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消費金融公司的痛點是什麼?他們除了資金,監管,合規,還有什麼痛點?

李斌4189

一、消費金融公司的行業背景及現狀

當前在中國市場上,消費金融公司(以下簡稱“消金公司”)是指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向借款人發放的以消費(不包括購買房屋和汽車)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且必須通過中國銀保監會批准。


自2010年中國銀保監會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以來,截止目前已有25家獲批、22家已開業。除此,市場也存在不少強調做消費金融業務,實際並未取得消金牌照的企業,其中包括互聯網金融頭部企業: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 隨著人們對消費升級意識的不斷提升及政策的扶持,近幾年消金行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成長之快,算是金融領域異軍突起的新動力,部分成立不到三年的消金公司甚至已實現扭虧為盈、提前進入了業務穩步增長期,消金行業的勢頭可見一斑。

二、從當前的發展狀況看行業發展局限性分

從金融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看,一個金融細分行業在爆發式增長後往往都會迎來格局調整和市場洗牌,消金行業更是如此。就目前局勢來看,該行業的發展主要面臨以下三大困局:

1)\t監管政策收緊,資金成本成隱憂

按監管要求,消金公司的資金來源僅限於註冊資本、股東存款、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發行金融債券以及同業拆借資金,其中同業拆借資金額度不得高於淨資本的100%。 而隨著近幾年監管機構對金融領域的規範化整頓,以往資金找資產的局面將有所改變,同時隨著去槓桿金融大環境的影響,未來資金成本可能逐步走高,也給消金公司帶來一定資金壓力,而一旦利差收窄(年化不超過36%的收益率),很可能將影響公司整體利潤,資金成本的走高,對該行業來說是不小的考驗。 目前已經有至少有5家持牌消金公司宣佈增資計劃,滿足監管要求的同時,也為公司業務儲備更多“子彈”,以便化解資金壓力。

2)客群質量下沉,風控能力成業務發展瓶頸

消金企業的客群准入門檻相比傳統銀行較低,這意味著該群體的風險更難把控。數據顯示,目前僅35%的人群有徵信報告 ,大部分消費類貸款客戶都是無信用卡無徵信的“白戶”,集中在中低收入家庭及個體工商戶,因此消金公司在風險管控上面臨更大的挑戰。作為金融的核心,徵信和風控對於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雖然近幾年大數據、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的廣發運用,著實給該行業的風險技術增色不少,但即便如此,企業還是無法擺脫行業現狀的制約。

首先,平臺之間信息不透明,數據共享機制有待完善。數據不透明現象是該領域的痛點,一旦這種情況持續存在,就可能出現大規模的多平臺重複借貸、借舊還新等不良現象。

另一方面,如果不按時回收資金,企業也難以維持自身業務的長期發展,進而在資金難以回籠,風險防控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導致企業陷入發展死循環階段。

最後,由於我國徵信體系建設還有待完善,加上企業服務對象的快速下沉,當信貸規模急劇擴張時,各類消金公司就會面臨較高的壞賬風險,這無疑是給企業的發展埋下隱患。

3) 傳統銀行入局早,競爭激烈及場景受限

消費金融雖然近幾年才成為的熱點詞彙,但消費金融產品中的信用卡已滲入中國市場10年之久,入局早、模式穩定成熟是傳統商業銀行的優勢。 雖然一些互聯網公司的金融產品擁有線上獲客優勢,但提到消費,用戶目前最信得過的產品之一可能還是信用卡。尤其是線下消費及中等偏上金額消費的時候,用戶更多想到的還是信用卡。此外,根據監管要求,消金公司不得經營房貸與車貸, 然而這兩個板塊的業務量佔據了整個消費金融市場的75%左右;同時監管所規定的放款金額20萬的上限,使得消金公司不得不在夾縫中尋求業務增長點。 就目前情況來說,消金公司的業務創新往往很保守,目前不少公司並沒有形成針對互聯網生態的借貸產品,更多的是把傳統借貸方法向線上複製,與信用卡客戶場景重疊度高。

除此之外,一些消金公司過於關注短期業績而忽視長期穩定發展,風險偏好較高,這也給業務的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

三、行業展望

總的來看,隨著2018年消金行業進入嚴厲監管階段,消金企業發展也從野蠻生長走向規範轉型及良性發展階段。當前眾多消金公司崛起的背後,是此前眾多探索失敗的同類企業的經驗總結與改進。加強內部風險管理,以及建立完善的個人徵信系統成為整個行業迫在眉睫的任務。而對企業而言,除了強大的風控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市場的全局把控,深耕細作,把普惠金融真正融入產品設計中,拓展並融入各種豐富的消費金融實際場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巴曙松

目前在消費金融領域,各大公司面臨不少的機遇也面臨不少的挑戰。

痛點一:競爭加劇。這場看似平靜的消費金融行業,實則暗潮湧動,各大玩家都時刻保持著對行業敏銳的嗅覺和警惕性。

去年底以來,從華融到捷信、招聯、中郵到馬上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更是密集增資,以支撐業務的快速發展;今年4月底,出行領域巨頭滴滴悄然上線"滴水貸",正式打響入局消費金融第一槍;近日有消息稱,手機廠商OPPO,目前正在國內悄悄組建金融事業部,準備進軍消費金融。

