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嘴裡含7粒米?

qzuser222342397

三國裡面的諸葛亮可以說是神機妙算,機智過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赤壁之戰之前借得東風把曹操百萬大軍燒的所剩無幾,後來霸佔荊州又是活活的把周公瑾給氣死了,在劉備死後諸葛亮舉兵北伐,多次無功而返。

最後上方谷一戰未能把司馬懿燒死,但是諸葛亮卻撐不住了,而後就有了嘴中含著7粒米,做成的木像把司馬懿嚇走的故事。

那麼諸葛亮為何偏偏要含著7粒米呢?有兩個疑問的地方就是為什麼要含著米,不是含著別的東西,那麼為什麼是含著7粒,不是8粒或者6粒?

其實這是諸葛亮的計謀,也就是這7粒米起了作用,生前諸葛亮叫人在他離去後就整一個大龕,把諸葛亮的屍體坐於其中,口中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這樣將星就不會墜落。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古代有一種口中含米就證明還活著的說法。所以才會使得將星似落非落的感覺。

之所以這樣就是為了防止司馬懿的追殺,諸葛亮知道,他終究是拖不過司馬懿的,所以就在準備後事,防止蜀國十幾萬的大軍被一舉殲滅。司馬懿也是個聰明人,而且通曉地理天文,他在在晚上看天象時就發現將星搖搖欲墜,似落非落的感覺,於是就派人去打探蜀軍的情況,但是發現蜀軍和正常一樣。

但是打探消息的人確實說諸葛亮已經死了,於是司馬懿就舉兵出發準備一舉殲滅諸葛亮,但是誰知道在蜀軍撤退時有人斷後,並且把諸葛亮事先安排做好的木雕像推出來嚇司馬懿,司馬懿嚇得趕快往回跑,以為他夜觀天象看到將星搖搖欲墜是諸葛亮故意搞出來騙司馬懿出來應戰的,還以為諸葛亮沒有走,在這裡伏擊他。其實經過諸葛亮的精心安排,蜀軍幾乎都安全的撤離了。

那麼為什麼要含著7粒米呢?其實我們現在的7月都是鬼節,也叫7月半,也估計是這樣對於那個將星更加靈驗吧。此外,現在死了人還要做頭七,據說鬼魂還會回來,要給他們準備食物什麼的。所以7在諸葛亮那個時代也是一種象徵性的數字。

最後回到軍營的司馬懿還問自己的部下,我的頭顱還在嗎?等他清醒過來的時候,打探的人說諸葛亮確實是死了,於是司馬懿就羞愧的躺在床榻上說這是一大羞恥啊!多麼大的羞恥啊!

感謝!歡迎留言討論!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諸葛亮死後口中含七粒米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情節,蘊含的是中國古代道家的一些玄妙原理。我先講小說情節,再講裡面的道理。


第一,小說裡的情節:

《三國演義》第114回,諸葛亮禳星作法,希望延壽失敗。自知陽壽已盡,死前囑咐楊義:“我死後不得大張旗鼓地馬上發喪,你們作一個大龕,讓我的屍體坐於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如此則將星不墜。我的陰魂自起鎮之。”

第二,諸葛亮死後嘴裡含7粒米,有道家的玄機在裡面。

有人講死者口中含東西,是為了讓死者在地府不會財物缺乏,這個在民間的確是至今流傳的說法,很多老人死後嘴裡還會有所謂的“含口錢”。如果認真的追溯,這個在《周禮》裡面就有記載,所謂“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

至於為什麼一定是“七粒”而不是六粒或者八粒,這個和道家關於數術的玄機有關。《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有時候是個儒生,有時候反而更像道士,什麼八卦陣啊,借東風啊,能掐會算啊,神神道道的感覺,魯迅就說諸葛多智近妖。而在禳星做法的時候,諸葛亮的打扮完全就是一個道士,披頭散髮,手持寶劍,口唸咒語,明顯是道士的做派。而口含七米也是和道家法術有關,小說裡面諸葛亮自己解釋:“如此則將星不墜,吾陰魂自起鎮之”。而“七”在道家思想中有著神奇的作用,七是天罡之數,人有七竅,色有七彩,音有七階,人體身體的節律為七天一變。秉承道家思想的中醫裡面,也有“七日來複”的理論。著名的張仲景《傷寒論》裡面,也談到比較輕的傷寒,七天就會自愈,因為行經盡也。現代醫學也認為普通感冒一週自愈。

