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战役中,日本航母为什么一炸就废,美国航母的战损率却很低?

用户65268104

其实呢,美国航母确实在某些方面有优势,然而其实都算不上什么黑科技

首先我们看看参加中途岛海战美日航母的船体结构,双方参战航母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现代航空母舰以飞行甲板为主甲板不同,双方参战的航空母舰的主甲板也就是最上一层贯通全舰的强力甲板都是机库甲板,而不是飞行甲板,而水平装甲主要也设置在这一层甲板,而飞行甲板仅仅是在轻型结构上铺设木质跑道,本质上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意味着炸弹可以轻易穿透飞行甲板进入机库,但是击穿机库甲板进入下层舱室则需要更强力的炸弹。

赤城号飞行甲板,可以明显看出是木板拼成的

SBD轰炸机可以挂载威力十足的1000磅炸弹

99舰爆只能挂载250千克炸弹,属于给97舰攻敲边鼓的角色


然后我们再来看双方俯冲轰炸机的情况,在二战爆发前,双方都是把航空母舰作为舰队中仅次于战列舰的次等主力舰,但是美国海军将航空母舰置于过去战列巡洋舰的地位,也就是前卫侦察舰队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与对方航空母舰交战,夺取制空权,侦察敌主力舰队行踪,并掩护战列舰队由航渡队形展开为战斗队形,所以美国航母更多的强调与对方航母交战,破坏敌航空能力,所以中途岛战役时的美国航空母舰的飞行大队中,除了一个编制较大的战斗机中队外,三个编制相当的攻击机中队里,有两个配备俯冲轰炸机(轰炸机中队VB和侦察轰炸机中队VSB),而鱼雷轰炸机中队(VT)只有一个,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编制比例是2:1,由于中途岛战役时鱼雷轰炸机中队正处在换装阶段(用TBF替换TBD)多不满编,所以实际比例更高,同时,美军对俯冲轰炸机的威力要求也更高,美军主力SBD俯冲轰炸机可挂载1000磅(454千克)炸弹,通常来说如果全体出动得情况下,起飞位置靠前的侦察轰炸机中队会挂载500磅炸弹,而靠后的轰炸机中队则挂载1000磅炸弹。而日本海军对航母的定位则略有差距,在战前日本海军战术想定是围绕渐减邀击也就是所谓九段邀击战术设计的,航空母舰并不作为前卫侦察群的核心(那是四艘金刚级快速战列舰或者金刚代舰的工作),而是在夺取制空权之外,需要执行对敌主力舰队进行远程打击削弱的任务,所以日本海军更加重视鱼雷机的作用,在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航空队中,舰攻队和舰爆队编制通常相差不大,而当时日本主力俯冲轰炸机99舰爆只能挂载250公斤炸弹,在穿甲能力和爆炸威力上都远逊于SBD挂载的1000磅炸弹。

我们再来看双方的损管条件,美国参战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机库都是开放式机库,机库侧面有巨大的开口,这些开口一方面为机库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使得美军飞机可以在机库暖机,另一方面在机库起火时可以迅速将易燃物从这些开口抛入海中,避免火势蔓延。而参战的日本航母,包括赤城/加贺和苍龙级,都是封闭机库(注意封闭机库和开放舰艏是两个概念,两者并不互相矛盾),机库四周只有通风口和通风管道,封闭机库的好处是便于灯火管制,对恶劣天气适应性好,缺点是通风条件差,飞机暖机必须在提升到飞行甲板上之后进行,而且一旦机库起火就只能靠硬碰硬的扑救了。

约克城号侧影,明显可以看到开放机库侧面的大开口

赤城号架在主甲板上方的机库四面封闭,只有一些舷窗和通风口,易燃物不能及时抛弃

飞龙号的机库同样四面封闭



其实双方还有一个很少为人注意的区别,那就是在航母机库中,会设置多个加油点为飞机加油,而为这些加油点供油的油管遍布整个机库,而这些油管里充满了易燃的航空汽油,恰恰就在中途岛之战前,美国人启用了利用压缩二氧化碳迅速吹除油管内残油同时封闭保护燃油系统的技术(压缩二氧化碳技术很成熟,纯属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火势顺着被破坏的油管蔓延的危险。

