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王四虎这几天很兴奋,他成了“国宝”,真是天上掉馅饼,做梦也想不到!

文化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里,有他的名字!已近古稀之年,竟然“金榜题名”,搁谁都高兴!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憨厚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不停地搓着粗糙的双手,在屋里踱步转圈。一个土得掉渣,木讷寡言的农民,表达兴奋的情绪,只有憨笑,其它的,他不会。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王四虎今年68岁,小学文化,农民,一辈子只会做两件事:种庄稼,下院子。啥叫“下院子”?就是在平地上挖个大方坑,在坑的四壁挖洞掏窑,人就住在坑下面的窑洞里,冬暖夏凉,十分舒适。这是一种奇特的民居,俗称“地坑院”。地坑院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精通这门技艺的王四虎,就是这个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应该说“下院子”是个出力活,无非是用镢头挖土,用箩筐往上担土,用辘轳往上绞土,这些活谁不会干?干这些活,王四虎没说的,光着膀子,汗水和着泥水,从不惜力偷懒。这不是他的强项,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能把土崖壁,用小铁耙刷的既平整又美观,把窑洞修的四壁光滑,线条流畅,坚固耐用,堪称艺术品!而且全凭眼力、经验、悟性。这就是“匠人”了。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土匠人王四虎,活路宽,技艺精,水平高。他用个线绳吊个土块,一只眼瞄着,就能精准地测出土壁的垂直度,用个小木棒就能划出线条流畅美观的窑洞口,用个大板锄也能刷洗出光滑平整的崖面窑壁,嗬!粗工具干细活,少见!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他的绝活是维修窑洞塌方,俗称“掏箍窑”。那可是极危险的活了!这种活都是旧窑洞裂缝塌块,形成不规则的塌坑。“掏箍窑”首先要用铁镐把塌坑掏挖平整,然后用土坯箍补。由于旧窑土硬,掏挖时的震动,往往会引发新的塌方,那可是要命的!这种事故并不鲜见,所以一般“匠人”是不干这种活的。但王四虎“艺高人胆大”,他就擅长干这活。用他的话说:“干这活,没家压”。他很自信,确实他也是“高人”,“掏箍”了百十孔窑洞,他毫毛未损。说到“掏箍窑”这门绝活,他得意地“嘿嘿”直笑。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王四虎的“土手艺”,源自家传,历经五代。他自己说脑瓜笨,不爱读书,十三岁便辍学,随父亲帮人下院箍窑,干“土活”,出死力,他乐此不疲。二十岁左右,便可独自承担地坑院建造的所有活计。靠这个“土手艺”,他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还是靠这个“土手艺”,他建起了四间平房,给孩子娶了媳妇。”土手艺“让他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尊严的农民汉子。苦死啦!累死啦!流的汗水,几水缸都装不下!但对农民来说,苦累算什么!活在人世上,办成几场人事,就值了!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老了,老了,没想到还能获得国家级荣誉,经常在电视上露脸,惹得村人羡慕不已。木讷寡言,土的不能再土的农村老汉——王四虎,慢慢地时尚了,渐渐地荣耀了!

非遗传人——做梦也想不到!“挖土人”竟成了“国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