因此可以肯定,諸葛亮死後口含七粒米,是利用道家的法術,讓自己死後,象徵自己生命的天上的將星暫時不墜落,迷惑老奸巨猾的司馬懿,為蜀軍安全撤退贏得時間。

換句話說,諸葛亮臨死,還擺了司馬懿一道。


鐵錘歷史

謝相邀。諸葛亮死後嘴裡放棄7粒米或許是出於死前為蜀漢盡最後一份力,又或許是出於一種禮儀。


一、諸葛亮口含七粒米源於三國演義“諸葛亮死於五丈原”那回。原話是:我死後不得大張旗鼓地馬上發喪,你們作一個大龕,讓我的屍體坐於其中,口中給我含米七粒,腳下點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如此則將星未落,我的陰魂自起鎮之。

諸葛亮是個奇才,懂天文異術。而從以上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死後含七粒米是為了讓自己的將星不落,魂魄不散。

因為古代為政者大多懂天文,司馬懿也肯定是懂的。諸葛亮死前擔心被司馬懿看到自己的將星隕落,才這樣做的。這樣做的話,將星不落,自己的死訊也就不會被司馬懿所知,這樣可以讓軍隊安穩撤退。


諸葛亮死前是不是真含了七粒米我不知道,即使含了我想也不會是這個原因,我更相信另一種說法。

若真有口含七粒米,我覺得這應該是一種禮儀。《後漢書.禮儀志》記載:“登遐,飯含珠玉如禮”

死後嘴裡含東西是古代喪禮之一,喪者可以含飯或者是珠寶、玉器。喪者含什麼應該是因家庭實際情況、地位而定,慈禧這種女性統治者不就含的夜明珠麼。而諸葛亮含米(也就是飯)應該是諸葛亮本身節儉的體現。死後含飯大致提現了諸葛亮下葬的理念:要有基本禮儀禮儀,但一切要從儉。


三、至於為什麼是7粒米,我想若真有死後含飯這件事,應該沒人會去點多少粒。我的猜想是7粒米是羅貫中為配合七星燈續命,或是七的喪葬含義而特意這麼寫的,畢竟鬼節頭七、七月半都帶七,這樣做無非是加點神秘感,讓讀者產生遐想罷了!


友人帳下夏目君

為什麼諸葛亮死後嘴裡要含著7粒米,民間至今都還存在爭議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6479916154332302738,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81b90013118f921114ca\

於曉西

諸葛亮死後嘴裡含7粒米,有什麼玄機?

為什麼不含玉石,佛教七寶等物,而要含分文不值的七粒米呢?確實有大講究。

據老版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這樣的故事。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未果。因長年日夜操勞,心力交瘁,自己感到陽壽已到頭了。但因劉備有託孤在前,劉禪〈阿斗)需要他輔佐。他想祈求北斗七星,借12年的陽壽,希望再多活12年。眾所周知諸葛亮設壇臺成功借東風,可知他善覌天象。有人說北斗七星是掌管人間死期。本人認為,錯!!掌握陰曹地府有閆王爺負責呢。諸葛亮是信奉道教的,手執拂塵即可證明。而道教主張有北斗七星可借壽。

諸葛亮佈下七盞神燈,數日後神燈不滅,可借陽壽成功。遺憾的是最後一天,司馬懿派夏候霸率兵仰裝攻陣,蜀大將魏延跑來告急,衝滅了七星神燈。諸葛亮仰天長嘆,完了完了。但是死時,口中念下七粒米,表示至死,心不甘。所以才出現,用七粒米將自己再一次託付給北斗七星。口含七粒米,真實反映出諸葛亮的精神寄託。

諸葛亮死吋,雖未發喪,但是天上一顆明亮的星,隕落了。司馬懿也善覌天象,看到天罡星隕落之後,立刻就知道,諸葛亮已死。蜀將智勇雙全的姜維,接替諸葛亮,率軍撤退。司馬懿也退了兵。【不存在諸葛亮口含七粒米,是為姜維撤軍贏得時間一說】。因為諸葛亮一斷氣,天罡星隨即就隕落,司馬懿馬上就知道了。



匯燕1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以說是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被塑造成了忠義,智慧的化身,最神的是,將死之時竟然可以通過“祈禳北斗”來續命,雖然未成功,但也讓人驚的目瞪口呆。

諸葛亮續命未果,病逝五丈原,為了使蜀軍全身而退,諸葛亮死前命楊儀不可喪,

“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古代有一門專門的學問叫做“觀星術”,很多能人異士能通過觀看天相得知“王朝氣數”將相生死,這類人在古代非常吃香,三國時期的很多重要謀士都會此術,除了諸葛亮還有司馬懿。

古人認為帝王將相在天上都有對應的星宿,諸葛亮死後其對應的星宿必然墜落,如果被司馬懿觀測到,引兵追殺,蜀軍必然大亂。

諸葛亮之所以口中含米,腳下點燈,秘不發喪,主要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將星”不至於墜落。

為什麼所含是是七粒米?

