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團體:一份殘酷且低保的職業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文 | 林蔚(小鮮綜藝 )

偶像,說到底是一份職業。如果沒有《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節目接二連三地把偶像團體推向大眾視野,怕極少有人注意到這份職業背後,它的職場規則、文化以及這些偶像員工們的收入、回報狀況。

經濟學上曾有一個定律叫20/80定律。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偶然間發現了一個穩定且殘酷的微妙關係,社會上20%的人佔據了80%的財富。這個比例在熱錢不斷湧入的娛樂圈更顯陡峭,幾乎可以說1%的人把控著99%的資源和財富。而偶像團體的收入分配狀況恰好是一個縮影。

在韓國,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類似的新聞爆出。成軍五年的偶像團體,成員依然零收入,某愛豆生活靠粉絲接濟;而某某某頂級偶像在江南區擁有市值幾十億韓元的住宅。一個職業的頂級與底層,在赤裸裸的數字面前無處遁形。

包吃包住,基本工資3500

時間跳轉至一個月之前,《創造101》在騰訊首播。烏央烏央的錄製現場,少女一波波出現,看得人眼花繚亂。選手楊超越口中的“一個通告2000塊,還有飯吃”,恐怕成了在亮相階段即被淘汰的女孩們,從這個節目唯一拿到的一筆收入了。

2016年年底,前1931組合成員馬劍越參加《奇葩大會》的甄選,揭秘了所在女團的生存狀況。在偏僻郊區有一所她們團隊的專屬大樓。一樓大堂,二樓宿舍,三樓教室,四樓食堂,五樓宿舍。一棟大樓,30多個成員,包吃包住包訓練。她們也有零星的基本工資。具體多少,馬劍越做了一個比較,做一件演出服要耗掉一半的收入。她說,這是一種“國企體制”。這種形態,堪稱國內偶像團體運作的基本模式。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1931組合)

在北京草場地,未出道前的Oner(坤音四子)合住在一間一室一廳的公寓裡。一年時間,四個平均身高185的大小夥擠在兩張床上睡覺。工資有多少?卜凡說因為遲到,兩個月只剩400。有粉絲從他們的出道紀錄片裡,摳出過這些細節。“坤音包吃住,工資可以買2、3頂MLB帽子。比賽(《偶練》)前公司給他們每個人準備1箱面膜,5雙鞋子,還有半箱新衣服,幾頂帽子,還有必不可少的(假)大金鍊子和(假)大寶石項鍊。”

吃住公司管,請來美國、韓國的專職老師培訓,基本工資的性質更似零花錢。小透明們賺錢的途徑也不是沒有,分為兩種:一種是跑通告,未出道的新人自然很少;一種是在劇場演出賺票房,這種操作更適用於日系範兒的女子組合,比如SNH48、1931等。

對於這些新生偶像們來說,《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絕對算是2018年最重要的通告,甚至是唯一。那通告費能有多少?這個尚沒有一手資料進行判斷。據網傳,每個月,《偶像練習生》會給一定數額的補助。春節期間有每天300元的節日金,且只發三天。節目中插播的廣告有分紅,當然僅針對參與拍攝的練習生。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偶像練習生》)

(《Produce 48》新聞)

試想,如果一個未出道的練習生一路挺進決選,會參與12期節目錄制,另有5至6首歌曲的演唱機會。整個節目結束後,三四個月的時間,幾萬塊人民幣入賬,似乎已是份不錯的報酬。可是這份錢,能不能全額進入練習生個人的口袋,需要打個巨大的問號。

出道後零收入,這不是個聳人聽聞的傳聞

“你所賺的錢,大部分不是你自己的。”這可能是普通上班族領薪資和偶像賺錢之間最大的區別。公司參與分成,這個部分不難理解。一個公司培養偶像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練習生期間來來走走的年輕人非常多。打造、宣發一個出道團體,需要巨大的投入。所以很多團體偶像,比較能接受合約期內相對苛刻的分成制度。

在韓國,2017年8月7日,從《Produce 101》第二季裡成軍的Wanna One開啟了限定團的活動。頂著“怪物新人”名號活躍的他們,在2017年的各類產品銷售額高達200億韓元(1100多萬人民幣)以上,純利潤推算在130億韓元之上。

而成員個人能到手多少呢?這是一個分蛋糕的過程。首先,運營Wanna One的YMC娛樂要分走25%,負責發行的CJ E&M娛樂分走25%,剩下50%給到成員與各自的所屬社按照比例再進行分配。如果和經紀公司五五分的話,每個人的結算金額大概1億5千萬韓元(87.5萬人民幣)。

