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独创1个成语,从此之后人们不再避讳说死,老年人常放嘴边

华夏文明传承五千年,而这些文明中有一部分是需要被剔除的糟粕,比如——迷信。国人相信鬼神之说,特别害怕谈及死亡。可是三国时的一个枭雄,独创了一个成语,此后人们开始经常把它挂在嘴边。这个人是谁呢?他发明的成语又是什么呢?

曹操独创1个成语,从此之后人们不再避讳说死,老年人常放嘴边

说起这个人,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他就是汉末时代最大的赢家——曹操。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除此,他还是一位文学家,由其父子三人引领的“建安文学”,影响了中国文坛一千多年。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他的一篇文学作品——《军谯令》。公元202年,曹操打败袁绍、刘备后,返回故乡谯县,看到当初跟自己一起出来闯荡的将士和乡亲,死的死,伤的伤,深有感触,便下达了一则抚恤阵亡将士家属的军令。

曹操独创1个成语,从此之后人们不再避讳说死,老年人常放嘴边

原文如下:“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列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哉!”

后世有人读完曹操的这段话,从曹操的话中,总结出了一句成语,那就是“百年之后”。 这个成语其实也是对“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但是,有了这个词之后,人们便不再避讳说死亡,就连老年人也经常坦然的把这个词挂在嘴边。

曹操独创1个成语,从此之后人们不再避讳说死,老年人常放嘴边

死亡本是一件很伤感的事情,但曹操用“百年之后”来形容它,就显得感情真挚,意蕴深沉,听起来也比较优美。难怪有了这个成语后,人们都可以坦然的说起死亡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