具体到中途岛之战,我们可以看到,赤城,加贺,苍龙三舰中弹时,恰好是刚刚完成对第一攻击波的回收,而第二攻击波完成整备准备开始向飞行甲板提升的当口(渊田美津雄的命运五分钟完全是扯淡,当时一航舰刚刚完成第一攻击波回收工作就遭到美军鱼雷机中队攻击,高速机动回避状态的航母根本不可能去解脱舰载机固定缆移动飞机),这也就意味着遭到攻击时,这三艘航母的机库里几乎塞满了飞机,其中至少一半加满了燃油,而第一攻击波回收的飞机也有一部分还有残余燃油,加上日本人并不利用飞行甲板停放和整备飞机(暖机除外),所以机库里飞机非常拥挤,还有遍布机库的航空油路协助火势蔓延,被1000磅炸弹炸开的大口子又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加上日本飞机的高镁铝合金本身就易燃而且燃烧温度很高(铝热剂啊铝热剂),一下子就导致火势一发不可收拾,而那些没有及时送回弹药库的炸弹,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没有解脱引信保险的炸弹要烧炸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些玩意主要是妨碍灭火,但是其实就算没这些玩意,火势也是控制不住的)。飞龙号被攻击时虽然飞机少一些,但是挨炸以后产生的问题并不比其他三舰好多少,同样火势难以控制,实际上中途岛日军损失的四艘航母与其说是炸沉得,不如说是烧烂的。

正在规避B-17轰炸的赤城号,这种状态下航母是禁止移动舰载机作业的,所有舰载机都必须用固定索固定在锚点上,否则很容易在急转弯时产生移动,发生碰撞事故。

我们再看美军,约克城号在飞龙号第一次空袭中挨了三颗250磅炸弹,其中一颗点燃了机库里的三架飞机,其中一架SBD加满燃油并挂载了一颗1000磅炸弹,另一颗炸弹则在靠近航空汽油舱的一间储藏室引起了火灾,但是在雷达发现日军空袭时约克城号已经迅速对机库的易燃物进行了清理,机库中剩余飞机也不多,机库油路也迅速进行了二氧化碳吹除处理,而航空燃油舱也进行了二氧化碳保护,所以两处火灾都没有蔓延,损管人员很快就轻松控制了火势。而在遭到第二波攻击前约克城号也进行了同样的处理,结果第二波鱼雷引起的火灾也很快被控制了。

实际上美国人在中途岛的措施,说穿了都很简单,几乎全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东西,至于日本人为啥没想到。。。。那只有问日本人咯。。。。


DDG的老船坞

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航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也不幸战沉

中途岛海战的时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个时候无论美国还是日本,都没有多少航母实战经验,在战斗中对航母防护的措施做的不够。

例如在美国舰载机发动攻击前一段时间,日本舰队指挥官南云首先接到了一封情报称发现美国航母,因此下令舰载机搭载鱼雷,准备袭击美军航母,然而很快这封情报被证实是误报,发现的只是一艘运输船和其他几艘护航舰,因此南云决定根据原计划将鱼雷改成炸弹,准备轰炸中途岛;但此时日本甲板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将鱼雷随手堆放在甲板上,以至于美军轰炸时,炸弹引爆了甲板上的武器弹药,从而导致日本航母迅速沉没。

另外日本航母迅速沉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加贺号和赤诚号最初都不是作为航母进行设计的,加贺号最初设计是战列舰、赤诚号最初设计是战列巡洋舰,改装成航母后难以兼顾航母对挥发燃油等安全防护的设计,因此甲板大火很快蔓延到舱内,而此时军舰的舱内充满了易燃易爆的油气。

其实对于中途岛海战,很多资料尤其是日方资料,都将日军的惨败归咎于“命运五分钟”,也就是说当美军的SBD“无畏”俯冲轰炸机攻击日军航母时,日军航母正在为第二攻击波的飞机进行加油换弹,再过五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准备工作起飞,那时美军飞机的攻击就不会这样致命,胜负的结局很可能完全改变。

但是,仔细分析下,日军第1航空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中将是在8时55分下令原来在甲板上准备起飞的第二攻击波的飞机送回机库,卸下炸弹换上攻击军舰的鱼雷。正常情况下,将甲板上的飞机送回机库,卸下炸弹,再换上鱼雷,最后再重新送到甲板上,整个过程最少需要两小时,也就是说在10时55分之前,日军根本不可能完成第二攻击波的起飞准备,而美军飞机在10时20分就已经开始投弹了!

