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負面新聞頻出,新佈局成績平平,美團上市之年堪憂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新的職業也應運而生,如在北上廣街頭巷尾隨時都可以看到騎著電動車送餐的外賣小哥。送餐平臺的遍地開花為在一線城市謀生存的人帶來了充沛的工作機會,但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外賣似乎也不像以前那麼好乾了。一是由於人手多、季節性等原因,整體的工作量會出現階段性下降,工資也會隨之降低。二是因為外賣員是一個掙辛苦錢的工作,努力一點,多上一點班,錢就可以多掙一些,而且也簡單易學,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因此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就目前的外賣市場而言,在經歷了初期的火拼之後,現已呈現為兩家獨大的格局,餓了麼和美團以較大優勢佔據了這一市場。因此,當外賣員要麼去美團,要麼去餓了麼,而據市場調查來看,去美團外賣就業的人相對較多。但是,與高就業成明顯反差的是,從美團離職的外賣員也相當多。如果說美團外賣為一部分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那又什麼原因造成美團的外賣人員流動性如此高呢?

如果觀察近兩年有關外賣的新聞,會發現美團外賣新聞頻出。僅是剛過去的3月就爆出,有23名美團送餐員由於拒絕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對其更換勞務派遣公司的要求而被收回工作用品,並停止APP上的派單。被停工後,23位美團送餐員均收到各自公司的曠工通知書,要求自動離職。據悉,這23名員工的勞動合同均未到期,4月初,北京市西城區仲裁委員會也正式受理此案件。

無獨有偶,去年3月,美團也曾被爆出類似新聞,美團騎手工作數月沒簽合同,有員工因為不滿公司制度離開,但沒拿到工資;而美團卻稱沒付工資是因為員工停工,破壞公物,事發後才和所有員工簽訂合同。

諸如此類與騎手因勞務合同而產生糾紛的新聞頻頻被曝,從未消停。但美團似乎一直在這方面有所改進,直到兩起更大的社會性新聞的發生才讓外賣這一新新職業真正進入公眾視線。2017年9月,一段“外賣小哥顛勺”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一位外賣送餐員嫌出餐速度慢親自上陣炒菜。視頻顯示,該送餐員身穿美團外賣制服,帶著美團騎手小黃帽,進入後廚與餐廳廚師一起炒菜。對此,美團也僅僅只是回應,稱根據美團外賣配送員行為規範,外賣配送員不能進入後廚,但並未就該問題對相關制度進行訂正。

關於美團的送餐機制,一位曾在美團做過外賣配送的送餐員表示,在美團的不合理送餐機制驅動下,騎手送餐時不得不趕時間:由於從接單起,美團就把時間定死,為了在指定的時間送達,騎手們普遍不得不違反交通規則,不得不超速,闖紅燈等,這也是這一行業事故頻發的原因。另一位送餐員則提到,由於美團後期加強了送達時間的考核,訂單沒法在規定時間內送達,該單就沒有報酬。此外,送餐員得到差評還會被除以罰款。由於送餐途中難免會碰到很多意外的情況,如商家改地方定位沒及時更新,以及送餐地點地形複雜等因素,這就造成了本身可以在限定時間送達的餐食卻超時了。2016年,就有新聞報道,一位美團騎手就曾因顧客誤給兩差評,而遭公司要扣500元的新聞。

在眾多有關外賣配送的新聞中,真正對這一行業具有轟動性的新聞莫過於2017年發生的,網友爆出的一名美團騎手在送餐途中打開客人飯菜,吃了兩口又吐在裡面,隨後若無其事正常配送的視頻。這一新聞的爆出隨即引發了外界對美團對外賣配送監管的質疑,儘管美團隨後作出了官方解釋,但並未能平息這一事件所激起的風暴。由此,也引發了民眾對事關食品安全和配送衛生等重大民生問題的關注,關於外賣行業相關職業道德的討論也由此展開。

與美團在外賣業務負面新聞不斷相同的是公司內部新聞。據悉,網上曾爆出一大堆美團高管流失,骨幹離職的問題。外界不斷質疑該公司任人唯親的風氣。無論知乎還是無秘,處處充斥著離職員工的怨言。而一份內部流傳出來的美團勢力圖,更讓投資人瞠目。

近兩年來,有關美團的業務發展無疑是互聯網圈的熱議話題。其熱度不減的一大原因還在於美團不斷擴張的業務:從2017年2月,宣佈在南京上線打車業務,到7月、9月,美團分別上線了摩拜單車入口以及試點分時租賃。同年7月,美團還開出了類盒馬鮮生模式的掌魚生鮮。進入2018年,為了上市,美團更是開啟了霸屏模式,先是在上海用高補貼挑起網約車之戰,然後在大股東的幫助下徹底收購了摩拜單車。由此種種,要想不引發廣發熱議和質疑也很難。

然而,在眾多拓展開來的新佈局領域,美團似乎並沒有獲得更多斬獲,且其核心業務也面臨危機,餐飲被口碑反超,外賣業務與餓了麼不分伯仲,後者被阿里全資收購後很快成為新零售本地生活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近,更有業內人士爆料稱,原計劃今年年內在香港IPO的美團點評,或受資金壓力攀升影響,推遲其上市時間。同時,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團點評正考慮啟動新一輪30億美元的私募融資,估值約300-400億美元。而就在此前,有媒體報道,美團正在討論最早於今年年內在中國香港IPO,預計市值為600億至800億美元。如此來看,在2018年剛剛開頭的一個季度裡,美團的估值幾乎下降了一半,這也讓人不得不感嘆。

2018年無疑是美團關鍵的上市之年,面對內外夾擊的重重困局,如何破局想必已成為擺在美團面前的一道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