可是如果本身在公司內部還有團體的話,這個份額還會降低。其中剛與CJ E&M娛樂簽約的個人戶金在奐能獨享這個份額。而與之落差最大的,當屬處於團體C位的姜丹尼爾。放送分量最多,通告最多,活動最多,一天休息不足兩個小時的他,不僅需要和所屬社對半,還要與團體分錢,最終到手3千750萬韓元(約22萬人民幣)。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Wanna One)

團體成員的個人活動收入同樣記為團體收入的一部分,這種做法算的上是韓團的一個特色。儘管收入大幅度縮水,但Wanna One所創的利潤是很多韓團五年、十年都達不到的程度。在韓發展五年之後,中國籍女團成員曹璐坦誠自己五年來零收入。在韓出道的前兩年,王嘉爾自身的經濟實力買不起一雙看上眼的鞋子,甚至有女團出道後吃不起一餐韓牛。雖然說辭不乏誇張,但90%的偶像月收入在5000元人民幣以下,實屬正常。

企劃能力強,常出大勢團體的SM、JYP、YG等,在分成比例上各有各的招數。看了下列圖表,基本就明白為什麼海外市場,比如中國、日本,甚至歐美等市場是韓團樂意和急需開拓的。不僅個人份額佔比高,而且海外的出場價碼也常高於已經飽和的韓國本土市場。

(數據:左邊是公司佔比,右邊是個人佔比)

FNC娛樂甚至有一條明文規定,未達到損益平衡點的偶像團體是沒有收入的,只能欠債。FNC旗下的女團AOA出道三年後,才領到了第一筆收入。紅與不紅,是殘酷的生死線。出道沒一年就夭折的韓團很多,《偶像練習生》中秦奮之前所在的韓團The Legend出道兩年解散。

相比海外來講,國內的環境要好很多。Nine Percent在活動的18個月內的分成比例,大致與Wanna One類似。滿額的行程與最終的個人收入之間或許也成不了正比。而所有前期的人氣積累,是為了將來解散後為各自團體和個人的發展鋪路。

這個職業的天花板,太低

做偶像吃的是青春飯。這大概是多數人都認同的說法。職業的天花板因年齡擺了一道,無奈之後,遭遇瓶頸,唯有轉型。東亞國家,尤其是日本、韓國,對偶像的要求是苛刻的,和歌手、演員比照起來,回報卻是有限的。

據瞭解,韓國工薪階層的年收入大概在20萬至30萬人民幣之間。在很多大眾的印象裡,做偶像只要唱唱跳跳就能拿著很高的收入,這也是偶像在韓國被anti(反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即便是韓流的領軍人物少女時代,也是在七年合約到期之後,與公司續約時才開始有實質性上的獲益。

在韓國江南區有房產,出入代步均是豪車,這幾位姐姐做到了頂級偶像才有的待遇。但她們可能也感受到了偶像職業的瓶頸,在成軍10年後紛紛有了各自的發展步調。轉型做演員、成為solo歌手,她們在慢慢地調整,身份上的轉換為未來留下更多的可能性。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少女時代)

日本的壁壘更加難以擊破,這是一個階級固化的國家。在他們的演藝界體系裡有明確的金字塔等級。最高層屬於俳優(也就是演員),但也有三六九等之分。歌舞伎演員在頂端,次之是電影演員,然後是電視劇演員。隨後的一大階層是歌手,歌手之後是藝能人,藝能人下面是偶像。簡而言之,一日為偶像,終身為偶像。

日本最大的偶像事務所傑尼斯,儘管旗下有木村拓哉、嵐、KinKiKids、關8、V6、山下智久等在藝能、演戲、歌曲創作上均相當出挑的團體或個人,但他們的身份依然是偶像。如果不是因為90年代,木村拓哉風暴席捲整個東亞,SMAP(已解散)整個團體難以完成跨等級的一個跳躍。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木村拓哉已成為日本文化符號的一部分)

要知道,90年代紅得發紫時的木村拓哉,在傑尼斯拿的還是固定薪資,每個月15萬日元(不到一萬人民幣)。木村帶頭要求漲薪,終於迎來了全員和公司間按分成拿錢的局面。漲薪之後,SMAP中木村拓哉和中居正廣的收入直衝日本藝人收入榜的榜首。可不管怎樣,觀念的壁壘還是沒有給更多偶像機會。

收入低、沒保證、不被認可、觀念壁壘、轉型困惑,藉著日韓偶像團體發展的困境,我們感知到,偶像團體的道路似乎是被光環掩蓋下的一個空心,踽踽獨行,同伴難覓。一再有媒體講,2018年是中國偶像元年,選秀平臺有了,打歌舞臺正在準備,各公司的偶像團體也躍躍欲試。一切的叫衰,在蓬勃的中國市場面前稍顯無力。中式的偶像團體能走到哪一步?要等時間,且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