战后不少日军航母上的人员都证实,在美军飞机攻击的时候,“赤城”号甲板上只有3架零式战斗机,“加贺”号的轰炸机还都在机库,“苍龙”号的甲板上只有10架刚刚返回降落的第一攻击波的飞机,根本不可能在五分钟后起飞第二攻击波。

另外,日军这三艘航母的舰载机飞行员伤亡情况也不大,要是第二攻击波只需要再过五分钟就能起飞的话,飞行员必然都是已经在飞机的座舱里了,如果这时遭到轰炸,甲板上停满加满燃料和弹药的飞机肯定会引起连锁爆炸,那么飞行员的伤亡绝对惨重,而飞行员伤亡并不大的现实也从反面证明所谓五分钟后就能起飞纯粹就是瞎扯。


迷彩派军事

中途岛之战中,美军谈不上使用什么黑科技,只能说,美军的运气不错。美军俯冲轰炸机群几乎在无拦截的情况下,到达日舰队上空,并顺利进入攻击航线。第一个好运,这时日舰没有发现从高空下来的美机,而且正在准备进行战机起飞作业,航母没有进行规避机动,等于活靶子,实际中弹概率相当高。

当时又处于航空作战的早期,对许多工作的组织没有明确的认识,于是日本犯了一些错误,在美军开始轰炸之前,日本因错误的情报正在进行鱼雷与航弹之间的更换,反舰作战与轰炸机场所使用的弹药不一样,而且这类工作不是在甲板上,而是机库内进行。由于更新弹药的事,日方连续进行破成了一定的混乱。

美军参与攻击的SBD“无畏”俯冲轰炸机使用的454公斤级的航空炸弹,每架可以加挂一枚,属于穿甲爆破弹,既便可以击穿装甲,又可以破坏,这个水平在二战中已相当高了,相比日军轰炸机使用227公斤级的威力更大,所以造成破坏相当大。当攻击开始时,美机的炸弹最大收获就是引爆了日航母机库内的舰载机,以及弹药,包括没有送回弹药的那些弹药,这就引起了大火,几乎是无法控制。

但是更大的问题,还在日方的设计。日军投入作战几艘航母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它们的抗损毁设计标准低了,比如:飞行甲板为木质的,没有装甲防护层,虽说美军航母也一样,但是美军在设计时,对损管方面的要求要严格得多。

日舰在中弹后,并没有马上沉没,其水线下部分没有受损,可惜日军的损管能力不强,最终只能弃舰了。


讲武堂

不光是中途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的其他海战中,日本航母基本上都是一炸就废。反倒是美国航母很难炸沉。

比如珊瑚海海战,一艘要回日本大修,一艘的舰载机要单独补充训练,导致错过中途岛海战。

而在珊瑚海战斗中受伤的约克城回到珍珠港三天就恢复战斗力(正常也要几个月)。

最神奇的是企业号,在除此之外,赤城加贺是战列巡洋舰改建的,上层结构庞大,为了减少重量结构难免脆弱。弹药和燃料储存的防护性差。总之是先天不足。岛海战中多次挨炸,仍然能够带伤参战,独力支撑瓜岛天空。

美日两国的航母抗损伤能力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日本造船所用的钢材质量不如美国。战后美国对日本最好的钢材进行过测试。其强度才达到美国的80%。

其次是攻击用的炸弹不一样。美国的舰载机携带的炸弹重量大,日本飞机携带的炸弹重量小。日本普通的炸弹是120多公斤的,大的是250公斤。美国一般是245公斤(500磅),大的是450公斤(1000磅)。两者破坏力相差甚远。对船体造成的损害程度不一样。