七這個數字,對於古人來說非常重要,是陰,陽,以及五行之和,又對應天上的北斗七星。

為什麼含的是米?

按照古代的喪葬習俗,死者下葬時口中都要含有一物,名為“飯唅”:“緣生食,今死,不欲虛其口......故天子飯以玉,諸侯飯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貝也”,諸葛亮含米也符合他的身份。


一點點歷史

諸葛亮死後要求口含七粒米,原因究竟為何?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0549059861345422391,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e7e0002642a5028b46f\

雙人一橫

這個問題有意思,包含著三個問題,一是諸葛亮含米的目的,一個是為什麼含的是米?最後一個是米的數目為什麼是七?



先說第一個問題

在古代,一個帝王對應天上一顆星星,叫帝星。每一個人都會有一顆星,如果你達到一定地位,會有一顆非常閃亮的星星,在帝星附近。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災星熒惑守心,就是災星火星衝帝星。對此,有人修德,有人讓宰相背鍋作替死鬼。

諸葛亮位居蜀國丞相,天上肯定會有一顆,敵方司馬懿也是知道。之所以這麼做,目的是混淆司馬懿,給蜀軍撤退爭取時間。



再說第二個問題

古代人逝世,習慣給人嘴裡含點什麼東西,目的是賄賂或者什麼。對於所含的東西,明文條例有規定,該什麼等級含什麼東西。比如帝王含玉,諸侯含珠,大夫含米,士含貝。當然,慈禧嘴中的夜明珠不包含在內。

而諸葛亮顯然屬於大夫,所以含米。



再說最後一個問題

七月半,鬼節……

人死後七天,叫頭七……

月亮七天一個輪迴……

而諸葛亮這麼做,目的在於留魂,在於讓屬於自己的那顆星星不墜落。

果然如此,司馬懿看到諸葛亮的星星一直閃爍不停,忽明忽暗,沒多久後,派人去偵探,蜀軍早已退兵。

歷史上最厲害的人是誰?孔子。

然後呢?諸葛亮……



文/非常茴香豆


非常茴香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4724632651831163878,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48819593972ec4aa0226\

_Terrific

這個故事情節出現在《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孔明寫畢,又囑楊儀曰:“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


按照《演義》的說法,諸葛亮在口中含七粒米,是為了使自己的將星不至於在自己死後立即墜落,被司馬懿發現自己已經殞命。司馬懿何許人也,一旦發現諸葛亮已死,恐怕會大舉進攻蜀軍,蜀軍自然是無法抵擋。

在古代一些傳說中,地面上的人會與天上的星星相對應,比如說文武狀元分別對應著文曲星和武曲星,帝王對應著紫薇星。地面上的人去世了,代表他的那顆星星就會墜落。星象大師可以通過夜觀星象來判斷某人的生死。

所以一些帝王將相,往往會在自己死後,想辦法讓自己的星不落,這個辦法就是在自己嘴裡放東西,數量則是7。

至於為什麼是7,那也是比較有講究的,北斗七星是7,28星宿也是以7為單位分成四個方位:東方青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每一個方位星區七宿。

當然,嘴裡放的東西也是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天子以為珠,諸侯以為玉,大夫以為璣,士以為貝,庶人以為米。


這裡有兩個細節:

(一)、諸葛亮不是為了讓自己將星一直掛在空中彰顯自己的存在,而是為了防止司馬懿立即發現自己已經去世,然後大舉進攻蜀軍;

(二)、諸葛亮嘴裡含的是米,而不是貝、珠、璣。以諸葛亮蜀漢丞相的身份,嘴裡放7顆“璣”,一點問題都沒有,可偏偏諸葛亮選擇的是米。

通過這兩個細節,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蜀漢集團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為官清廉,絲毫沒有擺譜,就是蜀國最普通的一份子!

為人丞相者,能做到諸葛亮這個份上的,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