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坐不住,有什麼解決辦法?

孩子總是坐不住,有什麼解決辦法?

安坐、回合、執行力

安坐:利用鬧鐘的條件反射,讓孩子習慣安坐。

回合:統一稱呼,強調每個回合的結束。

執行力:訓練開始前,家長要做好堅定執行的心理準備。

《李老西的家庭干預指南 - 進階版》第一週

孩子總是坐不住,有什麼解決辦法?

李老西解答家長們實操中的困惑——

一、家庭干預要點之安坐

星媽:

安坐時間從一分鐘到兩分鐘,再到十分鐘。在延長安坐時間的過程中是乾坐著什麼也不做,還是等安坐到指定時間就可以開始課題了?

回答:首先要觀察孩子的情緒是不是已經平穩了。兩分鐘之後開始還是五分鐘之後開始,需要等看得出孩子已經放棄那種想要跑出去想法的時候。

就是有點無奈了,好像出不出去無所謂了,做不做也無所謂了,這個時候就開始。

當不需要你伸手去輔助他或控制他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試試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說拍拍手,看看他聽不聽指令。

兒童在安坐過程中需要進行課題,還是坐著幹什麼都可以?


李老西:

我個人建議,安坐之後的第一個課題,最好是做指令,就是讓他動,安座本身是靜。所以,你既要讓他能夠靜下來,也能夠讓他動起來,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動,比如說拍拍手

這個時候一般安坐久了肯定是不想理你,會有點不高興了,他肯定會坐在那裡不要動了,這個時候,拉著他的手拍兩下,拍拍手,拍拍頭

就是安坐之後聽指令,當指令也聽了的時候,再做其它的課題就可以了。


孩子總是坐不住,有什麼解決辦法?

星媽:

孩子安坐可以,就是愛趴桌子怎麼辦?

李老西:

建議看一看安坐那個視頻,桌子是放在側面的,不可能讓他趴上去。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趴桌子,你把桌子整個的推開,讓他的手夠不到桌子,也不能夠碰到你。

仔細看一看第一季姿勢的那一章,就是坐姿是怎麼樣子的,然後再看安坐,就不可能讓他趴到桌子上,桌子直接推開,沒有桌子。

孩子總是坐不住,有什麼解決辦法?

星媽:

孩子可以聽指令安坐下來,但是即使沒有什麼干擾物,眼睛老漂浮在不是教他的教具上,問他就開始亂說,讓他看教具才能答對。

如何有效保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具上而不是其他地方,比如人身上呢?

李老西:

不用去管孩子注意力的問題。學會了注意力才好,而不是注意力好才可以學會。所以不應該在孩子注意力不好的時候做表達類課題。

打個比方拿一張卡片,問他這是什麼,孩子說西瓜,這就是一個不合適的課題,而應該做理解類的課題。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好,應該多做拍、指、拿、放之類的課題,比如西瓜跟蘋果放一起,給我西瓜,讓孩子去拿,而不是拿起來問他。注意力不好,不要做表達類課題。

孩子總是坐不住,有什麼解決辦法?

二、家庭干預要點之回合

星媽:

強化正確結果的語言比如:“你真棒,好厲害,你又做對了,你怎麼這麼能幹”...這樣的語言最好不用?還是說,“對了”是最簡潔,最佳的。

李老西:

對”,是最簡潔,最直接的。最好跟我視頻裡保持一致,在每一個回合都用“對了”這個最簡潔的表達方式。

因為孩子看信息的話,他會優先看到你的表情,其次才會聽到你的聲音,你說對了。

你的表情是恆定的,你的表情越衡定,孩子越能夠知道這是一致的意思,如果你說對了,第二回合又說對了,你真。他很可能會誤以為這是兩個意思,不便於他進行重複之後的內容。

因為很多的課題都是用回合制的,而回合之間是越直接、越短、越快,效果就越好,所以說

“對了”


星媽:

每個回合對了都給強化物嗎?一個課題做多少個回合比較好?

李老西:

不存在回合多少的問題,可以中間歇。因為我們每週每個課題的目的是為了完全做會課題,也就是連續做對十次左右,無論怎麼變換方式方法,連續做對,這個課題就可以停了,可以教下一個課題了。

如果這個課題教了之後不會,10次之內不會,我們可以做20次左右,然後停頓一下,休息一分鐘左右,然後再20回合,休息一兩分鐘一直做到孩子會,然後跳轉到下一個課題為止。

孩子總是坐不住,有什麼解決辦法?

三、家庭干預要點之執行力

星媽:

我擔心強迫了孩子,以後她再看到桌面教學就更加排斥,也擔心親子關係受到影響。

我現在教她都是趁她吃東西時,拿出卡片或書讓她學的,就是怕她有逆反心理。這樣對嗎?

李老西:

不能說這樣是不對的,而是說這樣效率非常低下,趁她高興或者是在吃東西玩的時候教效率很低。

因為之後很多的課題都是遠遠高於她的接受範圍,就是說如果做一個很簡單的內容或者說她熟悉的內容的話,她會很高興,但是如果這個東西稍微有點難,突破了她的舒適圈的話,她就一定不高興,她一定會排斥。

所以我個人建議該逼迫就要逼迫一下。

另外關於親子關係的問題,你回頭去仔細看一看第一季裡面的桌椅,或者說是環境,如果逼她都是在一個範圍之內,逼她的話,會讓孩子覺得是環境在逼迫你,而不是而不是媽媽對她的要求變寬了。

是鬧鐘在要求媽媽,環境在要求媽媽,媽媽再過來逼她這樣的關係。

所以說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接受到一點點的壓力,或者說是影響你所謂的關係的話,我個人建議你就用你自己對的方式來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