第三是对军舰防护性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在中途岛战役中,赤城和加贺被炸是换弹所致还说得过去。苍老被炸时没有换弹,也是一炸就废。说明美日的航母设计理念有差别。日本的造船技术来自英国。英国的军舰历来重视火力和速度胜于防护,火力也是重视射程。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损失大于德国的,就是英国军舰的防护性差。德国的巡洋舰受伤后,可以带着5000吨海水驶回基地,就是因为德国军舰的防护措施好。日本军舰的防护性也随英国。

第四是日本航母的设计有问题。赤城和加贺是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改建的,一开始设计成多层甲板形式。上层结构庞大,为了保持重心,减少上层甲板和支撑结构重量,对炸弹的抵御能力就低。

除了以上这些先天不足,日本海军

的训练注意力也不是集中在如何做好防护上。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非常重视损管训练,研究出很多方法措施去提高救援能力。

美国损失的航母中,只有莱克星顿是中弹后二次爆炸沉没的。黄蜂是被潜艇击沉。大黄蜂和约克城两次中弹都经损管队伍全力抢救被挽回,不至于沉没,最后运气不好,被潜艇击沉。说明美国航母的结构设计合理,损管有力。日军炸弹的威力也不够。


天明遥遥山海关

这个主要和美国和日本的损管能力,在战斗中航母被击中的具体情况等这些因素有关了,因此最终给人以日本航母一打就废,美国航母皮实耐用的感觉。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日军和美军的舰载机整备流程,美军主要是在飞行甲板上完成的,而日军近一半的舰载机整备工作是在航母下层的机库进行的。比如说九七式舰载攻击机,其鱼雷或炸弹挂载需要在下层机库完成。看起来应该是美国更容易受到损失,但是实际上,由于南云忠一多次的使用鱼雷还是炸弹的命令的切换,整备人员为了方便直接将这些弹药堆积了起来,这也导致了后来战斗中的日军的惨痛损失。

首先说日军损失的四艘航母,其中加贺号航母被命中四枚炸弹,而其中一颗正好击中塔台旁的油罐车,其爆炸冲击波掀翻了塔台,舰长等指挥人员当场毙命,而大火又引爆了各种鱼雷和炸弹,这就使得其极难得到有效的损管控制,直接丧失了战斗力。很多舰员当场死亡,而日军对损管不是很重视,所以只有少数人精通损管处理等,这就极大的延误了其情况处置。而像美军,其损管控制能力就很强,其约克号航母多次受到打击,但是都得到了快速有效的修复,迅速恢复了战斗力,甚至让日军方面产生了美军有多达4艘航母的错觉。

而为何美军能如此精确的命中这些航母,原因就在于美军此前的鱼雷机用自杀式进攻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而在俯冲轰炸机编队抵达日军舰队上空时,空中的日军零式战机所剩无几,都返回舰上补给了,此时即使日军没有堆积燃油弹药,美军依然能对日军航母造成巨大打击。


战争之王

回顾那段历史可以发现,航母当时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日本在有了扩张野心之后,就开始了大力建造航母。自从1922年起,日本就把大型军舰建设,其中航母和巨型战舰是重点建设方向,到二战结束,这20多年间日本总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舰。

二战期间,日本航母曾经横行海上,中途岛海战时,日本有七个航母编队而美国仅仅有3个航母编队,只是由于作战方向判断失误,加上情报泄露、密码被美军窃取等原因,日本航母编队才遭遇重创,不然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历史真的可能会被改写。

二战时期的航母与现在的航母有着很大区别,当时航母的作用只是简单的舰载机平台,缺乏足够的防御力量和防空手段,容易受到空中力量的打击,这也是二战期间包括日本在内世界上多艘航母被击沉的主要原因。

关于日本航母受到攻击后容易沉没而美国航母则仅仅是受伤,修复后继续可以使用的问题,其实主要还是设计问题。公开资料可知,日本航母在设计上存在天然缺陷,那就是日本很多航母在设计之初并不是按照航母的要求就进行,而是后期改装的。加贺号最初设计是战列舰、赤诚号最初设计是战列巡洋舰,这些战舰经过改装成航母后,在自身防护问题上就存在了天然漏洞。缺乏有效防护的航母,在受到攻击时,容易引发甲板大火,而军舰船舱内的油气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与甲板大火过快接触则造成火势难以控制。这是日本航母容易被击沉的主要原因。至于美国轰炸机使用了什么黑科技,那则完全是推测了,根本不存在什么黑科技。