如今,在消費金融這片萬億藍海中,呈現巨頭林立、百花齊放的格局。從以螞蟻金服、蘇寧金融、騰訊金融等為代表的互金頭部平臺,到各大銀行信用卡中心、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再到新型互聯網企業,總有不斷的前赴後繼者,厲兵秣馬鏖戰消金大市場。

痛點二:消費場景。現在消費者消費邊界越來越弱,屬地性越來越弱的情況下,快速、充分地研發有彈性的金融產品並適配到線上、線下的場景當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想真正落地發展,無疑需要巨大的科技、人才投入,去爭奪更多的優質用戶,需要更多的消費場景。而對於像螞蟻金服、蘇寧金融等有資金實力、有技術能力、有場景支撐的互金巨頭這種消費場景是不缺少的。

痛點三:風控體系。在消費金融客戶量大,違約成本較低的情況下,能否從獲客到審批,到風控再到貸後管理、催收、客服等各個環節做到最佳價值管理,實現高效運營,也是很重要的。

痛點四:資金來源。在市場資金緊俏,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需要擺脫高資本、高資產的運作方式。事實上,伴隨著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大爆發,消費金融資產負債規模也大幅增加。例如,捷信2017年資產負債規模近乎翻倍,而資本充足率則不斷下滑。 其2017年末資本充足率為11.28%,比2016年末的12.06%有所降低,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0.27%。在目前金融嚴管的態勢下,消費金融機構的槓桿率都受到了比較強烈的約束。


每日經濟新聞

場景吧。公開說法呢都是場景,也就是消費金融公司作為持牌機構,有能力獲得比較低成本的資金,但缺乏廉價的大量的用戶進場消費。所以行業普遍都認為場景是他們的痛點,誰家能找到線下消費場景或者能跟類似的場景合作,或者自己收購拓展自建這樣的線下渠道,都是很好的賣點,所以城市包圍農村,或者線上攻克線下。

但其實消費金融此前或者現在面臨的最大的痛點,反倒是,目前在消費上是否真的有如此大的金融信貸需求,尤其是在國內,個人的信貸需求是在互金崛起的背景下被畸形放貸和引導的,以增加金融便捷性和服務能力為由,藉助信息不對稱,誘使用戶啟動槓桿和借貸。

所以,互聯網金融很多時候是一種電商業務,大家紛紛認為只要吸引來足夠多的用戶,增加客單價,增加用戶使用頻率,就可以盈利,這裡面的大錯特錯就在於用戶使用得越高頻,這個用戶質量越差。

但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新客戶的拓展和新場景的拓展畢竟都要消耗巨大成本,在原有領域裡如果做的是to B生意,那麼對一些獨具特色的分領域還可以有稱雄機會。但如果是在to C領域希望藉助高頻打敗低頻,最終必定會被自己打敗。所以,痛點不在於具體的點,而在於消費金融這個行業在中國,已經在悖論中走到了關鍵時點。


程蟬

用最通俗的話解讀專業財經問題,我是#聰明的投資者#的大哥——沉默的投資者。

消費金融公司不是銀行,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相比主要有三個不同點,一是不能吸收存款,二是隻能發放小額消費借款(不含房產和汽車),三是借款利息相對較高。

消費金融公司當下的第一個主要痛點,是正常還款風險偏高。小額消費借款就意味著沒有對應抵押物,錢花了誰也找不回來,儘管借款時也會審查資產狀況和還款能力,但世事複雜,其風險比起常見的住房按揭貸款來說不知道高了多少。


消費金融公司當下的第二個主要痛點,是資金來源存在困難。大家都知道銀行員工拉存款的痛苦,那麼就完全可以想象,一個不能拉存款,只能靠股東資金、同業借款等來解決資金來源的公司,其痛苦有多麼大。所以,至今市面上22家消費金融公司日子仍然不好過,也還沒出現什麼大鱷。

消費金融公司當下的第三個主要痛點,是競爭對手此起彼伏。這些對手很多並沒有披著消費金融公司的外衣,但往往也在搶他們的生意,比如支付寶這夥人。

所以,消費金融前途遠大,但眼下並不好做。


沉默的投資者

個人認為最大的痛點:缺少強大且持續的線下消費場景支撐。目前在國內做的比較知名的消費金融公司,例如蘇寧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都是有線下消費場景的。以蘇寧金融為例,蘇寧電器的3C賣場裡面的手機,電腦,家電等就是很好的實體消費場景,它可以將金融分期業務很好的和消費者進行對接。馬上消費金融的主要股東重慶百貨,也是做零售賣場,消費場景也有先天優勢。


也有很多消費金融公司的線下場景是採用和商戶合作的方式獲取客戶,例如醫療美容分期消費業務,旅遊分期業務等。這樣的消費金融公司因為自己沒有消費場景,金融業務推廣和合作上,容易受制於人。

第二個痛點是信用風險控制。消費金融因為涉及金額小而分散,客戶逾期風險也是較大的,尤其是在外地人多流動性較大的城市,對信用風險的把控也是有一定壓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