣示:“前朝宗室首倡投诚、先来投顺、赴京朝见者,仍给禄养,以昭朝廷兴继之意。”

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明朝宗室主动投顺清廷,仍然给予禄养,好吃好喝地供养着。

当时,明朝宗室在各地躲避战乱。曾经养尊处优的他们,过着饥寒交加的日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面对清廷抛来的“媚眼”,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动心呢?

10年后的1665年,康熙帝又颁发谕旨,称:“如朱明宗族改易姓名隐藏逃避者,俱令回籍,各安生理,勿仍前疑惧。”

这时候,散落于各地的明朝宗室已经寥寥无几了,但清廷仍然抱做打“漏网之鱼”的想法,发出这样的谕旨。

清廷入关后下了什么谕旨 让明朝宗室争先恐后送死

那么,清廷统治者真的对明朝宗室宽怀相待,“仍给禄养”“各安生理”吗?残酷的事实证明,清廷在撒谎。事实上,清廷对明朝宗室之刻薄,远超此前的任何朝代。

崇祯帝自缢前,杀掉和逼死了周皇后、袁贵妃,刺死了仅6岁的昭仁公主,砍伤了15岁的长平公主。此外,还留下三个皇子,即皇太子朱慈烺、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和皇四子永王朱慈焕。他们在北京城破后全部落在李自成手中。

李自成并没有杀掉崇祯皇帝的三个皇子,而是带着他们去征讨吴三桂。

可是,连“流寇”李自成都没舍得杀戮的这三个皇子,最终全部被清廷杀掉。特别是朱慈焕,他被清廷发现时已经75岁了,可他还是被康熙帝处以凌迟之刑,所有子孙全部被判斩立决,斩草除根。

那些听信清廷的谕旨,纷纷向清廷投降的明朝宗室,则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清廷入关后下了什么谕旨 让明朝宗室争先恐后送死

1646年,清廷以“私匿印信”为借口,杀掉鲁王、荆王、衡王世子等11人;1648年,又杀掉周王、晋王、德王、潞王等人。

历史学者白新良、赵秉忠在其著作《清兵入关与明朝宗室》中,统计了清朝入关以来,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短短五年间,清朝杀戮的明朝皇室,郡王以上有名有姓者就有50多人。对于他们的家室,清朝采取的办法是全部诛杀。因此,短短5年内清廷杀掉了1万余明朝皇室。

只有极少数明朝宗室,在明朝灭亡后隐姓埋名,躲进杳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倒还躲过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