装备分析回归

我相信对于中途岛这一场战役,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美国人用一颗炸弹炸沉了日本人的一艘航空母舰。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啊,本人就没有对自己的损管部队进行培育嘛?相比较与对面的美国人而言日本人的损管部队在当时的二战的叙述来讲,可以说。在人们的印象里面是零作为。

事实上我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大家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当时,日本人正在紧张的替自己的飞机更换鱼雷与炸弹,还有加注燃料,这个时候,一架敌机,从高空之中出现,放下了三颗炸弹。其中一颗炸弹,穿透了日本的飞行甲板,打到了机库里面,炸弹在机库里面发生爆炸,引爆了当时正要更换的炸弹和鱼雷还有燃油,此时此刻,日本的损管部队,想对航母进行修复,但是发现炸弹产生的冲击波将当时日本的飞行甲板彻底炸翻,与此同时,日本人发现自己的飞机正在融化,而且产生灼热的热浪,并且整架飞机都在燃烧,这个时候,损管部的又发现当时为整个飞机注射燃料的各种各样的管道发生了油气泄漏也开始在燃烧整个一艘航空母舰,瞬间变成了一个火球,总管不对,别说是去扑灭火灾了,就是想逃命都已经来不及了,火势已经不可阻挡。

所以说,与其说整艘航空母舰是被炸毁的,还不如说这一艘航空母舰是被完全全烧毁的。

为什么会出现我上述的情况呢,我一个一个给大家分析。首先是炸弹穿透甲板砸到飞机机库里面这个情况,原因便是当时的日本航空母舰,还有美国的航空母舰都是木制甲板木质夹板,虽然说可以减轻航空母舰本身的载重,但是防御力也是大打折扣,也因此,在美国人下一代航空母舰的选型上,美国人毅然决然的选择将甲板改为铁质甲板。

此外,日本人在更换鱼雷和炸弹导致飞机的机库里面存储了大量的炸弹,鱼雷还有燃料,一般来讲,这些危险物品是要分派到舰体比较身处的位置进行安全存放的,有人说,所谓的生死五分钟都是纯属扯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人在甲板上存放的大量的易燃易爆的物品导致整艘航空母舰被毁,这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就是日本人为了给自己的飞机减轻重量,大量的使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铝合金的材料,但是只要学过初中化学的人都会知道铝热反应,而且铝一但进行燃烧的话,那种伙食是很难阻止和扑灭。

此外,此时此刻,当时的日本人使用的是封闭式机库,而美国人使用的是开放式机库,这样美国人做的好处就是,开放式机库,一旦机库里面发生起火或者爆炸,此时此刻机库内的工作人员可以迅速地将机库里面各种各样的易燃物品和可燃物品全部推到海里面去,这样防止第二次燃烧,有日本人,他使用的是封闭式机库,这就造成什么,这就造成了室内的通风条件不好而且一旦出事很难反应过来,在马里亚纳大海战的时候,当时大凤号航空母舰被美国舰载机击中,日本人一直在想办法对其进行扑灭。甚至小泽都出主意,用桌子的桌脚将整个漏洞给堵上,但是火势一直在燃烧,后来大家去检查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发现原来是一个通风口,大功率的通风口,使得整个火是一直在顺着通风管道的蔓延。

再说,油管的问题,日本人对于有关方面的管理比较英美国人而言更是可以用疏忽大意来形容,美国人深刻的明白,在航空母舰上各种各样运输燃油的管道,这才是整个航空母舰火势蔓延的真正状况,但是日本人却不懂,在人类第一次航空母舰对决里面的珊瑚岛海战里面,当时的翔鹤号航空母舰,虽然只被命中两发炸弹,但是炸弹所引燃燃油管道时的整艘航空母舰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只能提前退出战场,美国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管道有着明确的规定,而且有着专门的管理人员,现如今,美国的新型航空母舰,他一般都是不吊装天花板的,这对于享受生活的美国人而言是不可思议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说法就是,如果说安装的天花板,一旦到了战争时刻发生火灾,你很难看得清哪根管道,所以说美国人不安装天花板,并且对于任何的管道每个美国损管部队都心中有数,更何况二战时期的美国人更是有着压缩二氧化碳用来扑灭油管内部的火灾的,这样的黑科技。

