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藍幼兒園案被公訴:在這紛擾的世界,讓我們相信法律相信法治!

當家長將孩子送進名為“紅黃藍”的幼兒園時,他們本希望能為童年繪出更多樣的色彩,卻沒有料到會遭遇泛著寒光的縫衣針。

紅黃藍幼兒園案被公訴:在這紛擾的世界,讓我們相信法律相信法治!

5月2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新聞發佈會。發佈會披露,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案已提起公訴。

這一刻,半年前憤怒的紅、焦慮的黃與憂鬱的藍彷彿又在眼前。但時過境遷,回首整起事件,也許最大的憤怒、焦慮與憂鬱,是我們不知道有什麼值得託付信任。

“兩起”紅黃藍事件

在不同的透鏡下,我們可以看到兩起大相徑庭的紅黃藍事件。

紅黃藍幼兒園案被公訴:在這紛擾的世界,讓我們相信法律相信法治!

事情起於2017年11月22日。當天北京警方接到部分家長報案,指紅黃藍幼兒園存在“虐童行為”。在警方調查後發佈的情況通報中,整起事件是由於該園教師劉某某因兒童不按時睡覺,採取用縫衣針扎的方式進行“管教”引發的。

此時,家長與社會的驚詫與憤怒可以理解。就在報案當天,紅黃藍還被某網站評為“2017年度影響力教育集團”。原本以為努力打拼之後,將孩子交給“知名教育品牌”就可稍稍放下的心,在紅黃藍形象轟然倒塌之時感受到了背叛。更重要的是,痛定思痛我們如何補救?紅黃藍之後,我們還能又還敢相信誰?

但是也必須說明的是,如果紅黃藍事件僅只於此,那麼它不過是一起幼教領域的醜聞,沉痛卻還不至於令人茫然。可在部分互聯網與自媒體的輿論場中,紅黃藍事件不過是一個缺口,透出彷彿籠罩整個社會的幽深之暗。

由於其複雜,我們無法還原那個更為聳人聽聞的紅黃藍。即使能,我們也不願如此。每一點莫須有的猜疑、捏造與添油加醋,都是對涉案兒童的傷害。在此,只重現幾個關鍵詞:喂藥,脫衣,威脅,性侵。整起事件交織著權力與交易的味道,讓輿論不只為子女教育而煩惱。一條條小道消息在我們耳邊低語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世界就是這麼讓人毛骨悚然;曾相信的一切,都不值得信任。

紅黃藍幼兒園案被公訴:在這紛擾的世界,讓我們相信法律相信法治!

信任的最大敵人不是背叛,而是謊言。

我們能相信誰?

媒體的發展讓我們以無與倫比的速度體驗著變化的世界,但有時,我們的理性思維跟不上這變化,自然而然的情緒反彈是唯一的回應。

矛盾總有雙方。在過去,消息的傳播要經過電纜、經過印刷、經過口耳相傳。無可避免的時間間隔既給了我們思考的時間,又給了另一方回應的餘地。但現在,一方當事人彷彿就在身邊述說,我們也立即報以同情的義憤。而當另一方在輿論的怒目而視下戰戰兢兢說出自己的理由,我們常常發現他們應當被給予同樣的理解。我們越來越熟悉反轉,以及反轉的反轉,這也難怪。

更要命的是,矛盾的雙方並不是唯一的利益相關方,總有人出於無心或有意給自己“加戲”。他們有的為了一些流量帶來的“江湖地位”而無底線煽情,就著人血饅頭大快朵頤;有的慣於在人們的焦慮上做文章,藉助譁眾取寵收買人心;有的則為了“賣人設”、蹭熱度,不憚以最大的惡意肆意點評。輕信就這樣摧毀了對社會、對生活的信任。

但是,我們也不能總是猜忌。我們可以不相信網絡上的流言,它沒有可靠來源;我們可以不相信媒體的報道,它可能充滿偏見;我們甚至可以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它見證了太多反轉。可我們總要找一個支點,不是為了撬動地球,而是為了安放生活。它會成為眾聲喧譁之中一錘定音的定海神針。這樣一種力量,值得我們託付信任。

唯法律與法治值得託付信任

生在這個時代的幸運,是我們可以輕鬆找到這個支點。它是法律與法治。

法律值得我們信任。在一個利益日益複雜多元、對於個人來說則越來越顯得陌生的社會,唯有法律不會讓我們失望。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法律永遠是人民利益的凝結體,代表著各社會群體的最大公約數。如果某一起事件讓我們意識到人與人能有多麼不同,那麼法律永遠給我們以安慰:我們在更廣的層面上,仍然如此相近。

在一個富有活力的社會,法律為它的成員劃定唯一的底線。這社會再令人驚奇,卻共享著一套共同的法律。有了法律,我們判斷是非就有標準:有些是事實,其他的則是臆測與推斷。

法治值得我們信任。所謂法治,首先是司法機關以法律為準繩。在辦理案件、化解糾紛時,司法機關能不能頂住壓力、唯法是從?這不僅是對受害者保護,也是對涉嫌施害者的公正。面對罪惡,我們是究竟是訴諸法律,還是訴諸“言語暴力”等其他途徑,是考驗這個社會成熟、理性的試金石。相信司法機關,是相信法律、相信法治的第一步。

相信中國司法,定能“不負江山不負卿”。

法治的另一重意思,是社會成員也要給法律以尊重。遇到了困難,利用法律提供的途徑尋求救濟,是屬於每位公民的法治思維。如果我們認為法治值得信仰、值得追尋,那麼即使是別人首先背離了法治,我們也應當依法維權。對法律的維護,絕不會獲益於對法律的違反。

紅黃藍事件經歷了光怪陸離與依法處置,如今早已進入司法程序的正軌。但它的真正啟示,是要問一問事件的每位參與者、圍觀人:“相信法律,相信法治”,這八字可在心中?

對法律、法治深入骨髓的信任,才是留給孩子的最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