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一首经典的诗,写尽了少妇的凄怨孤寂 被后人誉为七绝闺怨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又有“诗家天子”之誉。《闺怨》是王昌龄早期的一首七绝诗作,当时的唐朝国力昌盛,人们都崇尚建功立业,奔赴边疆杀敌为已任。而王昌龄此诗却从细微处着手,暗含凄怨孤寂之情,所以历来为世人所称颂,被誉为七绝闺怨!

王昌龄一首经典的诗,写尽了少妇的凄怨孤寂 被后人誉为七绝闺怨

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一首经典的诗,写尽了少妇的凄怨孤寂 被后人誉为七绝闺怨

诗文翻译:

闺中少妇不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一番精心打扮,独自登上了翠绿的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青色,惆怅之意跃然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浴血沙场,建功封侯。

诗文鉴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闺中少妇不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一番精心打扮,独自登上了翠绿的高楼。王昌龄在起首两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为乡思所困的少妇形象。诗人在这里将少妇故作愚昧,其实是为了反衬其内心的那种思念丈夫的强烈之感受,更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昌龄一首经典的诗,写尽了少妇的凄怨孤寂 被后人誉为七绝闺怨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青色,惆怅之意跃然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浴血沙场,建功封侯。这句诗明显是本诗的“诗眼”所在,王昌龄在此处提到了“杨柳”,更是寄情于景,反衬主人公那种睹物思情的哀怨,自然而然地表达出自己“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无奈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