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人不能回憶,一回憶就感覺時間太快了,就感覺自己老了。

1976年生人的我,還依稀記著當年生產隊的鐘聲;還依稀記得父親的供銷社代銷點,那裡有我最愛吃的糖果;還依稀記得坐著馬車到公社交公糧......,一下子想起了很多,零散、凌亂,卻又深刻。今天先講講自己經歷的通訊工具的演變。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書信——帶我去戰爭前線

1987年,12歲的我寫了生平第一封信,不是給親人,而是給最可愛的人——老山前線的英雄們。那時候學校號召同學們都給英雄們寫封信,那一年我上三年級,憑著對收音機裡新聞的理解,我就用稚嫩的語言寫下了自己的第一封信。不記得過了多長時間,老師說前線來信了,而且收信人是我的名字。那是我收到的第一封信,激動地臉紅了很久。現在我還記得那封信是附近村子的一位戰士在前線寫的,在貓耳洞裡寫的。這封信不知道是老師收起來了,還是自己丟了,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那位戰士後來不知道怎麼樣了,現在很想他,也想看看自己當年為他寫的信。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1996年,我離家千里到南方上大學。剛開始的兩年,家裡還沒有通電話。只能寫信要錢,當然,也會寫上“見字如面”的套話,我的生活費都是這麼要來的。後來的兩年,家裡花兩千巨資通了電話,就不再給家裡寫信了。和同學們倒是偶爾寫信聯繫,說說近況。因為愛好寫詩,所以在其他城市的大學裡有幾個筆友,經常寫信聊聊文學或者情懷。

關於書信,還有一段特殊的經歷。那時候很少兼職的同學不多,因為可以兼職的工作不多。貧窮的我為了找個兼職的工作,只好找中介,花了一百塊錢信息費,找到了一個抄信封的工作,寫一個信封幾釐錢。我發動全宿舍的人幫我抄,最後都抄煩了,自己也抄煩了。後來看新聞說,一種騙子公司到處寄信,騙取致富技術費,這樣的騙子公司在江城很多。現在看來就相當於短信詐騙。我果斷停止了這份兼職,報酬當然也沒要到,一百塊中介費打了水漂。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電話——影響我一生

1998年以前,家裡還沒有裝電話,所以總是羨慕家裡有電話的同學,宿管大爺大媽站在樓下喊誰誰誰電話,心裡也盼著喊自己的名字。能夠聽到遠方親人的聲音,有的時候看到女同學邊拿著電話哭著說想家,也非常羨慕。後來寢室裡裝了201電話,就常看到有女朋友的同學抱著電話不放的橋段了。自己也買了電話卡,和遠方的同學通通話。偶爾筆友來電話,寢室裡一片起鬨聲。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1998年,家裡裝了電話,都是我主動打回家,因為電話費貴,父母捨不得。我也是在沒錢的時候才打回去,說幾句就趕緊掛,我也捨不得。

寢室裡的電話供不應求,所以校園內小賣部的電話也供不應求,很多都是異地戀的原因吧。

有了電話,做什麼都方便多了。2000年,畢業季。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在簡歷上留下寢室電話和家裡的電話,然後在人才交流會上遞上有電話號碼的簡歷,然後,焦急的等待著有電話通知自己去複試或者去面試。結果同學們都去複試或面試了,而我還在看著電話發呆。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實在熬不住了,就坐火車回家了,打算回老家找個工作算了,其實我知道,這是最沒出息的做法。同學們都沒有回老家發展的打算,都想去大城市闖蕩和發展。在與家裡人商量無果的時候,事情有了轉機。簡歷上的家庭電話幫了大忙,一家全國知名的中學打來了電話,通知我面試。就這樣,我就擁有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我的人生經歷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影響至今的旅程。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尋呼機——一瞬即逝的奢華

尋呼機,那時候叫BP機。其實我一直為沒有尋呼機而遺憾,那時候臨近畢業,有些同學都買了尋呼機。條件一般的買了數字的,再奢侈一點的就買了漢顯。尋呼機的聲音有點像蛐蛐叫,對於我這耳朵有點弱聽的人來說,聽起來很困難。但我還是很羨慕他們。滴滴滴,一看到有數字顯示,就趕緊找電話。有的是漢顯,簡單的幾個字凸顯他們的高貴,唉,可望不可及的高貴。

不過,這種高貴僅維持了一年,鐵通的尋呼機就很快消失了,我的羨慕也消失了。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大哥大——難以想象的土豪

對於大哥大最深的印象不是在香港電影上,而是在火車上。有一次坐火車,有一個老闆一直在擺弄他的磚頭似的大哥大,從湖北到河南,直到鄭州,終於大哥大響了,那聲音就像一聲炸雷,“喂,張總啊,啊。。。。貨今天到不了了啊,你加快進度啊......啊......啊.....”,整個車廂的人都在看著他,有羨慕,有嫉妒,有反感,有無動於衷。可他依舊手舞足蹈,那嗓音像黃家駒一樣喊得嘶啞了。

因為平時接觸不到土豪老闆們,所以,見大哥大的機會並不多。印象最深的一個橋段,是一位老闆拿那大傢伙砸核桃吃,看來,這傢伙的質量還是槓槓的。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小靈通——手機的雛形

工作了一年,找到了女朋友。女朋友有一部小靈通,U斯達康,780塊錢一部,頂上我兩個月工資了。那正是熱戀的時候,所以,一道晚上就非常想擁有一部小靈通,隨時隨地能夠跟她聊天通話。直到半年以後,終於攢了點錢,買了1480塊錢一部的那種,向下翻蓋的。於是,每天晚上用小靈通和女朋友聊天是最爽的事情,一聊就是半宿,雖然我們天天見面,兩個人的工作單位只一牆之隔,小靈通為我的愛情和婚姻立了大功。

我對擁有的第一部現代化設備很愛護,也是因為沒錢的緣故。有一次,一不小心小靈通掉進了廁所裡,趕緊下手撈起,用紙擦了又擦,還好,還能用,現在想想那味道,呵呵呵。

小靈通雖然最後被手機替換了,可是它的號碼到現在仍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手機——人生轉折的見證者

在學校工作了五年,我就離開了學校,選擇了激情的歲月,到北京闖蕩。去北京之前,買下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機,摩托羅拉翻蓋手機。這部手機見證了我在北京的創業生涯,也見證了我灰溜溜的逃離北京,在不同城市裡闖蕩。後來,又買了國產中興手機。中興手機是兒子出生的見證者,手機裡存儲著兒子稚嫩的歌聲,可惜那時候手機還沒有照相功能。

我的手機從來不關機,從來不離身,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我們都離不開它了。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網絡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的創業經歷也與網絡有關。可是,我總是在追趕它,卻從沒有超越它。

回憶改革開放40年——一位70後大叔的通訊史!

這就是我的通訊史,一個普通人的通訊史,見證了科技的神奇和進步,通訊也在不斷改變著我的生活。以前是,以後也是。

很感謝自己這些年,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周圍的變化,自己的變化。感謝改革開放,真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