或许水密隔舱还有一系列的建起防护性能上日本人的航空母舰与美国的航空母舰不相上下,但是在细节上的处理,日本人总是略逊于美国人一筹,这也就是造成了中途岛海战使得当时美国人能够将日本四艘航空母舰全部燃烧殆尽的真正原因。


漩涡鸣人yy

美国的航母也不是有什么黑科技,其实美国人当时在航母的燃油上玩了个小把戏,就是给燃料里添加二氧化碳,还有就是美军的航母都有装甲可以抵挡一定程度的攻击,AA又强力!而日本的航母多半是其他船只改装出来的,就算是有名的赤城号也是战巡改的,改装的航母一般都有缺陷,比如信浓号航母拥有世界上最强的装甲也是被几发鱼雷给击沉了,要知道同级的大和可是挨了十二枚鱼雷。信浓的沉没除了人员问题还有一个,其实在自身改装成航母时,信浓水下隔舱的焊接没有彻底的完成,也没有进行任何检查测试就直接仓促下水了,赶工完成的信浓号航母排水量高达70000吨!也被美军的射水鱼号小潜艇给搞定了,所以说加班赶工造出来的东西一定不会是什么好货。日本很特殊大部分都是开放式舰首,这种落后的设计在1944年才算结束,大凤级航空母舰才算的上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真正意义的航母。若早几年建成,中途岛一战美国人就不可能赢的那么轻松了。


千花华雨落

原因有几方面,从人的因素来说,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损管,美帝自带的损管天赋和训练有素的损管人员远非IJN可比,瓜岛海战企业号吃了三颗炸弹,飞行甲板重创,损管埋头干了一小时后又开始跑到24节;中途岛海战约克城号吃了三颗炸弹两颗鱼雷,倾斜达到25度,已经宣布弃舰,结果到了第二天发现没沉,一支志愿者分队又回去吭哧吭哧开干,居然还有好转迹象,要不是又吃了伊艇的鱼雷,搞不好还能再拖回去。从物的角度来说,IJN航母前期航母缺防护,一颗炸弹扔下去基本就毁了,后期大凤防护倒是好,结果点背吃了一颗鱼雷导致油气挥发,封闭式机库这时反而直接变成一个大煤气弹。从命和运的角度就不说了,看看倒霉的信浓就知道,自打日本挑战美帝那天起,资源的匮乏就决定了IJN最后的命运。


深蓝防务

一来是日本航母脆,二来是美国损管牛。

中途岛战役中日本损失了4艘航母,包括由战列巡洋舰改装来的赤城,战列舰改装来的加贺,以及条约时期设计有所限制的飞龙和苍龙。这4艘航母其实日本人自己也不怎么满意,本身就不是航母的底子,拿其他船来改,但是多多少少是有妥协的,所以中途岛时期几艘航母的设计缺陷不小。

但是日本航母也不都是脆皮,比如后来丸三计划建造的两艘理想舰队航母翔鹤瑞鹤,翔鹤级可以看作是飞龙级的高配改型,防护一点也不比美国航母差。实际上纵观整个二战,翔鹤瑞鹤无疑是一型设计非常成功的航母,不过价格确实高了点,要知道,一艘翔鹤的钱,差不多能造俩苍龙了。以至于日本人后来都没有再开工同级的航母了。

后来中途岛战役损失了一票正航的日本人扔掉了以战列舰为主的丸五计划并上马了以航母为主的改五计划,然而毕竟日本人穷,还是不愿意造高端航母。 日本在1942年的改五计划中计划新造的航母主要是以苍龙级发展而来的云龙级航母,还是低端玩意。日本人自己的想法是:通过多艘廉价的云龙级和抗损性强的大凤级搭配,让云龙级在战区后方活动,而大凤级在距离敌军较近的区域活动,为远方出发的友军舰载机提供补给,维修等。

结果就是日本人自己选择要脆皮航母,能咋办呢?损管还远远不比美国。损管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日本航母一个问题就是人少。比如瑞鹤号,战时船员1712人,而美国的企业战时船员是30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