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心臟需要鍛鍊嗎?

“生命在於運動”——心臟需要鍛鍊嗎?

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至理名言,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絕大多數人士理解這句話是把“運動”等同於體育鍛煉。但是,現實很殘酷,很多體格健壯的運動員,並不是長壽的人群,而且往往會低於人群的平均壽命,更有一些不完全的統計認為,運動員的平均壽命只有50多歲,而且多數是因為心臟疾病去世。

從醫學上來說,只要人體的組織細胞處於運動狀態,那麼生命就沒有停止。

心臟作為人體極為重要的器官,需要鍛鍊嗎?

“生命在於運動”——心臟需要鍛鍊嗎?

心動

心臟真的很奇妙,現在的醫學研究認為,人類思考的器官在大腦,但是,我們卻習慣於說“心想事成”,而不是“腦想事成”。那麼為什麼會“心想”呢?心臟雖然並沒有支持思考的物理結構,但是卻和我們的思維和情緒密切相關。人體還有很多未解的奧秘,“心想事成”就是其中之一。

心臟是為數不多的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的人體器官之一。你可以閉上眼睛,可以屏住呼吸,也可以忘記痛苦,甚至可以停止思考,但是你卻不能讓心臟停止跳動。心臟就是這樣敬業,無休無止,不分晝夜地工作,讓你不易察覺,只要你還活著。所以心臟你沒法鍛鍊,也無需鍛鍊,事實上最需要休息是心臟,需要鍛鍊的只是你的心智。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間,平均心率在75次/分左右,有些人平靜狀態下的心率在80次/分以上,雖然在正常範圍,但已經是偏快,會產生一些不適的症狀。

心臟維持其泵功能,維持有效輸出量的主要依靠心肌的節律性收縮。心肌細胞的數量是恆定的,不會因為心肌細胞的壞死而重生;心臟跳動的總次數也是恆定的,在一定範圍內,心臟跳動得越快,達到其跳動次數的極限時,心臟將停止跳動。雖然心臟的跳動次數有一定極限這一判斷還沒有具體的科學研究來證實,但是根據人體醫學的有關理論知識,這個次數應該是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有度,要適可而止,對於運動也是如此。

心臟運動得越快,死神會來得越早!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